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西南丘陵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低、耕地质量锐减、人地关系逐步恶化等问题构建了基于AHP-PSR模型的西南丘陵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指标筛选后,基于AHP-PSR模型进行农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对系统内部协调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较深入地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驱动因子,并采用最优子集选取策略分析集约利用驱动力,以避免仅以简单相关性就加入或剔除驱动力因素导致回归系数不符合实际内涵的现象。实验表明:可利用系统调整指标间权重,动态展示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其分析结果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志一  郭学飞  余洋  王娜 《测绘通报》2022,(1):89-95,104
地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多地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地貌类型的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突出,山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活动断裂、地形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明显。可见,多重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地质环境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体现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能够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需求、愿望及要求,广泛平等地联系村民介入土地评价领域,从而对土地利用现状形成深入分析并为土地规划等决策提供基础性建议,对于土地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要进行普遍的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仍然任重道远,本文选择模糊数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应用专家意见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指标与权重系统;同时应用构建的评价系统,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市燕坝村进行了深入的参与式土地评价实践,在描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当前条件下村民意愿对土地评价的参考性偏低,并探讨其原因,提出了参与式评价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6个旅游资源指标,14个社会经济相关指标以及5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关中城市群地区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关中城市群区域环境质量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社会经济相关指标,量化计算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种类和空间结构指标;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所得指标进行聚类,运用Matlab建立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计算结果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区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度,但不同类型地区的旅游资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土地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掌握其区域分布规律对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LOS影像和实地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建立内蒙古杭锦后旗农用地盐渍化等级划分标准和遥感解译标志,分析了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获得杭锦后旗土地盐渍化等级分类图。结果表明,杭锦后旗农用地盐渍化严重,中度以上盐渍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5.76%,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68%;重度以上盐渍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33%。研究区微度和轻度盐渍化农用地分布最广,中度盐渍化农用地分布比较分散,重度盐渍化农用地和盐土则主要沿灌渠和海子边缘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重度以上盐渍化土地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红河县为例,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采用德尔菲法和修正法对构建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以及确定指标值和权重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定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的农用地被划分为4级,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43%、16.46%、56.06%和25.04%;②农用地级别从行政中心向四周呈降低趋势,其受城市中心、交通条件、海拔的影响显著;③土地分布呈相互交错态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路面质量评价系统往往从头建立公路空间数据库和GIS-T通用功能模块,导致不能实现相关评价指标的共享以及功能的重用,评价结果等也不到及时广泛地传播和使用。提出基于GIS-T集成框架来快捷、经济地构造路面质量评价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集成框架的数据共享从不同的来源获取评价指标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助集成框架的GIS-T功能实现指标定位和评价结果专题地图分析,同时还能够共享评价结果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协同相关业务系统制定路面管理、路面维护等任务计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逐渐得到城市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两方面入手,以GIS技术为支撑,提出了一套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法作为评价方法、德尔菲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基于GIS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以改造前(2007年)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2号地块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块处于“基本适宜”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在从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获取关键科学现象和科学数据,提出建立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可分为9部分监测内容,即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属性、作物长势、土壤污染和盐溃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农用地流转、土地生态状况、基于地块的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地退化监测,合计35个指标.指标体系结构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与监测方法、监测尺度(区域、地块和样点)和监测周期.该指标体系能够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野外科研基地建设,满足基地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数据管理的需要.下一步需要从体现区域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并发展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分辨率QuickBird和WorldView图像,提取七里河区农用地图斑信息,并以农用地图斑为研究对象,对农用地进行分等更新评价与分析。根据七里河区农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特尔斐法,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了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地表岩石露头、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及灌溉保证率等7个评价因素作为农用地分等更新的评价因子。应用详查图斑法和农用地分等计算模型,对七里河区范围内的农用地图斑进行修正与更新。分等更新结果表明,七里河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七里河区农用地土地利用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农用地投入产出水平有所下降,各个等别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林俊表 《现代测绘》2005,28(3):32-34
为查清国土资源利用现状,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十分必要。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快、土地性质变化快的现实及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形特点,在土地详查中宜建立多种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浙江省临海市试点项目为例,阐述建立多种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地形、土壤、水利、区位和生态5类13项指标,建立了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与GIS技术相结合,对老挝沙湾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农用地占土地面积的30.16%,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沙湾拿吉大平原以及湄公河沿岸;宜林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07%,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山区;宜建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2%,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湄公河沿岸,以及交通较发达地区;不适宜用地占总面积的2.32%,主要分布在甘蒙省西北部以及东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老挝沙湾拿吉省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同时为老挝今后的土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是省内首次开展的农用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项目,在没有其他专项软件的情况下,利用ArcGIS中叠加分析工具来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中变化数据的提取。ArcGIS中叠加分析工具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assess land suitability and to predi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types (LUTs) by using GIS-based land use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 GIS database with data on climate, topography, soil characteristic, irrigation conditio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special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land productivity for different crops by integrating with a crop growth model—the 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EPIC).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simulation model (IFPSIM) is also embedded into GIS for the predictions of how crop demands and crop market prices will change under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An inference engine (IE) including land use choice model is developed to illustrate land use choice behavior based on logit models, which allows to analyze how diversified factors ranging from climate changes, crop price changes to land management changes can e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 test for integrated simulation is taken in each 0.1o by 0.1o grid cell to predict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types at global level. Global land use changes are simulated from 1992 to 2050.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Agriculturallandusepatternsandtheirchangesaretightlyrelatedwithagriculturepolicyandfoodsecurityissuesundergrowingfooddemand,assess mentofglobalclimatechangeimpactsonagricul ture,environmentalissuesduetotheintensificationofagriculturallandusessuchaswaterpollution,soildegradation,andrecentlywaterscarcityissues.Soasustainableandholisticplanningandmanage mentoflandresourcesshouldcombineallthesere latedinformationwithefficienttoolsforassessmentandevaluationinordertopermitbroad ,interact…  相似文献   

16.
农业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对农业土地资源动态评价体系建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将“变权”的动态加权法〔1〕作为土地资源评价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是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动态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evelop an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use of high-spatial-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d Field Server data for a cabbage field in Tsumagoi, Gunma Prefecture, Japan. The use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 made it possible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cabbage coverage estimated from high-spatial-resolution QuickBird imagery using an unmixing method, because the authors were able to remotely examine cabbages growing in real-time using a Field Server web camera linked to their laboratory via the Internet. Using the developed integrated system, they produced a cabbage coverage map that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cabbage growth that could be used for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nd forecasting crop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conjunction with a Field Server to manage agricultural crop land.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中存在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缺点,研究基于可拓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并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西南部的大留镇为实验区,实现了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元模型是进行土地利用用途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所设计的物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实验区实际情况;土地适宜性动态评价物元模型是以后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ALGEIS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omGIS和计算机技术,研制开发了实用性广的农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ALGEIS)。该系统包括土地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宗地地价评估、基准地价更新、图层管理、查询统计与图形编辑等七大主要模块,具有属性和图形数据库管理、级别评定、基准地价评估和更新、宗地地价评估和更新,以及成果输出等方面的功能。系统可实现农用地定级与估价自动化,为各级土地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界面友好和便捷适用的计算机业务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0.
空气质量作为人类基本生存权利,一直受到美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围绕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立法与规划,不同尺度的政府管理层面均着力于系统完善或规划设计.作为分权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县市政府在空气质量控制涉及的标准、法律、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权限差异和分工.本文通过梳理美国联邦政府、加州利福尼亚政府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管理机构和管制策略,并结合洛杉矶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设计,探索美国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有效管理尺度和职能分工,以期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