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瑞 《海洋世界》2001,(6):16-18
去年以来在一些媒体上不时看到有关范春歌的报道。近日记者在北京召开的“郑和下西洋研讨会”,上第一次见到她。朴实无华,真诚自然——这是她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在与她交谈问,她流露出的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还有那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她还能保持着这种追求和责任让人不能不钦佩。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日顿比奇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海姑娘”叫加尔普·桑德拉,她是一个图书馆馆员,同时,大海又是她的“故乡”,她能轻而易举地潜入水中,转眼就能用牙齿叼上一条大鱼。“海姑娘”桑德拉早在14岁那年就练就了这一捕鱼绝技,现在她已经25岁了。从那时起,她就经常为朋友们表演这一绝活。她这样做,一来能让大家开心。二来不需破费去买鱼杆和诱饵就可品尝到海鲜了。捕鱼能手桑德拉非常自信地说:“这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只要从水面上仔细看清和认准鱼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吴溪 《海洋世界》2008,(11):54-56
疑惑初生 蒂德比特是一条雌性黑鳍鲨,她在美国维吉尼亚海滩水族馆中生活了8年。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蒂德比特不幸身亡。随后的尸检报告证实她已怀有身孕,其体内的胎儿身长达30厘米。最初,人类在野外发现蒂德比特,那时她年纪很轻,尚未进入性成熟阶段。之后,她在维吉尼亚水族馆“安家落户”,一待就是8年。  相似文献   

4.
朱瑾 《海洋世界》2006,(1):12-15
柳原带她到大中华去吃饭。流苏一听,仆人们却是说上海话的,四座也是乡音盈耳,不觉诧异道:“这是上海馆子?”柳原笑道: “你不想家么?”流苏笑道:“可是……专程到香港来吃上海菜,总似乎有点傻。”柳原道:“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欢做各种傻事,甚至于乘着电车兜圈子,看一场看过了两次的电影……”流苏道:“因为你被我传染上了傻气,是不是?”柳原笑道:“你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5.
  严月婵 《海洋世界》2019,(6):122-125
“壮美极境”公益影像展在中国展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海洋世界》杂志也特别采访了将“壮美极境”引入中国的北京国际海洋文化周创始人严月婵,让她与我们分享了“壮美极境”的点点滴滴以及她对海洋公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兔子的导师     
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跑来一只狐狸。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我的论文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兔子一本正经地说。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兔子仍然一本正经:“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自己比我强大!”…  相似文献   

7.
大洋狂钓曲     
赵文斌 《海洋世界》2004,(11):34-35
我们的科考船又要出航了,朋友老范第一次随船出海,他在度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后,无精打采地在船上转着,面对汹涌的大海感叹地问我:“难道我们不能钓鱼?”我笑了笑:“船航行的时候,用网拖还有可能,钓鱼是没有希望了。但到了锚地一定有机会,而且一定让你体会到河里完全不同的感觉。”于是老范就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盼着船快点。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4,(5):46-47
<正>2011年冬,普吉岛的太阳过于热情,让我们知道浴巾的真正用途不是擦水而是遮阳。妈妈,感谢您对我的呵护与严格,您是这个世上最让我没辙的人,看着您渐渐老去,开始依靠着我,我会一直牵着您的手,让您感到温暖和安心。您说:"生活,有喜有悲,有酸有苦,但更少不了甜,要心存美好,心存幸福。"我们都要做到。7岁,第一次看海,妈妈牵我,怕我跑远,爸爸拍下这张照片。后来我学了摄影,拍很多照片,见过很多次大海,但再没有和妈妈在海边的合影,觉得还有的是机会。她以为我不会长大,我以为她不会变老,但我们都错了。妈妈,下次换我牵你!  相似文献   

9.
要不是亲眼所见,恐怕难以相信,被人视为废弃物的鱼骨竞能雕刻出奇妙的字画?记得有一次。我与福建东山岛老画家谢学文到澳角渔村赴宴,酒足饭饱后,这位画家竟如获至宝地把东道主抛弃一隅的零散墨鱼骨统统装入行囊。当时,我还嘲笑他一阵呢!过了一段时日,我陪外地记者采访这位画家。言及雕刻艺术话题,他捧出一幅装帧在镜框里的《双猫戏蝶》,让我们猜是什么材料雕刻的。“泡沫饭?”“象牙骨?”都错了!原  相似文献   

10.
忍禁不笑     
别太过火冉娜在镜子前摆弄不停。等得不耐烦的丈夫举着电影票不时地看看表。“亲爱的,我这个发型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年轻多了?”冉娜问。“呵,是的,当然,只是别太过火。要知道,看这部影片16岁以下的儿童是禁止入场的。”模仿两只老鼠在动物园见到来自澳洲的袋鼠后十分嫉妒:“他们就是多长了个口袋,就那么受人宠爱!”于是两老鼠也一人扛上一个口袋来到大街上。只听有人喊:“你瞧,老鼠成精了,偷东西还要扛上口袋,快打死它们!”求爱者一位名叫希莱尔的女郎家里养了只猛虎。她在报上登出征婚广告:“虎与美女均无约束,求爱者…  相似文献   

11.
吕蕊 《海洋世界》2012,(9):68-69
马尔代夫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当你远离城市的暄嚣,来到印度洋上这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之地,耳边一定会想起麦兜的那句话:“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这几个词足以让人对马尔代夫产生无限 下县遐想。但,当你真正踏上这个美丽的岛国,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她的美。  相似文献   

12.
薛钊 《海洋世界》2010,(3):78-80
席薇亚·厄尔,于1935年8月30日出生于新泽西的吉布斯汤。她被《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称为“活生生的传奇人物”,更被时代周刊誉为“地球的英雄”。她是一位海洋学家、探险家、作家以及深入的致力于通过个人探索而进行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直到前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讲学时,我才第一次听到“郑和”这个名字。当时,我刚作完题为《欧洲人的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的报告,一名学生凑上前来告诉我,古代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叫郑和,是明朝的宦官。“郑和下过西洋,”这名学生显然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说这番话,“他到过许多地方,有印度、阿拉伯,还有非  相似文献   

14.
厦大·年华     
冯恺 《海洋世界》2013,(11):74-75
前几日看到群里转发的一句话,大意说:“我们都在期待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一个人,而事实往往是我们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了最好的年华。”现在想想,在十八九岁的年纪,遇到厦大,让厦大成为那一段青春的几乎全部,却也让我可以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5.
思源 《海洋世界》2008,(2):65-69
1503年7月7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行到牙买加,这是他的第三次出航。他照例写了一封航行通信,信中说:“当我发现印度群岛的时候,我说它们是世界上最富庶的领地,我谈及那里的金子、珠宝、钻石以及香料,连同它们的贸易和市场。因为这一切都没有马上出现,我遂成了人们嘲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书信往来     
贵州省安顺市双阳子弟中学初三四班罗嘉同学说:封面每期都很漂亮,可是有那么一圈红蓝边,就显得很“傻”。海洋,给你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装上了这么一个“框”,似乎很拘束。失掉了那种神秘、广阔的感觉。希望你们花点心思,把它变好,好吗?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二(13)班姜成同学说:我眼中的《海洋世界》很不好看!原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海洋生物介绍的科学读物,可是占据更多的是海洋环境,海洋旅游这些东西。但也有惊喜,看到了“史海钩沉”这个栏目,希望多一些像“史海钩沉”、“海洋与人”和“多样生物”这样的栏目,这样就非常好了!泰州市塘湾镇初一石磊同学说:我看到这本杂志后,觉得很好,但是没有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在这里提几点意见。1.在这本杂志中,我觉得内容里应该多加一点海洋中的立体画,这样会扣住读者的心;2.这本杂志的封面应该改为海洋中的景色;3.有些文章不要太长了,这样会让人看烦了。以上几点希望能采纳。编辑寄语: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1.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她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忘航行.即我国对南极的第16次科学考察。“雪龙”号以其铸就的“大无畏”的坚韧之魂,历尽难险于2000年4月5日胜利返航上海。本文以独特视角和经历披露了此次航行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特殊感受。作者为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海洋气象预报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7月,是海洋的节日,是青岛的节日,是中国海洋科技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区域经济中心,青岛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她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处海滨旅游胜地。特殊的历史变迁又赋予她独一无二的东西方文化风格交融的城市特色。 然而,青岛重要特色的另一方面,则是海洋给予这座城市的“蓝色之魂”。 青岛是一匹名副其实的海洋科学城,我们国家有50%以上的海洋科学家云集于此,各类海洋科研和海洋管理机构、众多颇具海洋特色的企业,为青岛、为全国的海洋科技事业,为海洋…  相似文献   

19.
那年我们船航行去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港让我终生不会忘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印度洋上,四周是水,属热带草原气候。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非洲岛国,不仅见到了我不认识的各种热带树种,也第一次见到退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0,(7):7-7
小小细菌又一次扮演了神奇的角色,这可不是浮夸和跃进的幻想。 瑞士一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菌类,这种菌类可以让稻谷生长速度提高5倍。在瑞士洛桑大学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称这种真菌菌根可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且它是“纯天然的”,不会转变植物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