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基于改进的AHP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地基处理方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改进的AHP方法进行处理方案的多目标优选决策,对传统的AHP方法进行改进时,采用构建三标度(-l,0,1)矩阵的方法,引入最优传递矩阵,避免了传统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实例证明,改进的AHP方法应用于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数值流形方法刚度矩阵形成的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覆盖位移函数,以改善刚度矩阵计算。分析表明,改进的覆盖位移函数可使刚度矩阵的局部大数数量级明显的降低,提高计算效率,给矩阵求解提供适当的意见,并给出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研究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滑坡区建筑适宜性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建筑适宜性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滑坡区建筑适宜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乖梅  何士华 《水文》2006,26(5):20-2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是正确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在目前提出的评价方法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层次分析法没有给出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方法;而且评价结果也只能表明各个指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大小,并不能判断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判断矩阵一致性的修正方法,构造出判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数,并对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传统AHP法确定富水性预测评价指标权重时,采用1~9、0~2、0.1~0.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新的五标度法。使得在构造判断矩阵时,更加符合专家打分心理,也避免了信息量丢失以及对原始判断矩阵进行间接的数学处理或变换。应用改进的Weber-Fechner定律评价数学模型,对葫芦素井田延安组三段3-1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AHP法确定富水性预测评价指标权重时是有效的,同时也为富水性预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投影矩阵     
本文主要根据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给出了求解投影矩阵的方法,再根据投影矩阵与广义逆矩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又给出了一类广义逆矩阵的求解方法,即满足Penvose’s第一条与第三条广义逆矩阵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中任一元素值的确定是众多调查专家意见的综合,而在运用此法的实践中,专家意见往往参差不齐且存在很多误判值,如果这些误判值也参与矩阵元素值的确定中,将会使判断矩阵建立偏离轨道。根据正态分布函数特性,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叠代法,将误判值剔除方法,从而使判断矩阵的构建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逐步判别分析法在筛选泥石流评价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凡奇  李广杰  李明  马建全  汪茜 《岩土力学》2010,31(9):2925-2929
运用逐步判别分析原理,在多个评价因子中按其对泥石流沟判别能力贡献的大小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泥石流沟的评价因子。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筛选后的评价因子进行赋权,使求得的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避免了层次分析法后期检验过程中多次调整判断矩阵带来的过于主观性的问题。在评价因子的筛选和赋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后的评价因子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地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因素,与传统方法所得危险度结果相比更符合泥石流危险度实际情况,可靠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竖向荷载下桩基础弹性分析的改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杨敏 《岩土力学》2006,27(8):1403-1406
将Randolph剪切位移方法中桩身位移与桩端位移的函数关系简化为一多项式,并与Poulos积分方程中土体柔度系数矩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竖向受荷单桩弹性分析的改进计算方法,从而避免了Poulos积分方程法中的差分运算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矩阵运算,同时比Randolph方法更能准确模拟桩身剪切应力的分布,并将单桩的改进计算方法应用于群桩分析。将改进的计算方法与Poulos、Randolph方法以及Chow混合方法的单桩和群桩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巩师林  凌道盛  胡成宝  钮家军 《岩土力学》2020,41(11):3810-3822
原有非连续变形分析(DDA)采用一阶近似后的位移增量表达式更新块体构形,推导相关子矩阵,且对不同时步计算出的应变增量直接叠加,当模拟的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为考虑块体转动与变形的耦合作用,引入先变形、后转动的块体位移增量表达式。重新推导了惯性力子矩阵,将块体转动时的离心力与科氏力加到荷载矩阵中。计算时对应变分量及其相关变量进行坐标变换与修正,并采用新引入的位移增量表达式计算块体顶点位移,进行后接触修正与更新块体构形。数值算例表明,改进后的程序能够消除转动带来的误差,自动考虑了块体转动时离心力和科氏力引起的变形,应变计算精度更高。改进方法克服了块体体积自由膨胀、应变场畸变等问题,给出了合理的块体应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现有锚索抗滑桩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将传递矩阵算法应用于锚索抗滑桩结构内力计算。推导了适合抗滑桩计算的场矩阵和点矩阵,能够完成普通抗滑桩、桩顶作用集中荷载以及桩身有多个受力分段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再结合具体的不同点矩阵形式,可以完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内力计算。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不同受力阶段的传递矩阵计算式。最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不同受力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锚索预应力作用下,受荷段出现较大的剪力和弯矩,位移较小;进入变形协调阶段后,滑面处和锚固段的剪力明显增加,锚固段出现较大弯矩,桩顶出现向前的位移。  相似文献   

14.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推导出三斜晶系中绕任意方向旋转任意角度的空间点阵基矢间的变换矩阵,给出了变换矩阵在四方晶系中的表达式并分析了ZrO2中的两种取向畴。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矩阵的分块及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探讨了矩阵及其扰动后的矩阵阶数不同时特征值的扰动界,得到了Hermite矩阵特征值的Wielandt-Hoffman-残差型扰动界。进一步将所得结果推广到可对称化矩阵,给出了可对称化矩阵特征值新的Wielandt-Hoffman-残差型扰动界,且所得结论推广了原有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模型的Neumann展开Monte-Carlo随机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求解地下水模型(水流模型和水质模型)的Neumann展开Monte-Carlo随机有限元法。从基本的随机变量入手,避免了过程中随机变量的增多问题,给出结点水头(浓度)的均值、方差和水头在某区间的概率计算方法;改进了矩阵求逆的效率,对输入随机变量较多、随机变量变异较大的非稳定地下水问题特别有效。同时选取二维承压地下水水流问题(有解析解)作为例子,进行了随机数值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8.
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及可交换矩阵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矩阵理论的深入研究,给出了矩阵可交换的条件,并得到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9.
剩余降深法解线性非齐次系统响应矩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线性非齐次地下水系统提出了响应矩阵的直接解法——剩余降深方法,并且给出了较严格的理论证明。它把响应矩阵的求解分为三个步骤:一求附加降深场,二求综合降深场,再求剩余降深场,即得到响应矩阵。该方法不仅为以往的间接解法找到了一种对比解法,而且有可能据此向非线性系统拓展。颇具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三维离散单元法中块体接触判断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维离散单元法中块体间的接触判断一般采用间接方法。基于公共面法,引入直接判断法对传统的间接判断算法进行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原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