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占彬 《地质与勘探》2020,56(1):102-112
河北怀安朱家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为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元素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Au、Mo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高温元素W、Sn、Bi异常位于骆驼山火山机构中心,中低温元素Pb、Zn、As、Ag等异常分布于火山机构边部及周边围岩中,成矿元素Au、Mo异常主要位于火山机构西侧围岩中。异常查证发现金钼矿化体2条,金钼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查证成果认为,朱家洼矿区Au、Mo成矿潜力大,火山机构西侧围岩区是该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2.
帕断山矿区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断陷盆地的普洱中轴断裂带上,成矿环境极为有利。通过对该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圈定了12个综合异常,并将其划分为6个综合异常带。在Ⅰ号综合异常带的AP6综合异常处发现并圈定了4条铜矿体、1条低品位金矿体,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很好,是寻找热液充填交代型金、铜矿的有利地区,对该区继续开展工作,有望获得突破性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 安徽省庐江县何家冲地区位于中生代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偏北部地区,周边已发现多处铜矿床,成矿条件有利。通过在安徽省庐江县何家冲地区开展1:10 000地质填图、磁法测量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探讨该区的铜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存在5处磁异常和3处化探异常,地表新发现了数条脉状铜矿化体。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地质、物探及化探信息,收集以往钻孔资料,认为该区处于庐枞盆地脉状铜矿成矿时代第二期,即双庙旋回、浮山旋回中—晚期,具有形成热液脉型铜矿的潜力,圈定B1和B2找矿靶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西云县红豆山铜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总结了南澜沧江火山弧成矿带成矿条件和红豆山矿区地质特征,以1272、1220中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依据构造岩样品采集分析数据,应用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圈定矿化元素组合异常,发现该异常分布在矿区NE向F1断裂和NWW—近EW向F3断裂控制的蚀变岩中,由断裂→围岩依次出现高温→低温的异常分带现象,指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矿体产状信息,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预测了NE向矿体产状及其深部延伸情况,在1272中段圈定了NWW—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预测了矿体的产状及深部延伸情况,经工程验证在异常分布区及深部预测靶区取得较好找矿效果:圈定预测铜矿体且向深部延伸稳定,资源量约5万t,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体有达中型铜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乃庙铜矿为钼、金、硫等元素的大型铜矿床,属华北板块北缘金属成矿带,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富集)复成因矿床,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外围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研究范围处于白乃庙铜矿外围,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显示找矿方向为萤石铜多金属矿,通过物化探工作的面积性测量,分析土壤测量、磁法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的实测资料,对各异常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为后期的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智  张纯刚 《云南地质》2013,32(2):190-194
磁法测量划分鹅头厂组一、二层界线及部分断层分布规律,提供矿区及外围寻找中型、小型"稀矿山式"铁铜矿依据。地球化学测量则提供有望寻找致矿异常以及大型铜矿远景信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天山二牧场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测试分析的16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组合进行总结,发现二牧场一带的Au、As、Pb、Zn、Y、Mo、W、Sn等元素与西天山背景相比较富集,而Au、Ni、Co、Cr、Cu相对亏损;R型聚类分析以0.4为界,全区元素可分为四组;在对重要异常进行查证时发现铜矿点2处,铅锌矿点1处,铁矿点1处;对该地区的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并圈定2处找矿远景区,提出3种矿床类型:火山热液改造型铜矿、中基性岩类磁铁矿、构造(热液)蚀变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青海德尔尼岩浆热液型铜矿床为目标,开展矿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夏塞银铅锌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中段,为典型的与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NW向断裂构造中,具有向北侧伏、尖灭再现特点。从花岗岩体接触带往北发育Sn-Cu→Cu-Zn→Ag-Pb矿化分带。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划分为锡石、毒砂、闪锌矿-黄铜矿、含银矿物-方铅矿、黄铁矿-碳酸盐5个成矿阶段。高精度磁法测量ΔT正异常能有效识别矿化带或控矿断裂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g、Pb、Zn、Cu元素变化曲线峰值能指示矿化体的存在。据此建立了夏塞银铅锌矿床地质、磁法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综合找矿模型,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有望为夏塞—连龙银锡多金属矿集区热液脉型矿床找矿勘查和评价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在黔西北地区铜矿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找矿远景、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存在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4个不同层位中,成矿物质来源于玄武岩,在玄武岩喷溢的同时,形成火山热液矿化类型,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可进一步形成构造热液矿化类型;在火山喷溢间歇期及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陆地湖盆中形成沉积型铜矿.研究认为沉积型铜矿是该区未来主要的找矿对象.由于铜矿所在区域亦是铂钯金等元素异常区,且沉积型铜矿常常与铁铝质层相伴产出,因此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小于赞金矿位于伊宁市北部也里莫顿晚古生代裂陷盆地。为建立一套适用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综合模型,对研究区的深部进行勘查找矿,在新疆小于赞金矿区投入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壤中气测量、壤中气汞测量、地电提取技术和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5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研究。运用这些方法在工作区内圈定各类综合异常靶区共4个,通过地表工程及钻孔工程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找矿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莎  艾国梁 《江苏地质》2023,47(1):91-99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位于邵阳—郴州断裂带上,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床。矿体呈网脉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硅化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寒武、奥陶系板岩。在该区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测量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对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物化探找矿标志。结果表明,中高值磁异常结合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可有效推断断裂构造位置,铅锌矿体呈低阻高视幅频率的异常特征,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该区铅锌矿体最主要的找矿标志。经工程查证,在异常区均发现了铅锌矿体,进一步证明物化探方法在清水塘铅锌矿区的应用效果较好,为矿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对于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智利北部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对安托法加斯塔Henan D矿区开展了岩屑粒度试验和1∶10 000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粒度试验表明,采集B+C层或C层-5~+40目岩屑样品能较好的反映地质特征;岩屑测量圈定了6处Cu-Au-Ag综合异常,通过槽探和钻探异常查证,发现了良好的找矿线索,该区具有找到铁氧铜金型铜矿的潜力。工作表明,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大区荒漠化景观区实施岩屑测量能够达到明确找矿目标、缩小找矿范围、确定找矿靶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卡恰金矿床属于与火山热液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多呈规模不大的脉状、透镜状、分支脉状等形态分布于构造蚀变带中。文章通过对矿区进行系统的坑道和地表原生晕地球化学取样,分析研究了主要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对比坑道和地表元素地球化学主要指标变化特征,推测了元素向深部变化的趋势,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智利AF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SOLE地区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槽探揭露显示铜矿化较好。结合矿区所处的成矿带位置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AF矿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前景。建议下一步在SOLE地区开展物探和钻探工作,对深部矿化情况进行了解、验证,以对矿床成因类型、找矿前景做出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南京西横山地区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元素综合异常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西横山地区既有寻找接触交代型金铜矿、热液充填型铜金矿和斑岩型铜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又有良好的重、磁、电和地球化学元素综合异常反映。结合沿江Ⅳ级成矿带找矿模式和獾子洞铜金矿、上湾塘金矿典型矿床重磁场特征分析,对江苏南京西横山地区铜金矿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得耳布尔地区的热液型铅锌铜等金属矿产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发现和圈定了一处典型的具一定规模的火山机构,通过航磁、遥感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有效指导地面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快当地矿产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山南带二段井铅多金属矿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合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矿区土壤中Au、Pb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大,成矿潜力好;2)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表明Ag、Zn,As、W、Mo,分别代表了中低温成矿作用,可作为Au、Pb的间接找矿标志;3)圈定了7个综合异常,在HT4号异常区中圈定1条金铅矿体,认为该异常区找矿前景很好,是寻找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9.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1-418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Cu-Au矿区,已经发现了I、Ⅱ、Ⅲ号Cu-Au矿体。矿区地面磁测结果表明,矿区存在明显的高磁异常区和低磁异常区,两类异常区均有矿化显示,I号矿体位于低磁异常区,Ⅱ号矿体位于高磁异常区,磁异常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磁铁矿含量显著不同造成的。通过对矿区地面磁测异常特征的研究,圈定出了2个低磁异常区和3个高磁异常区,综合地、物、化资料,对5个磁异常区今后的找矿思路进行了分析,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综合方法找矿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尔嘎嘎林恩铜金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矿区下石炭统艾肯达坂组地层大面积出露,海西晚期闪长岩类分布广泛,NNW向及NW向断裂构造发育。目前已发现的6个铜及铜金矿体均产于艾肯达坂组火山碎屑岩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及辉钼矿。钾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发育,具斑岩型矿床围岩蚀变典型分带特征。1∶1 000地质-化探剖面测量结果表明,Cu、Au、Mo、Ag等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与矿(化)体及钾化蚀变吻合较好;瞬变电磁及磁法测量结果均指示Ⅱ、Ⅲ号矿体SE端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对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认为区内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巨大,勘探重点为瞬变电磁高阻异常、正磁异常及化探组合异常叠加区域3 000m标高以下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