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与成矿活动是否具有旋回性是地质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命题。本文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和方法,论述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活动,划分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6个构造-成矿旋回,探讨了每个旋回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和成矿演化历史。指出该造山带的成矿作用既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也有间断性和旋回性;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两个时期是秦岭造山带中两个主要的成矿高峰期;构造-成矿作用可分为开裂、拼合及相对稳定三个阶段;成矿作用早期以幔源岩浆侵入及海相火山活动为主,晚期以壳幔混源-壳源的陆相中酸性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为主;与火成活动及开裂作用有关的成矿活动在南、北两个成矿域之间具有振荡性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火山构造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体系与其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交换,发生各种非线性的不可逆过程。三级火山构造直接控制着矿田(床)的成生。各种作用过程的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不尽相同,造成了元素空间分布的分带性,不同的火山旋回部位和主要控矿,容矿构造,产出了不同的中生代火山矿床,具有一定的旋回-构造地球化学特点,造就了特有的火山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地质找矿角度出发,按广义的“矿源层”概念,将省内四个Ⅰ、Ⅱ级构造含铜区内主要的与铜成矿有关的数十个地层层位,进行梳理分析,划分出原生和次生两类“矿源层”,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划分出铜的成矿旋回,探索其物质流向,从时、空演化上阐述成矿规律,并预测某些可能的成矿位置。  相似文献   

4.
孙忠军  张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85-188
通过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北祁连山成矿旋回是地幔软流圈物质运动的结果,每种成矿环境都是地幔演化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认为洋脊热液型铁铜矿床是北祁连山最有远景的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成矿旋回     
自从1948年毕里宾提出关于地壳活动带成矿作用的重要概念以来,地槽区内生成矿作用的学说得到了发展.众所周知,这个学说的基本点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思想,即一定的岩浆岩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床,产生于活动地槽转化为相对稳定的褶皱区的各个连续阶段之中.与此同时,斯塔里茨基等人开始了古地台成矿作用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主要是由于舍格洛夫及卡尔波娃有关活化区成矿作用的著作,使古老地台与年青地台的成矿作用研究更加深入了,并对此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不仅如此,综合上面提到的以及其他成矿研究的成果,现在  相似文献   

6.
陶平  陈建书  白培荣 《贵州地质》2023,40(4):344-352, 361
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构造旋回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在该构造旋回,随着构造动力从离散(裂解)向汇聚(造山)发展,盆地类型从陆内裂陷(谷)盆地转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再转化为板内结合带压陷盆地,从而形成了各时期特有的地质建造及多种矿产,尤其是贵州最有特色的锰、磷、重晶石等沉积矿产。这些矿产在各种地质建造及其地质体中呈现出有序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论述了与沉积作用、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各一个及亚系列数个,并建立了贵州与南华纪至中寒武纪早期主要矿产的区域成矿模式。这些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贵州该旋回中的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7.
王乐民 《新疆地质》2007,25(1):111-114
伊犁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截止目前已提交了3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的第Ⅰ-Ⅱ旋回、Ⅴ旋回及Ⅶ旋回等3个旋回的砂岩中,提交了可供开采的铀资源量万余吨.就目前已探明或发现的铀矿床(点)赋矿层位来看,第Ⅰ-Ⅱ旋回铀矿体仅分布在伊犁盆地南缘西部地区,而第Ⅴ、Ⅶ两旋回的铀矿床(点)在盆地南缘中西段均有分布.从地质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来看,第Ⅴ、Ⅶ两旋回铀成矿条件较为相似,但二者的铀矿床无论从规模、还是空间展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铀源、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等方面对铀成矿差异因素加以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金属成矿省成矿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荣富  熊群尧 《地学前缘》1999,6(2):325-334
以华北地台北缘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为实例讨论近10年国内外成矿年代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内容涉及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的年代学背景,代表性地区的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演化,金属成矿省成矿事件的年代鉴证,成矿年代省和成矿代区的建立。文中重点提出,成矿年代学科,不同于矿床成矿年代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它是在一定的成矿区域内矿床成矿年代区域的和地质历史演化,做出成矿热事件和建立成矿年代省的年代鉴让  相似文献   

9.
沈永和 《地球学报》1987,9(2):41-54
本文提出构造-成矿旋回的概念,将中国的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为11个,即阜平前、阜平、五台、吕梁、武陵、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地壳三类基本的构造运动引起三种成岩作用,表现为三类成矿作用为褶皱-变质成矿作用、断裂-岩浆成矿作用和振荡沉积成矿作用。文中简述了与各类成矿作用有关的各类矿产分布情况、多旋回成矿作用的特点、时空分布的一致性,主要成矿元素有规律的演化序列,并就与多旋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五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11.
12.
山东省金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选择山东矿业大省中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金矿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矿产资源潜力和危机形势,通过区域成矿背景的研究,了解地层、构造、岩浆岩对成矿的“捐赠作用”,指出了地层含矿、构造控矿、岩浆致矿的作用,并紧紧地将地壳运动演化与矿产形成联系起来。分析了矿床成因,详细划分了矿床类型。总结了山东金矿床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省内金矿资源较为丰富.在研究典型金矿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金矿的成因类型、矿产预测类型以及金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对辽宁省大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关系的新认识,结合重大构造事件与金矿成矿效应的耦合关系,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揭示了省内金矿的成矿动力学演化机制,将全省金矿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地区包含鄂尔多斯西缘和鄂尔多斯盆地2个三级成矿单元。笔者对鄂尔多斯西缘成矿带厘定矿床成矿系列12个,解析亚系列19个;鄂尔多斯盆地成矿区厘定矿床成矿系列8个,解析亚系列14个。以矿床成矿系列为基础建立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区成矿谱系;以矿床成矿亚系列为基础分别细化了鄂尔多斯西缘成矿谱系和鄂尔多斯盆地成矿谱系;按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质进程,概述了区域成矿演化史,并例举了大量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流体作用和表生作用相关矿床实例,使读者既可了解区域成矿总体格架,也可查询所关注的具体矿床。  相似文献   

15.
杜扬松  叶桂顺 《地球科学》1998,23(3):262-266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钙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  相似文献   

16.
大地构造成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成矿学简称成矿学(Metallogeny),是一门由大地构造学同矿床学杂交所产生的边缘科学。由于在找矿中获得卓见成效的运用,故发展迅速。它是现代地球科学中一门很有实用意义和发展前途的新兴科学。依照1979年陈国达[1982]所下的定义,它是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是  相似文献   

17.
成矿构造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矿构造学是1965年陈国达在广西桃花金矿从事矿田构造研究及在冶勘274队讲课期间提出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把构造地质学与矿床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但仍属构造地质学范畴,为地洼学说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该学说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8.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物理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矿流体是富含挥发分 (CO2 、CH4等 )是具有较高含盐度的特殊地质流体。本文讨论了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挥发分的来源 ,指出主要来自水岩作用、有机质分解及地幔去气和岩浆 ;碱金属及卤素同样具有多来源的性质 ,以海水、含盐系淋滤、建造水为主要来源 ,含盐系重熔可以形成富含碱金属的成矿流体。流体演化过程中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的分馏主要与温度、水岩比值或硫源丰度有关。一个重要的结论是 ,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地质作用有关 ,而流体来源是次要的。海底热水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高δ3 4 S值、中稀土富集及正铕异常为特征。本文总结了热水流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指出水热流体物相点 :1) 10 80℃ ,7.5× 10 8Pa水溶液与硅酸岩熔浆分熔点 ;2 )水溶液的第二个临界点是气水溶液的超临界点 (374.15℃ ,2 .2 1× 10 7Pa) ;3)水溶液的沸点 (≥ 10 0℃ ,≥ 1× 10 5Pa) ;4)水溶液的冰点 (≤ 0℃ ,1× 10 5Pa) ;5 )H2 O CO2 体系的不混溶温度点 (2 6 6℃ ,2 .15×10 8Pa[1 3 ] 等是重要的成矿相变点。  相似文献   

19.
借鉴已有的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在祁连成矿省划分的4个Ⅲ级成矿带基础上,对该成矿省内的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相对于含矿或成矿建造将成矿系列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和后生等类别。在祁连成矿省初步确定出24个成矿系列族,并进一步划分为47个成矿系列。加里东期是该区重要的成矿期,且主要形成与中基性火山岩同生的Fe-Cu-Pb-Zn-Au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8,17(1):24-34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