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景观条件下选取合适的采样粒级是准确地获取地球化学信息,提升地质找矿效果的关键。为研究中国南部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最佳采样粒级,本文在安徽省南部胡乐司—宁国墩地区开展了区域化探采样粒度方法技术试验,采集-60目和-10目~+80目两种粒级样品,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案和测试技术获取了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规定的40种元素高精度数据。研究表明:两种粒级水系沉积物中造岩元素背景含量与区域岩石背景值基本接近,其他微量元素多呈富集状态,以-10~+80目粒级中As、Au、Hg、Mo、Pb、Sb等成矿元素富集程度最强;-10~+80目粒级受后期表生改造作用影响较弱,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在准确圈定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和清晰反映矿致异常特征等方面明显优于-60目粒级。因此,建议在安徽省南部中低山丘陵景观区,选择-10~+80目粒级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级,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相似景观区地球化学勘查找矿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20万区域化探方法核心技术"取样粒级"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区域化探扫面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取粗粒级样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但局部景观区找矿效果受到了一些影响.我国南北方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呈"U"形分布,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风化类型,以及所取不同粒级样品的物质成分也不同;取粗粒级和细粒级样品均可能有化探异常显示,采用-5~+20目(0.9 mm≤A<4 mm)和-120目(A<-0.125 mm)组合粒级作为采样粒级.为提高工效,取样时可以采用-5目(或-20目)全粒级物质,也能获取更多的找矿信息.这种取样粒级技术,也适宜于全国各种不同的景观区的不同尺度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的化探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斌  孙永刚  马晶 《吉林地质》2021,40(2):44-49,57
为了更好地取得找矿效果,对和龙长兴林场工作区采取了-2 mm(10目)、+0.25 mm(60目)~-2 mm(10目)两个粒级的水系沉积物.测试结果表明,-2 mm与+0.25 mm~-2 mm水系沉积物相比,Sb、Co、Ni、Cu、Zn、Mo元素明显偏高,Ag元素明显偏低,Au、Cr、Pb元素基本不变;聚类分析,若...  相似文献   

4.
师淑娟  王学求  李冉  丁赛 《地球学报》2019,40(3):469-477
冀北地区是火山岩型铀矿的有利产出区域,本文以该区的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数据与典型铀矿矿区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基础,建立适用于火山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勘查评价指标。含矿围岩富铀、钍、硅、钾。铀富集于粗粒级(-4~+20目)水系沉积物和细粒级(-100目)土壤。因此,粗粒级水系沉积物是区域测量的有效采样介质,细粒级土壤是矿区测量的有效采样介质。火山岩型铀矿直接的特征指示元素为U和Mo,其它伴生元素还有Th、La、Hg、Sb、Zr、B、F等。该指标的建立对冀北地区及北方火山岩型铀矿勘查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昆仑地区干旱荒漠景观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昆仑地区地处中国风成沙的沉降区,与其它区相比较,风成沙粒级偏细。风成沙中主要颗粒成分为石英长石,但偏粗粒级混有一定比例近源岩屑;细粒级云母和暗色矿物颗粒增多,导致风成沙各粒级元素含量人布从粗粒至细粒级呈两头偏高,中间偏低的趋势。该区水系中普遍见风成沙掺入,水系沉积物从粗至细粒级石英长石颗粒逐渐增多,岩屑颗粒逐渐减少,石英长石主要来自风成沙。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以80目级为界出现明显差异,-80目粒级元素含量明显受到风成沙干扰。因此,在该区开展区域化探采样粒级应为-10-+80目粒级。奥依且克地区-10-+80目和-80目两种粒级试点测量结果,表明-10-+80目粒级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巴西巴伊亚州阿巴伊拉地区属巴西热带干湿润季风高原中低山丘陵景观区之一。通过开展野外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试验和室内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适合该景观区内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最佳粒级为-10目~+60目,以此粒级圈定的成矿元素异常强度较高,且较好地反映出试验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该试验成果可供巴西同类地区工作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研究矿体上方弱胶结层不同粒级土壤中元素分布规律及成因,主成矿元素活动态赋存形式,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在戈壁荒漠区寻找钼矿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Mo、Cu等成矿及伴生元素在弱胶结层(10~40 cm)中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最粗粒级(-4~+20目)和最细粒级(-160目)含量较高。在粗粒级中富集与粗粒岩屑保留了原岩矿化信息有关;在细粒级中富集与细粒土壤中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能有效捕获从深部矿体迁移上的活动态金属元素,形成元素含量二次叠加有关。活动态Mo、W元素主要赋存于水提取态中,活动态Cu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态中。在大面积基岩出露的剥蚀戈壁区,采集弱胶结层粗粒岩屑样品即能反映异常;在覆盖区进行钼矿地球化学调查时,采集弱胶结层中细粒级样品为佳,能有效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相似文献   

8.
秦岭成矿带Pb、Zn化探异常与铅锌矿 常无对应关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成矿带中Pb、Zn化探异常区常无铅锌矿,而铅锌矿区又常无Pb、Zn异常,这种Pb、Zn异常与铅锌矿的不对应关系,通常导致大量的Pb、Zn异常无找矿指示意义,甚至给找矿评价、勘查部署选区工作带来了某些误导。本次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中Pb、Zn元素主要在较粗粒级(-10~+60目)组分和细粒(小于140目)组分两端粒级中富集,而在中等粒度(80~120目)中贫化。以往所采用的统一粒度(-60目)样品分析所圈定的Pb、Zn异常,主要是细粒级吸附态的Pb、Zn在远离铅锌矿源区富集的反映,强化了远离矿源“次生富集”的信息。据此建议,在秦岭地区开展的面积性化探工作中,首先通过典型矿区粒级试验,建立区内不同背景区成矿元素的合理粒级范围,使所选用的粒度组合(粗、中、细粒)对在不同粒级中富集的元素更具代表性,改变秦岭Pb、Zn等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化探工作能更好地指导地质找矿和勘查部署选区工作。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逊克霍吉河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采样分析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采样方法。水系沉积物样品过筛粒级为- 10~ + 60目, 其中- 10~ + 20目和- 20~ + 40目粒级样品比较发育, 含量较高, - 40~ + 60目粒级样品含量最低, - 60目样品含量上下波动较大。样品中Au、Bi 和Sn含量变化大, 变异系数在各粒级中分别为0.41~1.41、1.84~2.49和1.40~1.50, 其他元素在各粒级中变异系数为0.31~0.94, 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测量发现, 在B层发育部位采集B层中部土壤, 在B层不发育地段采集B +C层土壤样品, 能较好反映异常。元素含量从浅到深有增加趋势, 异常强度有所变化, 但对发现异常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样品中的元素产生一定的富集,这种影响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而越加强烈,将掩盖元素真实含量的起伏,造成假异常。通过对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配及有机质含量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野外截取-10~ 60目粒级段作为采样介质,可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球化学异常,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13.
化探新方法在森林沼泽区域的使用,进一步拓展了区域化探资料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基础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森林覆盖区水系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选择较粗粒级水系沉积物,可有效排除有机质的影响.以黑龙江大兴安岭某地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选择2种不同的粒级(-10~+40目、-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地球化学异常图解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比较各自的找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粒级的化探找矿效果无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依托大场大型金矿床对青海省高寒草甸区西部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风成沙集中在-40~+160目粒级段,富含SiO2,而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均很低;-20目残坡积土和-5~+20目草皮层土富集或基本富集了大部分金矿化指示元素,均可代表近源物质。从基岩→残坡积层→草皮层→水系沉积物,金矿化主要指示元素Au、As、Sb的平均含量在逐步降低,其他元素也多如此。在高寒准平原—丘陵区,地表存在着元素(特别是Au、As、Sb)被不同程度贫化或均一化的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寒湖沼景观水系沉积物元素迁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系沉积物元素迁移机理是区域化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青海省高寒湖沼丘陵景观水系沉积物的元素粒级分配特征,提出元素相态分配系数可以定量描述水系沉积物迁移过程成矿元素分配机理.指出区域化探适宜的采样粒级为-10目~ 40目或-10目~ 60目.  相似文献   

16.
贾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928-938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随粒度变细其风化程度增强,且这一特征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样品粒度为4~100目时,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或降低,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粒度小于100目时,样品中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导风化机制可能发生了改变。热液成矿元素在土壤样品中相对富集在60~100目的粒度,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相对富集在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这一粒级样品既可继承原岩在连续风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又不受后期新的风化机制的明显影响,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风化而分散以达到降低采样密度的需要。选择60~100目粒级样品在牛头沟金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结果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段空间位置吻合较好,为豫西熊儿山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浑江市幅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共采集1961件水系沉积物样品, 采样粒级为-10目~+80目, 平均采样密度为5.1个/km2。采用发射光谱法(AES)、泡沫塑料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FAAS)、原子荧光法(AFS)及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Hg、W、Sn、Mo、Cd、Co、Cr、Ni 等16种元素, 形成吉林省1∶50 000浑江市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原始数据集。数据集包含有1961件样品以及其16元素的原始数据表1个(Excel), MapGIS格式图集1套(含有1张矿产地质图、1张采样点位图、16张单元素地球化学图、16张单元素异常图)。通过本数据集新发现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403处, 综合异常24处, 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已有成矿线索圈定金矿找矿靶区3处、铜及多金属找矿靶区2处。本文数据集为该区域提供了一套基础性的数据资源, 为基础地质及其他领域应用提供基础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西天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在不同粒级的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和风积黄土的粒级、元素含量分布特点。应用稀土配分模式的方法证实了水系沉积物中有风积黄土掺入。同时发现了风积黄土掺入对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产生了干扰作用,此种干扰作用随着采样粒级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比,认为水系沉积物采样应该大于80目才能有效避免风积黄土的干扰,该研究为制定西天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方法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荒漠戈壁区地表疏松层中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荒漠戈壁区不同矿区地表疏松层中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主要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均在近地表疏松层中富集,同时,在粒级分布上又倾向于细粒级(-160目)富集,可见,在对荒漠戈壁区进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采集弱胶结层(10~40 cm)细粒级样品(-160目)为最佳采样介质,这样能有效地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安徽省北淮阳地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方法技术试验研究,选择两种粒级样品在典型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试验,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床空间位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集10~60目的沟谷粗粒级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指示意义明确;提出在北淮阳地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适宜采用截取粒级的采样方法,从而为该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