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矿业城市是指因矿业开发而兴起、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业在城市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而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建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2006,(11):1-1
原始人取河湖水饮之. 3000多年前中国商周时期开始分封诸侯,出现了"城邦"制国家,奴隶主或封建主据城廓而居,挖井取水已很普遍.商周时代中国农业文明已经相当成熟,当时农业实行代役租的"井田制".田分"井"字形,中间为公田,其余八田为奴隶或农奴私田,公田中间挖井一口,用于农业灌溉和饮用,这可能是最早把地下水用于农业生产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矿业城市是指先有矿后建城,以矿产开发而建立起来的城市.诸如乌海市、白银市、克拉玛依等均以不同矿种开发而形成的城市.其区域内典型的是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环境恶化,这些都与开采矿产资源人为破坏有关.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是一个重大主题,内容广泛,措施千差万别,本文仅以乌海为例.  相似文献   

4.
矿业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是依托资源开发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目前建制市中,矿业城市约占五分之一左右,如石油城市大庆、钢铁城市鞍山、煤炭城市大同等。建国以来这些城市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因为矿业城市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城:历史·现状·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作家钱锺书《围城》里的这句名言,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不说家喻户晓,恐怕不知道的人是不会太多的了。 这在钱钟书自然是一种比喻。他是借用人类生活聚居的城市比喻男女之间由恋人走向婚姻之后的感情历程。不过,在现代社会,城市的的确确经历着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深刻变化。眼下,在许多西方大城市,白领族不是在天天上演城里上班、城外居住的活剧吗?!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一些大都市,同样的景观也是端倪已现,方兴未艾,正在加速度地展示。郊区化势不可挡。 有趣的是,矿业城市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类型,同样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性地演绎着在没有城市的地方诞生矿城,不是矿城的城市发展成为矿城,到头来万千矿业城市经营者、学界精英和政界要员,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承认:矿城的出路在于变成非矿城。这难道有什么值得奇怪吗?是不是钱锺书的谶语在又一次显灵?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密集的区域,是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2003年辽宁工业总产值6055亿元,其中原材料工业总值达到3139亿元,占一半以上。全年煤炭总产量5872万吨,石油产量1332万吨,钢产量2123万吨。辽宁省许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这些城市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辽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矿业城市的诞生与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许多媒体和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类书刊中,“矿业城市”一词不断地凸显出来。什么样的城市叫做矿业城市呢?矿业城市的产生、运行和发展,同一般城市相比,都有些什么样的差别?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呢?──这些,都是关心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人们所迫切希望了解的。 城市的内涵和本质 要了解矿业城市,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城市。 也许有人会说,我国全国城市化宰 (通常以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表示)已经达到30%以上,其中辽宁省城市化率高出全国约20个百分点,达到53%,不管城里人、农…  相似文献   

8.
正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我们知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人类已历经了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正朝着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无疑,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文明,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依靠自然,向大自然攫取生活生产资料,并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向大自然攫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并非危言耸听,人类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建设,既给人类创造文明和辉煌,也给人类带来伤害和灾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及大量土石的移动和地下开挖工程的进行,也人为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早在197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就正式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其第11项计划就是“关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综合研究”,把城…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无论是纵向的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横向具体的华夏文明,青海似乎总是以一种蛮荒、缺失状态示人.但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追寻文明的痕迹,我们会发现,青海的"文明之路"从未缺失,依旧闪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锋 《国土资源》2002,(3):30-33
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是反映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及相配套的社会劳动集中到一定规模后所形成的。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大量产生,既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我国“把消费城市改造成生产城市” 的城市建设方针的必然产物。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矿业城市在支撑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大量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的出现,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这些城镇被称为“矿城”。在中国近700座建制市中,资源型城市约占五分之一。在中国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四分之一多。目前有50多个矿业城市已经进入衰退期,就在近两年,国家就关闭110座资源枯竭的矿山。最新调查表明:到2010年,我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矿山能维持生产。伴随着资源共处的枯竭,许多与资源相生相伴的城市城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的“阵痛”。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党和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矿业协会已经连续举办六次矿业城市论坛,探索中国矿业城市城镇的出路。2005年7月,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论坛在甘肃白银举办。人们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西部矿业城市城镇。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4.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95%左右的能源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产地,矿产资源开发取得很大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矿业城市(镇)的兴起与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丽水市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生态环境指数连续10年全省第一,是国际休闲养生城市、中国森林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同时,丽水矿产资源又较为丰富,境内已发现矿产57种,矿产地494处,主要有金(银)、钼、萤石、叶腊石、沸石等矿产资源。采矿与生态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矛盾,那么,如何在推进丽水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让矿产开发既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又能为工业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助推丽水市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郑和作为 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 ,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 ,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 ,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 ,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 15世纪前后 ,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 ,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 ,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多年来一直在按照权力大小来配置资源,导致处于权力最底层的乡镇、县域与直辖市、省级副省级城市的差距愈来愈大。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权力配置资源会带来极大问题。资源向权力集中区聚集,导致省、地、县、镇差距愈拉愈大,形成"一个国家,四个世界"格局。最近在西方世界很火的一本书,揭示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致命问题,这就是被称为新"卡尔马克思”的法国经济学客Thomas Piketty长篇巨著《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Capital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l。该书认为资本主义数年来的发展,一个自身难以克服的致命问题就是财富一直向财富集聚,也就是马太效应的那句话:让富有者更富有,让贫困者更贫困。  相似文献   

19.
郑和作为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15世纪前后,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20.
目前这场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予中国的是"机"大干"危".这种"机"大干"危"的真实的意义在于:这场危机真正改变了资本主义以来的"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一个真正意义的世界多元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领导世界的力量,将不再是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一个以"G20"国为整体,并以"中美"合作为主导下的新的世界力量格局正在出现,这个格局被一些国际问题分析家称作"双头"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