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激电测深法,通过改变电极距、再根据物探综合参数确定地层岩性、破碎带及赋水层产状,依此确定井位和井深,取得良好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河南巩义抗旱地下水井位确定和钻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河南省巩义市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发现巩义市东南部基岩山区深部含水层的电阻率为低阻,基岩电阻率总体为高阻; 西北部松散层的上部黄土电阻率为低阻,下部砂砾石松散含水层电阻率为高阻,从而提出了在该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的新思路,即“基岩山区高阻中寻找低阻”和“松散层低阻中寻找高阻”。在巩义市打井20口,成井率100%,实践证明该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在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中,在快速熟悉区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测井等)相互验证十分重要,可为在应急早期尽快统一认识、确定具体井位和避免打“干眼”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通常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完成应急任务,应根据应急找水任务工作量、应急时间和当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安排不同的钻探机械和钻井方式。  相似文献   

3.
激电测深半衰时参数在东平山丘区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平山丘区缺水村庄的找水定井工作中,应用激电测深方法,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激电测深参数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基础,重点结合半衰时参数St进行综合分析,精确确定储水构造位置和富水地层深度。经后期地质钻探验证,确定的井位单井涌水量均在60 m3/h以上,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今后在类似地区的找水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乌蒙山贫困缺水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找水需求大、难度大。为确定了ZK12探采结合井位置,本文首先分析了工区找水环境因素的地层时代、含水介质类型、构造背景、水源条件和水动条件等5个条件;其次,对富水特征的含水岩组、蓄水构造和富水地貌进行研究;最后,重点分析地球物理特征找水因素,介绍了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和地球物理测井等“多方法”应用效果,通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衰减度、半衰时等“多参数”,确定断层裂隙水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地球物理模式。最终,创新性提出了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重点村镇的“多方法、多参数、多层次”地球物理找水模式,克服单一物探方法找水的局限性,精准定井位,对地下水勘查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严重缺水的现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H-4电导率测深和激发极化对称四极测深不同电法组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松散岩和基岩干旱地区找水取得显著的效果,总结出针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不同电法找水组合模式,不同电法组合模式的应用能为地下水勘查定井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机井工程成功率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勘探一直是一个难题,这里主要探讨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该地区找水的有效性。结合工程实践,首先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划分区内次级构造,确定低阻含水构造的水平位置;其次采用直流充电法电位梯度测量分析已知井部位地下水的连通性;最后利用激电联合剖面法和激电对称四极测深确定低阻带的垂向展布形态。同时,进一步开展高密度电法研究布设孔位和反演视电阻率异常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钻探井位。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激电中梯扫面异常比较直观,地表水平定位方面比较精确,激电测深视电阻率二维反演结果能够有效反映低阻带垂向展布形态,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进行综合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高密的找水工作中,采用激电测深法进行定井,推断含水层的位置和富水性,在物探确定的异常部位实施钻探,找水效果显著。根据高密市找水定井实例,简要介绍激电测深定井法在找水定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今后运用该方法进行找水定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找水方法,2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能为解决找水问题提供不同的地球物理依据,可以在找水功能上达到优势互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反演时电阻率参数的设定提供了信息,使反演的结果更加准确;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以识别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低阻异常是否因含水而引起,并能定量地反演出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等信息。同时,高密度电阻率法兼具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功能,其结果可以弥补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横向分辨率上的不足。2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其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时的工作环境限制问题。在湖北安陆某找水工作中,2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这种组合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重力、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计算机数值模拟反演计算等工作手段,为河南省鹤壁市气象干旱缺水区开展应急抗旱找水。多种物探方法的运用,对于应急抗旱找水打井的井位合理的布置、快速定井,保证成井后的出水率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和类似应急找水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时彦芳  李波 《地质与资源》2020,29(4):363-368
花岗岩地区一般地下水匮乏,找水难度相对较大,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效果常常不理想.近年来,通过多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综合电法在花岗岩地区确定了多处井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2处定井实例,分析了高密度电法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在花岗岩地区相对富水区域的电性特征.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井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同类地层找水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区电法找水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作元 《地质与勘探》2003,39(Z1):54-56
介绍了青海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电测深曲线类型及含水层的电阻率、极化率特征,强调了找水方法优化组合及选择合理有效的施测装置的重要性,指出了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物探找水定井位需注意的一些不利的水文地质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勋祥  张发明 《贵州地质》2009,26(2):141-144
介绍了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大路村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测深寻找地下水的应用及其钻探验证情况,说明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含水构造的位置、形态,以及应用激电参数判别地下水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苏丹北恩堵曼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电测深曲线类型及含水层的电阻率、极化率特征,强调了找水方法优化组合及选择合理有效的施测装置的重要性,指出了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物探找水定井位需注意的一些不利的水文地质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依据提供的物性参数的不同,广泛应用于找水工作的电法手段可分为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两大类,其中电阻率法提供电阻率参数,主要解决与赋水有关的构造问题(如赋水层位或断裂构造)。方法上有常规电法、电磁法,可根据地区赋水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极化法则利用含水层的激发极化效应进一步确定目标层位或构造的赋水性。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相互配合,在找水工作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余友  王俊武 《矿产与地质》2004,18(2):161-163
在黑龙江省北部岛状冻土带上,使用WDJD-1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试验性找水,利用观测参数半衰时th、极化率ηs、衰减度D、视电阻率ρs等来推断含水层位、设计井深、估算涌水量、优选井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大功率(10kw)激电中梯剖面法、激电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祁连山区某铜多金属矿区普查找矿中的综合应用。依据矿体(矿化体)较围岩具有高极化率、中、高电阻率的异常电性特征,运用激电中梯扫面圈定出矿体(矿化体)规模,激电测深法查清矿体埋藏深度及产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地质构造。多种参数资料对比分析,综合解释,在地质找矿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法找水工作中 ,对井的涌水量进行预测一直是难题。介绍了利用电测深曲线上升段长度、最大电阻率及电阻率的变化率与含水层富水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统计 ,建立模糊综合关系模型 ,预测井的涌水量 ,并在王府台地电测找水中应用 ,获得了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井的工作实例,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电阻率测深法在重点地段开展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含水层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测电阻率测深曲线进行对比解释,最后确定井位,通过所施工钻孔验证了物探推断成果符合实际,并且单井涌水量均大大超出当地所需水量,取得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效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在高原地区基岩及“红层”找水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对各种物探勘查方法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球物理响应。经对水文物探方法的试验研究,在山前戈壁不均匀含水区寻找可采第四系地下水,采用井旁测深试验、垂向电阻率测深扫面、激电测深详查和水文电测井等方法的直流电测深法优化组合勘查,取得了找水效果新的突破。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测深参数视电阻率(ρs)、激电测深参数极化率(ηs)、衰减时(St)、综合参数(Z)等的变化,与地层岩性结构、地下水矿化度高低及含水地质构造的分布相关;激电测深参数与地下水富水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乌蒙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区找基岩裂水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优选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激电测深和视电阻率测井法3种物探方法,从定性-定量-验证三层次,提出了地球物理综合找水方法技术组合,克服了单一物探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多种物探方法可以相互验证;利用半衰时、衰减度等物探新技术进行综合处理与解释,可以提高找水资料利用程度,更准确地对探采结合井进行定位。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量成果,与钻孔的实际深度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均小于5%,说明该方法组合能经济、快速、有效地确定基岩、含水性地层的埋深,可以为该区域开展类似的地下水勘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