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2):140-140
《国际地层表》(2004)中曾取消了第四纪,因而第四纪是否作为一个正式的年代地层单位继续存在、其在《国际地质年表》中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为此,“国际地层委员会”与“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就第四纪的划分问题展开工作,目前“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对第四纪归属问题提出以下两种划分方案:第四纪(系)是《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年代地层单位,其时间延限自晚更新世格拉斯期(Gelasian Age)起(2.59Ma)至今,格拉斯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为其地层划分起点,是新生代中的一个纪(工作组中获6/8赞成票)或亚代(获5/8赞成票)。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4.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已正式同意前寒武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命名方案,该划分和命名方案也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同意国际上正式使用。为便于国际上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确定、命名和应用。关于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更易于理解的评论文章正在准备之中。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也正准备将太古宙进一步细分到代。  相似文献   

5.
尚未完成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悬而未决的前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安芷生  艾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99-103
第四纪是以气候变化、人类出现和现生生物物种占优势为特征的最新地质时期。第四纪的地层多以松散沉积物为主,是人类赖以生存居住的主要场所。鉴于第四纪研究对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和公众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和更加重视。为了回应2 0 0 4年春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国际地层表”( 2 0 0 4 ) ,详细地介绍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为争取第四纪在地质年表中的合理地位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争论的结果:今年比利时最终定论。呼吁我国广大的第四纪工作者积极加入到支持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保留第四系作为独立地层单元的行列中。同时简略地介绍了第四纪(系)术语的来由,国内外关于第四纪下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经过五年两个阶段的工作,涉及近50个阶和几个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建阶界线层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其中,二叠系至三叠系界线、三叠系乐平统底界、石炭系维宪阶底界等成果显著,已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在中国立“金钉子”,作为全球划分地层、确定界线的标准。滹沱系地层建系研究已初步建立起同位素地质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7.
林景星 《地球学报》2000,21(1):112-112
1999年12月3日至5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各断代专业组工作会议,到会代表140人。此次工作会议是2000年第3次全国地层会议的准备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既考虑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地层特色的原则,讨论和商定各个断代的顶底界和分统的同位素年龄值;选定各个断代的建阶名称方案和各个时代的“统”、“阶”与国际年代地层表的对比方案。参加第四纪组讨论会的有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名誉副主任张宗祜院士、主任刘嘉麒研究员和南京师范大学李立文教授等来自全国9个单位、11个专业的代表共15人。会议对中国第四纪底界…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的海相三叠系建阶及下三叠统分阶界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殷鸿福  童金南 《地球科学》2002,27(5):490-497
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将在近年内完成各地质年代中阶间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全国地层委员会也于第3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上提出了中国各时代地层的建阶方案.因此, 以阶为实体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已成为当前地层学研究的焦点.介绍了国际三叠系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及确定过程, 并列述了中国海相三叠系建阶方案.重点讨论了中国海相下三叠统各阶顶、底界线及其确定标准和标志, 提出了中国下三叠统建阶工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二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为国际二叠系分会通过并正式纳入“国际地层表”后,已有5个GSSP得到正式批准,它们分别是阿瑟尔阶(二叠系)、吴家坪阶、卡匹敦阶、沃德阶和罗德阶的底界。长兴阶底界的GSSP提案在国际二叠系分会投票中,以94 %赞成票通过,并交国际地层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国际二叠系分会最近的主要工作重点将是早二叠世乌拉尔统内空谷阶底界、亚丁斯克阶底界和萨克马尔阶底界的确定工作,由B.I.Chuvashov领导的界线工作组正在对俄罗斯乌拉尔南部的界线剖面进行工作。国际二叠系分会力争在2 0 0 6年底前完成投票工作,并使二叠纪的地层研究全面转入国际间对比等层型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前寒武纪地层专业分会(SPS)已经正式同意前寒武纪的年代划分方案及其命名原则。这个方案已由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在全世界采用。本文简要地公布了全世界马上将采用的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的定义及其应用。该专业委员会分会正在研究将太古宙进一步分代的方案。 1.定义 前寒武纪年代表必须按表1所示的年代划分方案进行,其中时间界线被选择来包括或确定主要的沉积旋回、造山旋回、岩浆作用旋回的界线,不过其中的时间界线以年为单位而定义,并不专门针对任一岩体。前寒武纪的顶界应放在寒武纪的底界处,其界线将由SPS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来确定,不过国际地层专业委员会(ICS)要求SPS的该工作组选择一条能测定其同位素年龄的界线。目前,前寒武纪的底界还未确定好。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遥感技术应用于第四纪地层、第四纪沉积环境、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新构造活动、第四纪地质编图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在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遥感技术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Quaternary System is under threat of extinction as a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 in the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Time Scale. In its place, the Neogene System (previously comprising Miocene and Pliocene Series), is to be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Series. It may be possible to “save” the Quaternary by defining it as a Subsystem of the Neogene. In doing so, it would be an opportune time to extend the base of the Quaternary to 2.6 Ma to encompass the time during which (1) Earth's climate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i-polar glaciation, and (2) the genus Homo first appeared and evolved.  相似文献   

13.
What status for the Quaternar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tatus of the Quaternary, long regarded as a geological period effectively coincident with the main climatic deterioration of the current Ice Age, has recently been questioned as a formal stratigraphic unit. We argue here that it should be retained as a formal period of geological time. Furthermore, we consider that its beginning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Gauss-Matuyama magnetic chron boundary at about 2.6 Ma, rather than at its current position at about 1.8 Ma. The Quaternary would be formally subdivided into th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epochs. The global chronostratigraphical correlation table proposed is enclosed at the back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第四系下限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华北平原各省市第四系下限、内分层时限皆不相同,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语言。依照《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据现有材料对华北平原第四系划分进行了再研究,明确河北平原原定早更新世固安组后于上新统,由于石油系统同样执行《中国地层指南》的原则,则固安组是明化镇组的同义名,应废弃。现有工作显示华北平原N/Q界线没有超过500m。  相似文献   

15.
史家沟组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在系统梳理山东省史家沟组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对蓬莱、长岛和无棣3个地区的11个史家沟组露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获取了14个K-Ar年龄和2个ESR年龄,通过与前人测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山东境内仅在无棣碣石山(0.87 Ma)和蓬莱市北沟镇迎口山(1.51 Ma)出露有第四纪更新世玄武岩,其他测试年龄均为新近纪(9.24~5.02 Ma)。蓬莱和长岛地区的玄武岩地层多属中新世晚期(蓬莱北沟镇迎口山除外)尧山组,仅有少量属第四纪史家沟组。建议将无棣大山、蓬莱北林院迎口山区域玄武岩划为第四纪,其他区域出露的第四纪史家沟组划为新近纪。  相似文献   

16.
The proposals to drop the name Quaternary, to extend the Neogene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and to confirm the base of the Pleistocene at 1.8 Ma are review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case for dropping the name Quaternary and that an overwhelming volume of evidence points to 2.6 Ma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base for the Quaternary/Pleistocene, when extensive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atitude glaciation occurred under what were essentially similar phys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tinents, oceans, seaways and mountain ranges that characterise, and are unique to, the Quaternary. It is desirable that all stratigraph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is tied rigorously into the Global Stratigraphic Timescale.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沈曼丽  张军  惠争闯 《冰川冻土》2021,43(3):809-817
为了更深入研究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第四纪气候演化历史,选取已建立可靠年代的兰州黄河南岸西津黄土钻孔剖面为研究载体,应用CM-700D型分光测色计对等间距取样的417个样品进行实验分析,获得了过去2.2 Ma的兰州地区色度指标记录序列。结合剖面已有其他古气候代用指标,与周边已有记录及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2.2 Ma以来兰州地区气候演化整体呈现阶段性逐渐冷干化趋势,可能反映了全球第四纪气候长期变冷的影响。此外,在1.24 Ma和0.43 Ma左右经历了两次重要气候事件,1.24 Ma事件之后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同时发生了增强,与“昆黄运动”起始时间一致,表明该事件可能受到了青藏高原隆升驱动;而0.43 Ma事件则是对全球中布容气候转型事件(MBE)的响应。因而,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第四纪气候演化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冷的双重调控,二者对不同气候事件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第四纪地层划分、环境、构造活动、近现代洞庭湖构造沉降特征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前人对洞庭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分别建立了覆盖区和露头区第四纪地层系统,其中覆盖区第四纪下限年龄达3Ma左右。不同研究者对第四纪气候演化和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认识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对洞庭盆地周缘网纹红土的成因存在水成和风成两种不同观点。对盆地构造活动存在断陷、坳陷、先断陷后坳陷以及其他多种不同观点。对于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对现代湖泊的控制作用存在不同看法。在洞庭湖未来演变趋势方面,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有的认为洞庭湖会逐渐加深扩大,有的认为不久将萎缩消亡。重复水准测量资料对比显示近现代洞庭湖构造沉降速率为3~10mm/a;而沉积速率法计算的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沉降速率为0.06~0.25mm/a,局部为0.62mm/a。最后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气候演化的多指标约束、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沉积特征的详细解剖、覆盖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特征的精细调查以及洞庭湖现代沉降特征的GPS监测等。  相似文献   

19.
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第四纪地层、环境、构造活动、现代湖群成因等方面,介绍了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针对江汉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分别建立了覆盖区和露头区第四纪地层系统,其中覆盖区第四系下限年龄达3 Ma左右。不同研究者对第四纪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认识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基于江汉盆地周老镇钻孔第四纪沉积的砾石特征、重矿物组成及磁学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江贯通三峡的时间为1.1 Ma左右。对盆地构造活动存在断陷、坳陷以及其他不同观点。对全新世暨近现代区域主压应力有NE-NNE向和NW向2种不同认识。对于现代湖泊或湖群的成因,或强调非构造因素,或强调构造因素,或认为构造与非构造因素均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纪气候与环境演化、盆地凹陷区边缘第四系厚度变化特征、覆盖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的精细调查以及现代江汉盆地升降特征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20.
Northern Ireland has a rich and varied Quaternary geoheritage. Landforms and sediments from the last glacial phas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are most prevalent, though the record extends from the last interglacial (MIS 5e) to the Holocene. The glacial record in the region continues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of the last British-Irish Ice Sheet, with many sites having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It is the role of the Northern Ireland Environment Agency to legally protect and conserve this important Quaternary heritage, and a programme of statutory designation of these sites as Area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ASSIs) has been in place for over twenty years. ASSIs are selected from th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themes of the Earth Science Conservation Review,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geological sites in Northern Ireland a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importance to science, and so to geoconservation. Thi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series of reports that have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grey and white literature for the Quaternar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reland. Quaternary geoheritage is recognised in the local planning system and existing and potential UNESCO Global Geoparks further serve to promote and protect this aspect of Northern Ireland's na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Quaternary history of Northern Ireland, how ASSIs are selected to reflect this and how they are monitored and managed. It also considers how to ensure continued protection and recognition for Quaternary sites and featur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