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7,(3):10-12
一、预报思路和天气概况我区每年在春播期3月20日—4月20日,往往会出现1—3次5—7天或10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我们根据预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认为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大范围的环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对1956年至1975年(缺1967年资料)3月20日—4月20日出现的25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普查,发现我区产生连阴雨的前五天(±1天)在700毫巴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均为两槽一脊型。即我国沿海以东和乌拉尔山各为低槽,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6,(1):32-32
为作好春播服务,我局找到了棉花、水稻、玉米、杂交高粱春播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具体为: 棉花:平均气温10—12℃,5厘米地温12℃以上,土壤湿度为18—22%,利于播种和出苗;日平均气温3℃以下,遇有连续5天左右的连阴雨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3~1993年南阳市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资料及元月逐候亚洲纬向环流指数,绘制元月纬向环流指数历年位相图;根据预报年元月逐候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在历年位相图上选择历史相似年,并根据历史相似年春播期连阴雨出现实况,制作该年春播期连阴雨趋势预报。经1984~1998年试用,预报准确率为75%。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2—1978年七年春播期(3月27日—5月10日)500mb亚欧环流形势,应用变K-均值聚类法进行客观分型,共得九型。对它们和春播期四种主要中期天气过程——连阴雨和低温连阴雨、过程性天气、连晴,用对应分析方法数量化。以环流形势与同期的北半球500mb波谱分析中选出的物理量作为因子,对天气过程类型作出了逐步回归和AID聚类的统计推断。 对1979、80年春播期作了预报检验,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5.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期的强冷空气活动往往会给早稻的播种育秧带来不良的影响。强冷空气影响时,常拌有4天以上的连阴雨过程(约占全部强冷空气的2/3),严重的还可出现“倒春寒”天气,造成大面积的烂秧,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因此,做好春播期强冷空气的予报,是春期天气予报的关键。春播期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它影响次数的多少与春季四暖的迟早有关:如果四  相似文献   

6.
(一)思路: 根据农谚“一日赤膊,三日冷缩”,以温度场为主导,用冷空气开始影响时温压变化结合风场的变化情况来作春播期低温连阴雨的短期预报。 (二)低温连阴雨标准: 连续四天以上(≥4天)以阴雨天气为主,2/3以上天数的气温为负距平。统计1956年~1976年,3月10~4月20日达到低温连阴雨标准的过程个例共50个。  相似文献   

7.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春季回暖较早,是提早播种,争取扩大复种指数,躲过伏旱,夺取高产的有利条件。但春播期正处于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很不稳定,逐年变化较大,有的年份有明显的倒春寒,常造成大量烂种烂秧。因此,我们决心认识长期天气变化规律,努力做好春播期天气预报。 首先,我们对历史情况作调查,将近50年的春播期天气可分为5个类型。 春暖型:从3月上旬中开始气温就稳定在120°C以上,在4月上旬以前虽有明显寒潮,但时间短,无连阴雨。 正常型:3月上旬气温略偏低,上旬末到中旬初气温上升到12°C以上,一般有7天以上晴好天气,适宜育秧,中旬和下旬气温正常到偏高,有寒潮无连阴  相似文献   

8.
一次春季连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500 hPa平均环流特征、700 hPa切交演变特征、连阴雨结束时的环流调整、相对湿度的径向垂直剖面空间结构等方面对长治市2009年5月9-15日历史罕见的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是以500 hPa长时间维持的南支槽为背景,700 hPa切变线为影响系统,平均相对湿度经向垂直剖面在450...  相似文献   

9.
春播期中期天气过程的超长波、长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兰 《气象》1980,6(3):11-12
低温连阴雨和回暖连晴天气是春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500mb高度场的谐波分析资料,对我省春播期(3—4月)超长波活动进行分析,找出了一些在连阴雨和连晴时期超长波活动的特点,以及作连晴天气中期预报的着眼点。 一、各纬圈上各波振幅的变化 我们选作了阴雨较多的1976年3月和连晴较多的1974年3月1、2、3波各波振幅随纬圈的时间变化图(图略)。尽管这两个月的天气和形势截然不同,但由图可看出,1、2波均在60—70°N有极大值,而3波在30—40°N有极大值。因此,讨论30、40°N和60、70°N上超长波振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70°N上1、2、3波逐日振幅的分析 图1为1974年70°N上1、2、3波振幅逐日变化曲线,由图可见:(1)、3波(细虚线)在3月始终不强,4月中旬后才有增大现象。(2)、1波(实线)和2波(粗虚线)振幅的增减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在3月份明显地为12—13天。其中3月末到4月上旬的周  相似文献   

10.
春播期的时间取三月二十一日到四月二十日。长连阴雨是指该段时间连续六天或更长的时段天天下雨均无日照。自1958年起我站符合以上标准的有七年,即1960、1964、1965、1966、1975、1976、1981年,用衢县同期资料查证,大部分也符合此标准。可以说长连阴雨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1.
雷和雨     
陈柏林 《气象》1975,1(7):30-30
我哨位于长江中游地区,4月中旬的连阴雨对秧苗和春熟作物都很不利,因此,报准连阴雨在农业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今年,4月16日夜间我地出现雷阵雨,我们根据“一夜起雷二日雨,雷自夜起必连阴”这条天气谚语,加上雷声沉闷,预计可能出现连阴雨,就发布了连阴雨预报。结果,出现了三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总雨量达121毫米。16—18日连续三个晚上出现夜雷,我们又进一步分析,18日晚上的夜雷和16、17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3):12-13
一、预报思路我们利用1956—1975年(缺1967年)历史天气图,对春播期3月20日—4月20日进行晴暖时段的形势普查(主要以700毫巴为主,其次参考500毫巴)找规律、定形势。通过在一定形势下找指标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我区春播期晴暖时段天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根据贫下中农的反映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将晴暖时段的标准定为:连续≥3天无雨,且每天日照都≥5小时,为一次晴暖时段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佳县气象站2006—2015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红枣生态观测资料,对红枣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次数、降水量、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红枣生态观测资料进行降雨与红枣裂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佳县秋季连阴雨天气呈增加趋势,是造成红枣裂变霉烂的主要因子。连阴雨出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越晚,红枣裂变率也越高;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匀,红枣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数多,日照寡、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枣果裂变;大雾天气与连阴雨相伴也会增加红枣裂果率。9月上旬白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程度相对较小;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完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严重,容易造成红枣裂变、霉烂。应对和减轻连阴雨天气对红枣的影响将是红枣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寒露到霜降前后,是我市大批切晒地瓜干的时候,也是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引起天气多变的季节。往往由于天气连阴造成地瓜干大批霉烂,如1964年由于连阴雨造成全市霉烂地瓜干400—500万斤。因此,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预报服务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早春苏南地区连阴雨期间的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特别长、降水量特别多、最高气温偏低、雷暴天气频发等特点。连阴雨期间,欧亚上空高层中高纬环流经历贝湖低槽型、阻塞型和一槽一脊型3个阶段,亚洲中纬度地区多短波槽东移,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冷空气来源。孟加拉湾南支槽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从南海和菲律宾海经副高外围气流的水汽输送是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持续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苏南地区长达21天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秦巴山区2006年9月22—30日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欧亚中高纬度长波系统的稳定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少动.是形成秦岭山地连阴雨天气的主要环流特征;秦岭山地连阴雨天气的水汽输送主要依靠700hPa高原东南侧的偏南风气流和副高外围的偏南气流。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3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高,降水略少,日照时数略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雾、霾和连阴雨天气。雾、霾天气导致省内多条高速公路暂时关闭,对交通造成影响,连阴雨天气使得排水不畅的农田出现渍害。1气候概况1.1气温:1—3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0.5℃,较常年同期平均  相似文献   

18.
基于3个气象站点历年2—3月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贵港市1960—2011年春播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播期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月下旬气候变暖最显著;春播期1980年代中期明显偏冷、1990年代末始转暖,2000年代初期后增暖明显,最近几年维持偏暖但变暖不显著。春播期降水量由1980年代初之前的减少趋势转为之后的增多趋势(3月中旬增多趋势最显著)。重度烂秧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1960—1980年代,进入1990年代后频次数明显减少(最近5 a未曾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均伴随降水出现(多为20mm以下)。春播期低阴雨日数的小幅减少趋势可信度不高,低温阴雨结束期主要出现在3月上、中旬并有推迟的趋势,倒春寒多发的3月中、下旬气温呈下降趋势,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农业仍面临春播期低温阴雨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9.
秋季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的收获,特别是对切晒地瓜干的影响极大,是秋季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预报,对潍坊地区近十一年(1970—1980年)连阴雨天气有关气象资料进行普查,初步找到了一些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
沈玉伟 《浙江气象》2010,31(2):8-11,18
利用NCEP/NCAR客观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09年2月15日—3月7日强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稳定,脊前不断分裂冷空气东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是形成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而孟加拉湾低槽的稳定维持为江南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是本次连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