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大洋底部形成的有害气体会不会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洋面,继而毁灭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呢?一些研究人员证明,洋底的有害气体已经将地球生命毁灭过好几次了。科学家们担心,全球变暖正在使得另外一次致命的海洋“打嗝”条件趋于成熟。科学家们通常同意这个观点:6 500万年前,来自太空  相似文献   

2.
超级地球     
《海洋世界》2012,(10):8
据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恒星中,太阳系以外可能有数十亿个"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但由于其内部活动过于迟缓,难以支持其表面形成生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弗拉德·斯塔曼科维奇说:"在我们发现的那些绕着遥远恒星公转的行星中,它们的成分与地球相似,但质量更大。这些岩石性的超级地球是否像地球一样有着厚厚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3.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2):8-11
太空Space年迈恒星控制宇宙目前,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广泛的宇宙恒星年代勘测显示,宇宙中95%的恒星都诞生已久,很少存在新生恒星。日前,一个国际性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天文望远镜勘测了从宇宙最早期的恒星形成动态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0):8-11
超级地球 据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恒星中,太阳系以外可能有数十亿个“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但出于其内部活动过于迟缓,难以支持其表面形成生命。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发现了清晰的迹象,证明水蒸气存在于其他恒星周围的巨型热行星大气中。这些巨大的系外气态行星质量类似于木星,甚至比木星更大(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17.5倍)。其中许多行星的轨道距其主恒星极近,因此这些行星是炽热的。  相似文献   

6.
太空的星际物质或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碎裂物质,在以每秒钟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地球坠落时,因大气摩擦、燃烧成为熔融状态.随着速度降低,温度急剧下降,收缩成小颗粒,这就是宇宙尘。它们最后落到陆地或海洋。由于落到深海中的宇宙尘不受大陆物质混染,易保存也易发现,所以深海宇宙尘成为研究宇宙奥秘的珍贵样品。宇宙尘不足1毫米,小如针尖麦芒,但却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类要想了解研究自己栖生的地球,只凭地内物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7.
提问蔚蓝     
《海洋世界》2013,(3):78-79
1.问:宇航员从太空俯瞰地球时,看到地球的基本颜色是什么?答:是蔚蓝色的,因为地球上有广袤的海洋。2.问:原始海洋形成于什么时间?答:35亿前,地球大气层中水蒸气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卫星遥感仪器可见光星上定标的各种方案,提出了"月球恒星定标"、"内置灯定标"和"太阳定标"3种方式,比较了其优缺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合适的和可用于下一代中国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星上定标方案以及为此而应该采取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地球上人类的数量急剧膨胀,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地球的视野越来越近,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探索欲望时,人类的未来学家、太空专家和哲学家、实践家们本世纪以来把寻找人类第二故乡的努力聚集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离人类移民外星球这个目标,几乎是遥遥无期。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另一些独辟蹊径的科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家们证实:一颗超新星(巨型恒星爆炸死亡之后的残骸)将激波发射到太空中,产生了带有极大能量的宇宙射线粒子。这些发现报道在《科学》杂志上,将使科学家们对于宇宙中一些更为奇异的现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李粟 《海洋科学》2009,33(7):118-120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 70.8%,海水的平均深度为3 870 m.如果把地球表面削高填低使其变成一个光滑的椭球面,整个地表会被2 500 m深的海水所覆盖.人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就是一个完整的"水圈".所以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相似文献   

12.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1):8-11
太空Space;NASA称小行星近日掠过地球;天文学家精确定位超人故乡;地球Earth科学家预言十几亿年后地球上仅微生物能够存活;预言Prediction墨西哥教授:“世界末日”半年前就已过去。  相似文献   

13.
海洋的演变     
正众所周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星球,但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星球,超过70%的地球表面覆盖着海洋,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一直以来,关于地球的成因众说纷纭,其中神话传说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从古至今都有很多说法。我国古代"盘古开天地"的说法一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1,(10):8-8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向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称地球轨道上太空垃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危险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5):8-11
太空Space微型黑洞撞地球的威力有多大?近日,科学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太空中尚未被发现的微型黑洞撞向地球,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沙拉万·哈纳索吉等人模拟了一个10亿吨重的微型黑洞撞向地球后可能产生的情况。虽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5年10月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30多年来苏联的空间探测和地球资源遥感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在许多领域里,苏联都保持着世界第一令人瞩目的优势,截止1988年底,苏联进入太空对地球直接观察和拍照的宇航员超过200  相似文献   

17.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3):8-11
太空Space乘电梯上太空靠谱吗?到2050年,人们可以不用搭乘太空船,只需一部电梯就能圆太空梦?据日本媒体报道,大林公司要建造一部直达太空的电梯。它将由比钢铁强韧20倍的碳纤维"纳米碳管"制成,可供30人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7,(11):8-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而且是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最后"聚宝盆"。针对这个"聚宝盆",相关国家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2,(10):8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最孤独的恒星。这颗名为SN1006的恒星最终将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孤独地死去。很多超新星是因两颗大恒星碰撞,或者两颗恒星相距非常近,互相扰乱、破坏而形成的,但最新研究发现,这颗恒星的死亡似乎是自我引发的。位于智利的帕拉那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扫描了SN1006附近16.5光年以内的天空,并没有发现任何恒星或者其他恒星的残留物。恰恰相反,这颗恒星似乎是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在到达一个无法承受自身质量的极  相似文献   

20.
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陆源物质的迁移转化及向海洋的输送通量,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海洋碳的"源、汇"研究以及氮、磷循环研究的关键。本文对河口及近岸海域底边界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底边界层中移动泥的特点和功能及微生物在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