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  相似文献   

2.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说起彝族的文明,就不能不提到其最古老、最久远,也是最有价值的十八月太阳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中华民族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古代历法,古中国也才更有资格与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鄭直 《地质论评》1957,17(2):262-263
離莫斯科的市區中心不遠,在列寧山的對面,在莫斯科河大轉彎的一旁,萬綠叢中隱隱約約可以望見一座古老的紅色城堡,城堡裏有尖頂的教堂和鐘樓,後面是一個院子,滿園的花草樹木襯托着一座座墓碑和彫像。這是莫斯科市的名勝之一——諾沃傑維奇公墓,在這裏埋葬着俄國的和蘇維埃時代的有名的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將軍和游擊戰士。就在這裏長眠着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蘇聯地  相似文献   

6.
溧水县卧龙山锶矿床位于溧水县城北东约12公里处。矿区范围自爱景山南端至卧龙山。我队85年地质普查探明属中型天青石型锶矿床。其中,爱景山南端浅部矿体已由当地政府组织露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矿区北西500米,分布有爱景山大型锶矿床,两矿床位于同一成矿带上。矿区地质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沿江凹陷带之一的溧水中生代断陷火山岩盆地中。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中统陡山组,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大王山组,自下而上简述如下(图1):陡山组(J2d~1):仅见该组下段,为内  相似文献   

7.
婚配嫁娶,迎来送往,这是人类婚姻活动的基本形式。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无数的支系,其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让祖国民俗大花园里增添了不尽的景致。  相似文献   

8.
玉龙山上升历史与第四纪冰川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运动完成了玉龙山由海到陆的转变,上新世之前,玉龙山海拔高度仅500 ̄1000m,上新世以来,玉龙山褶皱隆升的幅度在3000m以上。在山体上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玉米山产生了四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并发育有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9.
严凤华 《广西地质》2010,(12):36-37
苗家人多依山而居。也许,苗家的祖先当年就与山有缘。从黄河、长江中下游起始,在数千年的迁徙中,他们像风一样,不用抬头,不用张望,不用回首,一直向西、向西,坚定地前进,穿过山林,穿过河流,穿过白天的烈日和黑夜的寒露,在中国西南的丛山中找到了他们的家。  相似文献   

10.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周口店,坨里在北京西南約50公里的地方,交通十分方便,有鉄路和公路相通。这一帶矿產十分丰富,重要的如煤、石灰岩、花崗岩、大理石等,現都在大量的开采,有力的支援了首都的建設。周口店是著名的北京猿人發祥地,周口店和坨里一帶發育着良好的内力和外力的地質作用所造成的各种地質现象,同时这里正处于北京西山的山麓,新構造运动也是十分顯著的。因此,曾經有許多中外地質学者在此一帶进行地質工作,北京地質勘探学院也在周口店設立了实習站。  相似文献   

12.
春天的彝年     
桂西北的彝族和许多民族一样过农历春节。 每到春节,彝族就和杂居的壮、苗、瑶、汉族同胞一样,家家户户杀猪过年,做熏腊肉、腌辣椒骨、酿米酒、包粽子、磨豆腐、春枕头粑、爆米花等。其隆重程度,在当地所有的节日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3.
贵州开阳地区是中国陡山沱期磷矿的主要产出地之一,含磷地层洋水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对其底板澄江组的研究严重不足,仅在地调中对其进行简单的地层描述和对比划分。通过对澄江组岩性、沉积序列、地球化学等分析,认为该组时代可能归属于陡山沱早期。沉积环境与前人认为冰湖相完全不同,早期以干热气候的近海湖相为主,在海侵的影响下逐渐过渡到海湾相,海侵后形成近滨相,之后逐渐从海滩相到浅海陆棚相,可能存在过碳酸盐台地相,最后暴露地表接受剥蚀。在澄江组晚期,就有磷质开始沉积,在砂岩中出现胶磷矿,说明成磷在陡山沱期前就开始,但大规模成磷作用发生在陡山沱期。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但爱的能力确是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或者说是否具备爱的能力,则是每个男人不尽相同的;一个想爱的男人,必须具备爱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如果爱一个女人,就应该或者是必须有能力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吉林香炉碗子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香炉碗子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柳河地堑西侧太古宇鞍山群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中,为一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中型金矿床。在空间和成因上受控于爱林东山,爱林西山隐爆角砾岩体。矿体呈脉状产于角砾岩内的蚀变破碎带中,流体包裹体以液相为主,盐度5.7% ̄13.5%,成矿温度173 ̄355℃,包裹体成分表明为H2O-CO2-NaCl体系。矿床成因属次火山岩隐爆期后成矿的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补过的年节     
黄佩华 《广西地质》2011,(12):43-43
和许多地方的彝族一样,广西那坡彝族也过补年节,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十、十一两天。  相似文献   

17.
海坨山岩体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与河北省怀来县的交界处,为一大型复式岩基,前人对于其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方面的研究程度较低。黑云母是花岗岩中最为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对生长环境较为敏感,可提供熔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等信息,反映岩浆演化和结晶条件,故研究岩体中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对研究其岩浆物质来源,分析其岩浆形成环境,探讨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方法,对海坨山岩体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显示,海坨山岩体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铁、镁,贫硅、铝的特征,钛的含量较高,属于镁质黑云母。其成分特征表明,海坨山岩体属I型花岗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形成于相对高温高压的较深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天之路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对于死,彝族人显得更自然更从容一些。彝族分布甚广,各个分支的丧葬风俗各有异同,真可谓是同一种生百种死。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相同的文化基因,使不同地方的彝族在丧葬方面,基本保持了大同小异的习俗。彝族的丧葬风俗始自远古。在古代,人们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9.
蒙飞 《广西地质》2013,(12):46-47
住不离山,走不离盘,穿不离带,食不离酸。16个字,简洁地概括了侗族的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先,侗以酸为上。侗族的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相似文献   

20.
借鉴·交流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