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往泰宁     
《地球》2010,(4):1-1
本期《地球》付印前夕,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传来喜讯;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髓”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正式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第40个世界遗产。其中,泰宁作为“中国丹髓”项目的牵头单位之一,成为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的福建省第3个世界遗产,为福建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8)
<正>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总的来说,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从广义概念上,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  相似文献   

3.
刘玉艳 《地球》2019,(6):80-84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地球生态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执法等综合管理体系,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我国已拥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0)
正随着中国湖北神农架在今年7月的召开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神农架由此成为我国第五十处世界遗产地,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摘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这三重桂冠的遗产地。第三个世界级头衔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10)
<正>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世界地学工作者们历经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12)
<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都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其遴选标准非常严格,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仍在发挥作用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及使用管理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等要求。当地时间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上,中国的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确认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  相似文献   

7.
40年前,《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自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祖先的倾心之作,以一种升华的方式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在"世界遗产"的名头与轨迹中,完成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流转。自1972年《公约》施行之始,  相似文献   

8.
辛光耀 《地球》2020,(4):54-59
2019年12月20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论证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专家一致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相关标准,获得了在2021年代表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格。将力争填补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而巴丹吉林沙漠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可以从中国的众多沙漠中脱颖而出,走上申遗之路呢?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10)
正画面上只有一种颜色,人物也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却形成奔放、豪迈的气氛,令人产生热烈、宏大、庄严的观感……这就是广西左江花山岩画。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第40届会议对中国申遗项目左江岩画进行了终审。大会最终一致同意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9处,继续位列世界第二。左江花山岩画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郑仙蓉 《地球》2014,(7):8-11
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12)
<正>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是中国三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被很多媒体评选为"世界最美的山"。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5,(4)
2012年对三清山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年份。9月21日凌晨2点,从葡萄牙阿洛卡传来消息,在那里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三清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我国第27处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三清山在2008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获得的又一个世界级头衔。2012年世界各国共有11家申报单位,参与角逐7个世界地质公园名额,而中国仅三清山一家申报。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6)
<正>我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叫"海"却不是海。那里身处北疆,不似乌鲁木齐、伊犁那么人尽皆知游人攒动,那里神奇梦幻、原始自然,由于地质奇特,很多人称之为"地球天书"……那里,就是可可托海。5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我国第3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新疆首个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6)
重庆市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130公里的乌江下游,是继张家界、九寨沟、黄龙等之后中国第六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拥有中国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武隆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形态全面,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项目,是中国西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隆天生三桥景区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有"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5.
可可西里记     
藏敬 《地球》2012,(4):88-91
藏青色的高原,绵延起伏的山岭,成群的藏羚羊和野牦牛肆意奔跑,苍茫的青天,秃鹫呼啸着飞过,那是一种震撼的美,是英雄长眠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曾经日夜巡逻在可可西里。他们朴实、粗犷,有时甚至显得木讷。而正是这群人,在可可西里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影片《可可西里》,曾经让多少人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21,(3)
正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机。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自然资源部的"窗口"单位,在部科技发展司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组织、有力部署,细化实施方案、推进节点落实,利用电影、讲座、直播、知识竞答等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与慈利县、桑植县交界处,方圆369km^2,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茅岩河、九天洞、天门山等景区组成。1982年,张家界被命名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武陵源(主要包括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6)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拥有奇特的峰林地貌和壮丽的喀斯特景观,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创造全球影史记录的经典大片《阿凡达》曾在这里取景。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7,(8)
<正>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不久前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江西铅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这是江西省首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不是在福建吗?"很多人看到江西武夷山申遗成功时会冒出这样的疑问。"福建武夷山"在人们的印象中可以说是根深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9,(10)
正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良渚和良渚文化也再次引起世人的目光。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的伟大文明成就,展现了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形态,这一论断在世界范围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