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邓洪亮  陈凯江  朱明岩  邓启华 《测绘通报》2012,(Z1):123-125,209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一个十分的重要环节,是隧道分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隧道净空收敛和沉降观测,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安全步距和支护时间,保障隧道施工和工后运营安全。虽然国内外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十分重视,但监测水平与信息化施工要求还相差甚远。提出隧道监测量测全断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和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全方位获取隧道空间变形数据。并进行变形分析和反分析,进行隧道施工风险预警预报,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精度达到或超过有关规程要求,研究成果对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监测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基于Access数据库技术和GTS测量技术,研究开发了隧道监控量测自动预警管理系统,实现了隧道监控量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和预警预报。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可以快速、方便、实时地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自动预警预报,为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施工监控量测是现代隧道施工技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监视围岩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针对已有的隧道监测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该文以宝兰客专隧道施工项目为例,进行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借助于微软云技术,实现了快速数据采集与传输、高效灵活的数据云端存储与管理、自动预警和面向不同层级用户的数据可视化管理;此外,研究设计了一种更好的预警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处理预警,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分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隧道净空收敛和沉降观测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隧道施工方案和设计,确定合理的安全步距和支护时间,保障隧道施工和工后运营安全。虽然国内外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十分重视,但目前监测水平与信息化施工要求还相差甚远。本文讨论隧道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反分析,提出监测数据信息化分析技术,并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现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存在"干扰因素多、数据处理慢、反馈不通畅"的弊端,结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数据库技术的高速发展,自主研发了"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测量人员可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PDA手簿、手机)通过蓝牙来操控全站仪量测数据,同时利用移动网络实时把量测数据传送至主服务器,主服务器对数据自动处理后进行相应分析,当出现超警值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相关人员根据自身授权可利用手机访问主服务端,随时掌握隧道监控量测情况。该管理平台可自动实现对某条铁路乃至全国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具有"数据可靠、传递高效、预警及时、管理简洁"的特点,实现了对隧道监控量测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监控量测是施工安全的保障,但对于一些隐蔽或既有工程的应力应变,传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可能无法实测,如新奥法隧道围岩及支护各关键点变形规律、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桩基内力及变形的影响,以及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等。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就以上3个方面分别进行模拟分析,补充了传统的监控量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隧道监控量测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夯 《测绘通报》2000,(8):32-33
介绍了地铁施工过程中,应用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及时正确的量测信息,确定设计及修正参数,使施工进入动态化管理,正确决策,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露天矿的深入开发,产生了更多的边坡,进一步增加了发生滑坡、坍塌等的危险,对边坡的变形检测与稳定性分析是矿山安全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项快捷、简单、安全的影像获取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等领域已有研究。本文利用无人机倾斜拍摄技术实现边坡巡查,并以此替代或辅助人工巡查,保证巡查人员的工作安全,及时发现矿山边坡的潜在风险并处理。  相似文献   

9.
地铁施工、运营阶段的监控量测,可有效保障隧道结构的稳定与周围环境的安全。现有的收敛计、全站仪等变形监测手段,虽然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观测数据,但获取的监测点位过于稀疏,难以全面反映隧道整体的形变特征。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地铁隧道形变监测,提出了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提取与形变分析方法,并对提取的两期断面进行了形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直观地表现隧道整体变形,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形变动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净空变形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隧道变形监测周期长、内容多且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需要对隧道监测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对隧道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评估。研究变形监测范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模型,组建集卫星定位技术、测量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移动网络通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物联网模式下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分析多源数据的变形特征,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实现基于BP神经网络与变形监测成果下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为隧道变形监测及安全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铁隧道结构沉降主要采用水准仪进行人工测量。该监测方法不仅作业效率低、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针对传统人工监测无法满足地铁运营期间的实时监测需求的问题,本文引入静力水准自动测量技术,通过在地铁隧道道床布设静力水准仪,在远程采集端实时获取监测点数据,实现隧道结构保护区在施工时全程监测,为施工期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保障。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对工程中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地铁隧道自动化水准测量,为地铁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结构安全变形监测需要及时、快速的反映。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隧道变形监测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文章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监测设备,使用VB编程语言和GeoCOM接口技术,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自动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4.
曹占虎 《测绘工程》2014,23(9):70-73
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是确保地铁区间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裂缝监测、隧道管片隆沉监测、隧道管片水平收敛监测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工程实践,分析所获得的横向地表沉降、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的结果,得到相应横向地表沉降、纵向地表沉降和沉降过程的规律,以及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杨云  张胜良 《北京测绘》2014,(4):147-150
广西赣龙复线铁路工程是我国东南软弱围岩复杂地质隧道代表,课题组成功探索了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预报,模型建立在认真进行的前期隧道量控监测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并进行实测数据验证并修改模型参数,最后进行回归分析预报。文章主要从目的、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验证、回归分析预报等几方面阐述了隧道在施工中安全预警工作,达到了预测风险的目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避免了国家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李凯  马全明  韩志晟  孙丕川 《测绘通报》2019,(8):96-101,161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铁隧道相关的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越来越受到地铁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地铁隧道工程的复杂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运营隧道监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适应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地铁工程信息化、三维可视化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于一体的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及编码器等传感器,能快速、高精度地获取隧道内轮廓断面尺寸,通过配套的软件处理,高效地对限界、断面轮廓及隧道变形进行分析。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地铁隧道病害监测中的实际问题,可供同类地铁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现阶段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该方法布设的变形监测点有限,且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整体变形特征。本文将移动式三维激光技术引入地铁隧道监测,采用推行式扫描方法快速获取隧道完整结构信息,自动化后处理软件全面监测隧道结构变形信息。该方法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地铁隧道快速、全面、可靠的结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盾构隧道安全监测工作中应用较为成熟。本文以地铁盾构隧道监测点云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实现了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智能诊断。首先通过激光点云生成灰度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地铁盾构隧道中的渗漏水和裂缝的识别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生成隧道病害智能诊断系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智能监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我国地铁运营监测的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19.
系统阐述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经过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及时对危险、不合理、浪费等地段进行变更设计,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