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2.
玉山地区终年四季多刮偏东风,风后多半下雨。群众谚雨有:“风是雨的头”、“四季东风四季下,只怕东风刮不大”、“东风吹、西风顶,不下雨不得行”,“风过午、连夜吼”等等。这些关于测风报雨的谚语,向有经验的老农访问学习,经过我哨几年来的反复实践验证,不断总结,初步摸索出风  相似文献   

3.
虹与天气     
陈谋 《气象》1978,4(10):19-19
“东虹晴,西虹雨”的天气谚语,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从谚语的含义来看,出现东虹未来必是晴天,而出现西虹未来定会下雨。这对中纬度西风带而言,天气系统多是自东向西移动,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我们经过多年实际检验及通过对1954—1977年历史资料验证发现,“西虹雨”符合我地实际,但“东虹晴”却不全对。如:出现西虹当天、未来第一天、未来第二天有雨(包括微量,下同)的机率分别为84%(32/38)、89%(34/  相似文献   

4.
云向与天气     
李源 《气象》1978,4(5):6-6
在群众中常流传着“云跑西,披蓑衣;云跑南,雨成团;云跑东,一场空;云跑北,雨没得”等谚语。气象员也有许多关于用云向测天的经验,比如高、中云从西南方向或偏西方向有系统地侵入,予示天气不久由晴  相似文献   

5.
唐口是我县终南公社东面廿多里处的一个生产大队。站在我站观测场东望,常可看到该队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种云雾现象出现。当地群众称此为“唐口拉烟雾”。且很早广泛流传有“唐口拉烟雾有雨”的天气谚语。(一)烟雾与降雨的规律为了验证“唐口拉烟雾有雨”这条天气谚语,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对它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群众看天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必须很好的结合地区性、季节性加以运用,如“大华晴、小华雨”这条谚语,一般在夏季比较准确,而在秋季和冬季一般只出现少云到多云天气,很少出现降水现象。除了注意季节外,还要结合当地实况使用谚语。在75年秋,我们发现了两次钩卷云,根据“钩钩云雨淋淋”,两次都报了有雨,结果两次都  相似文献   

7.
六月份麦收期间的连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这种天气能使成熟耒收获的小麦发芽、变质、腐烂、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适时收割小麦,我们以当地流传的有关麦收期连阴雨的气象谚语:“清明(4月5日前后)湿了乌鸦毛,麦子水中捞”;“立夏(5月5日前后)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四月初三初四(阴历)雨浇田,  相似文献   

8.
前言“强雨天气”是指最大一小时雨量达20mm 以上,且12小时雨量达50mm 以上的大暴雨天气。由于其雨量大且集中,极易成灾,是浙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8—9月份浙江发生的强雨天气常与热带系统活动有关,一般近地层均在偏东气流控制下,故称之为“东风强雨天气”。和发生在5—7月份与梅雨锋相联系的西风强雨天气相比较,东风强雨天气具有更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预报也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9.
自一九七六年建哨以来,我们注意收集民间气象谚语和贫下中农的看天经验,并根据天象、物象、农时季节,及时报出天气予报和虫情予报,为农业丰产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北开锁见晴天”,是指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如果看见天空的西北方向云层逐渐开裂、消散,予兆天气就会很快转晴。 近几年来,我们对这条谚语进行了验证,观察了连阴雨中“西北  相似文献   

11.
从无锡地区的天气谚语中,有许多反映前后期天气相关的谚语,几乎全年各季皆有,如:“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伏里西北风,腊里船勿通”、“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清明桃花水,立夏田开裂”、“惊蛰闻雷,小满发水”、“清明无雨旱黄霉”、“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煞鳅”、“九后一次雪,百天要发水”、“霉里  相似文献   

12.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五日暗天门”是一条天气谚语:运用1966~1980年丰顺县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扣验证,并自1981年以来,经10多年的使用.其准确率为7/8。作为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使明价值,现重作整理,供作参考。1弄清天气谚语的含义3月份的倒春寒天气,是造成春插育秧烂秧死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因此,做好春寒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重要课题之一。“未到惊蛰先响雷、四、‘五日暗天河’早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谚语中雷是指出现在惊蛰日前的初雷。略是指惊蛰日后多出现阴寒(雨)天气。雷与暗的因果关系,初雷出现在惊蛰日之前,则…  相似文献   

14.
我站位于北京东北方,冬春季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多偏北风,天气以晴为主。但有些年份降雪较多,雪量也较大。为了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几年来我们从运用群众经验和天气谚语着手,进行预报实践和总结,发现“冬阴东风起,雪花满天飞”这条谚语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冬春季降雪天气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6,2(9):33-33
天气谚语中充满着辩证法。我们通过验证天气谚语,用矛盾转化分析天气变化,指导预报实践,进一步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例如我地流传着“南风吹吹,北风追追”这样一条群众经验。我们想:南风与  相似文献   

16.
一、预报思路: 农谚说:“一日大风百日雨”,“春季大风翻、百日下满湾”,“九尽狂风起、一百天下雨”。这些谚语说明天气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韵律关系,也就是说前期的风和后期的雨存在着一百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思路 要认识长期天气过程,需首先从天气学角度去弄清楚一些长期变化的基本事实及其物理意义。挖掘验证农谚就县站而言,具有广阔天地。如“春风对秋雨”,“大风百日雨”,“春寒夏雨多”,“秋暖春雨少”,  相似文献   

18.
气象站欲建立一套用于日常逐日晴雨予报的方法是一个较为难解决的课题。原因是逐日晴雨不象灾害性天气那样变化剧烈,在前期单站要素上有较明显的反应,晴、雨之间的差异点较难找。另一原因是样本个例太多,一个十年的小样本就有300个个例。单用气象站本站要素和一般的分型加指标的办法很难把逐日晴雨区别开釆。根据几年来天气图予报经验,予报本地晴雨,予报员总是着眼于上游(华西地区)700mb或500mb±△H24的东移,换言之,即着眼于高空和地面形势从“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转换。从这个经验出发,我们普查了700mb  相似文献   

19.
看云测雨     
不同的云是由不同的气象条件所形成 ,由某种云演变到另一种云是有一定规律的 ,因而 ,可以根据天空中出现了某种云 ,来预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出现。这里 ,我们给出几条前人总结的谚语。您若是有心人 ,不仿也来注意观察各种云的变化 ,也许你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天气预报经验呢。1 “早晨南云涨 ,当天雨必旺”这条谚语的意思是 :早晨在南或偏南方中低空有较多的饼状黑色云块 (气象上叫高积云 )或大块黑云 ,象海水涨潮一样向天顶转来 ,预示当天有中到大雨。2 “早东黑云升 ,有雨下的凶。”早晨有较多的黑云自东方上升 ,向头顶上空移来 ,向西行…  相似文献   

20.
孟宪红 《气象》1980,6(10):16-16
我们在短期预报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连几个天气过程,系统比较明显,大台预报有雨,本站要素也具备降水条件,可就是云来云往,迟迟没有降水,或只有微量降水,造成空报。但当这个“少雨”阶段结束,转入“多雨”阶段,我们还没有接受完前段空报的“教训”,认为雨难下来时,雨竟在天气系统较弱、不明显的情况下,三天一次,五天一场,接二连三地下起来,又造成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