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及类似地区的金矿床,金高度富集在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中.这些载金的硫(砷)化物具有各自特征性的标型.由于黄铁矿、尤其是毒砂中的金大多属于质点小于0.1 μm的不可见金,不仅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找到,即使利用电子探针和在高倍电镜下进行金的特征X射线扫描亦未发现金矿物富集区.由此引起了这类矿物中的金是呈超微细粒形式存在,还是以类质同像存在于其矿物晶格中的不同看法.所以,研究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对金的利用十分重要.经有关矿床多项实验研究及选矿试验结果,认为黄铁矿与毒砂中的不可见金,除次显微金外主要应为“纳米金”(矿物金),而非晶格金(结构金).  相似文献   

2.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荣  王勇  马丽红  崔常红 《现代地质》2012,26(5):1058-1064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床位于贵港市龙山矿田福六岭金矿区,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为毒砂和黄铁矿。通过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含金性、金浸出提取、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查明矿床的金存在形式。浸出率试验中平衡计算表明,载金矿物毒砂中的晶格金形式约占25%,超显微包体形式金约为75%。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六梅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地层有关。  相似文献   

3.
浙西开化石龙头金矿是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赋存于新元古界地层的构造碎裂蚀变带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对石龙头金矿的矿石和主要载金矿物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石龙头金矿床中的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其次为少量的脉石英。岩屑中的石英、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不含金。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平均含金量分别为181×10-6和207×10-6。金主要以显微可见金的形式存在,其次为次显微不可见金。显微可见金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晶体中或晶体边缘,次显微不可见金在黄铁矿中以纳米级金颗粒存在,在毒砂中主要以固溶体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相似文献   

5.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粒度多为10~100 μm,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1000倍左右.黄铁矿为含砷黄铁矿,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出原生沉积成因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成岩期黄铁矿无砷或砷很低,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以空穴型为主.矿带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但主要集中于6‰~17‰之间.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标型矿物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克云 《矿产与地质》1992,6(2):139-14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标型矿物有:黄铁矿、毒砂、石英、水云母和褐铁矿,主要的是黄铁矿。阐述了这些标型矿物的特征及其与金的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粒度多为10-100um,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1000倍左右,黄铁矿为含砷铁矿,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出原生沉积因黄铁矿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段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煊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成岩期黄铁矿无砷很低,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以空穴型为主,矿带内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但主要集中于6‰-17‰之间,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哈图金矿蚀变岩型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蚀变岩型矿体遭受了强烈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成矿作用划分5个阶段:钠长石-石英阶段(I)、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II)、黝铜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III)、毒砂-碳酸盐-绢云母阶段(IV)和方解石-石英阶段(V).其中,II—IV阶段是主要金成矿阶段.哈图金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平均成色912.自然金呈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形式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当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时,自然金与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关系密切;当载金矿物为毒砂时,自然金与黄铁矿-黄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万古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受NNE-NE向长沙-平江断裂带和近EW向九岭-清水韧性剪切带联合控制,金资源量约85t。其主要矿石类型为毒砂-黄铁绢英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毒砂和黄铁矿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分布广泛。金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I为乳白色石英-绢云母-白钨矿阶段;Ⅱ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毒砂-黄铁矿-金阶段;Ⅲ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IV为乳白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Ⅱ、Ⅲ为成矿主阶段。根据成矿主阶段毒砂电子探针分析结果,Ⅱ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2.19%~44.84%之间,均值为43.42%(n=56),Ⅲ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0.08%~43.36%之间,均值为42.08%(n=19)。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Ⅱ、Ⅲ阶段的形成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364±21℃、319±22℃和10^(-9.7)~10^(-7)、10^(-11.5)~10_(-8.6)。电子探针数据揭示的载金毒砂和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含量分别为0.01%~0.66%和0.01%~0.11%。黄铁矿Au-As元素投点分布于金溶解度曲线两侧,说明其内金主要以纳米级颗粒和固溶体金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其中Ⅱ阶段黄铁矿纳米级金颗粒占比为73.33%,多于Ⅲ阶段黄铁矿(67.80%)。以上数据说明在水岩反应过程中,围岩中的含铁矿物与成矿流体中的H;S发生反应,生成毒砂和黄铁矿。伴随着强烈的水岩反应,成矿温度和硫逸度降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主要载金硫化物由毒砂转变为黄铁矿,强烈的硫化作用导致金-硫络合物失稳并释放金,金以置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晶格或以显微-超显微金颗粒的形式沉淀,形成含金硫化物;即硫化作用是导致万古矿床不可见金沉淀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丘岭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卡林型金矿之一, 金矿化赋存于上泥盆统南阳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地层中, 容矿岩石的岩性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灰岩.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 非金属矿物则以石英、方解石和绢云母为主.通过对矿石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对丘岭金矿床金的赋存形式和富集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丘岭金矿床中金主要以次显微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 其次为显微可见金.次显微金包括: (1)固溶体金(Au+), 主要存在于环带状细粒黄铁矿的含砷增生边区域和毒砂中, 少量存在于环带状黄铁矿的核部不含砷区域; (2)纳米级自然金颗粒(Au0), 存在于粗晶黄铁矿中.环带状细粒黄铁矿核部的次显微金可能主要以胶体吸附的形式存在, 暗示容矿岩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有金的初步富集, 而环带状黄铁矿幔部和毒砂中的Au则主要来源于成矿流体, 以S和As的络合物形式搬运.显微可见金主要分布在细粒黄铁矿的晶体边缘和热液蚀变绢云母、石英及方解石中, 粒径通常小于3~5 μm, 其形成可能与成矿流体中金的局部过饱和及成矿流体对细粒黄铁矿和毒砂中次显微金的活化和再次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微浸染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文雅 《岩矿测试》2001,20(2):100-104
通过对皖南东至-泾县一带细微浸染型金矿成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点)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该区金矿床(点)的成矿条件,为指出找矿方向,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老王寨金矿床产于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浅变质岩系的断裂破碎带中,为一大型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等是矿体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主要矿物,从产状,形态,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热电性及红外光谱等方面,总结这些矿物的标型特征,可用于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朝山金矿的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金硫铁矿石,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是该矿床的标型特征和重要找矿标志.矿石多呈结晶粒状结构、各种充填-交代结构,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微粒、细粒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晶隙金、包体金、连生金、裂隙金,载金矿物为石英、自然铋、辉铋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典型的夕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是金富集成矿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江西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研究楼亚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洋鸡山金矿,矿相学,矿物标型特征,隐爆角砾岩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为长江中下游钢-金矿田中一个典型的独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燕山早期石英闪长玢岩与五通组地层接触带附近的隐爆角砾岩筒中,矿...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霍尔效应测量及载流子参数标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伟  寸海鸿 《现代地质》1998,12(3):360-366
用范德保法研制了半导体矿物霍尔系数及电阻率测量设置。阐述了天然半导体矿物样品通常具有质地甚不均匀、性质参数变化范围甚大等特殊性及与此有关的霍尔效应测量技术要点。以山东省东部乳山地区9个石英脉型金矿床黄铁矿的霍尔效应测量及其标型研究为例,首次提出了黄铁矿载流子参数标型特征及在预测金矿床成矿规模、矿物学填图等方面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嵩县前河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河南省前河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组合标型、物性标型、晶形标型、成分标型、微量元素标型等特征.这些标型特征不仅为该矿床的成因提供了可靠信息,而且对确立金矿床的分带、预测金矿化的深度,以及作为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平沟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平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温动力变质热液矿床,金矿石主要为蚀变糜棱岩型,夹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矿石结构有变晶结构、交代-充填结晶结构两主要类型,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金呈独立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出现,以包体金、裂隙金、连生金和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钾长石及方解石等主要载金矿和中,金矿物形态多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上述特点与我国东部地区产于太古变质岩(绿岩带)中的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也与矿床成因研究的认识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