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水平位移分析仅从数值判断其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而对建筑物整体位移是否具有一致性缺乏分析与推理,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向量的水平位移整体趋势判断法。该方法通过构造一致性矩阵,计算监测点各期单点合向量与总合向量,从而判定建筑物是否存在一致性位移趋势。水平位移监测实验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建筑物整体位移情况,且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效果,能动态地描述各点位移轨迹及总体位移趋势,是一种兼有高效率与高可视化效果的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武广臣  刘艳 《测绘科学》2018,(4):127-132
针对水平位移监测无法分析整体移动趋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趋势一致性矩阵的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趋势向量和一致性矩阵,计算出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元素值分析监测点的位移趋势。同时,提出了基于向量的水平位移向量图,以分析位移的变化情况。实验证明,该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分析出建筑物水平位移趋势,且水平位移向量图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动态效果好的特点。此外,该方法还可定性定量反映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轨迹,分析出任意两期位移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水平位移监测依靠变形值和特定方向进行数据分析的局限,本文基于向量工具提出了一种水平位移危害性界定理论与数据挖掘方法,该法首先将水平位移危害性进行分类,然后构造观测向量矩阵,通过矩阵求角运算判定监测体危害类型,实现数据挖掘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挖掘出监测体水平位移潜性危害,提供动态可视化分析成果,是一种可靠的水平位移数据挖掘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主成分分析算法可以提取点云数据特征的原理,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建筑物三维空间姿态计算方法,并研究利用建筑物三维空间姿态确定建筑物刚体位移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实测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确定建筑物刚体位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水平位移监测多依赖于观测数值,缺乏对监测点整体位移情况分析及其可视化,必将导致水平位移整体分析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方位角分布概率的水平位移可视化动态分析法,该法通过前后两期观测数值构造位移向量,再计算该向量的坐标方位角,将方位角归于改进测量坐标系某一象限,统计各象限方位角频数,利用其概率确定移动趋势。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分析水平位移的整体方向与趋势,是一种可视化程度较高的真实位移监测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的各种方法及新技术,重点讨论和分析了视准线法、极坐标法与角度交会法,结合误差传播定律分别对各方法监测点精度进行推算;在极坐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测精度更高的双极坐标法。论文结合具体基坑监测工程,分别利用每种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进行精度估算,并分析不同监测方法的适用情况,为类似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全站仪小角法精度分析研究不足问题,基于误差理论,本文分析了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并与坐标法进行了精度比较。同时,本文首次提出了替代限度,分析了小角法的适用性。通过水平位移监测实验,发现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高于坐标法,外业操作简单,是一种快速可行的位移监测方法,但由于替代限度容易超限,施测前需要计算替代限度,因此该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建筑物的长期监测位移时序的增量位移时序的Hurst指数计算,分析了建筑物的变形趋势,根据建筑物的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基于Hurst指数判断建筑物加速变形阶段的概念模型,表明R/S分析法是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能够定量刻画建筑物的变形趋势,可以有效指导实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综合应用,特别空间数据的增量级联更新、集成与融合问题,是当前GIS发展中的一项课题。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前提是对不同空间数据中的同一地理实体进行识别,建立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一致性处理。本文对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不一致的表现特征进行归纳;本文介绍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一致性处理的必要性,即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对数据质量的评估等;提出了多源空间数据一致性处理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邻近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受力结构改变,导致建筑物破裂、倒塌。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智能全站仪为基础手段,针对110 kV机场变电站接入线路施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为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深层土体位移、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和路基地面沉降3个方面进行了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获得实时动态数据稳定、可靠,能够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形变状况,并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邻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1.
王健 《东北测绘》2012,(8):214-215,218
在论述基坑水平位移常规监测方法基础上,针对目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作业面较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并对其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某建筑水平位移监测为例,给出了CORS系统法与前方交会法监测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CORS系统法可以满足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面激光技术的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地面激光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变形监测,运用基于点云法向量差异的点云分割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抽稀,使用抽稀后点云数据构建地铁隧道模型,对隧道进行整体变形分析,构建地铁隧道三维模型不仅提高了变形监测精度,而且能够反映隧道整体变形趋势。将此方法应用于天津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监测,通过与光纤位移计结果对比,变形监测精度在4 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银川大世界商务广场的基坑为例,介绍了大型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的实施方案,给出了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精度,并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多项式拟合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两种方法进行建模,对基坑水平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坑水平位移较小,在规范规定的要求之内,说明基坑是稳定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多项式拟合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参数求解过程中,经常遇到参数估计模型的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都可能存在误差的情况,于是人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整体最小二乘方法。近几年,整体最小二乘才被引入测量领域。本文详细阐述了整体最小二乘法平面坐标转换基于奇异值分解原理的解算过程。在此基础上,把整体最小二乘法平面直角坐标转换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改进了传统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并运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作用和主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采用精密距离测量方式对基坑平面位移进行监测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中,说明此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既能够保证精度,又可节省成本,是基坑施工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讨论了四种常用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并将轴线法、单站改正法、前方交会法与测小角法进行精度比较,得出:测小角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监测精度较高,是目前基坑监测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