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城步地区重力异常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分析了重力异常及其位场转换后的特征,对重力异常进行了初步解释推断.根据重力异常特征,推断了10条断裂,圈定了兰蓉-谭家坳-照面山、黄坪、洞背和扛口等4处半隐伏岩体;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提出了4处找矿有利地段.通过半定量反演,认为:湖南省内苗儿山岩体与越城岭岩体以及五团岩体与苗儿山岩体在深部不相连.  相似文献   

2.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坡(千里山—王仙岭)半隐伏岩体是湖南郴州地区与锡钨、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为了弄清它们的侵入方向,根据不同尺度的剩余重力异常中心的位置与出露岩体中心的位置,判断出岩浆的侵入方向;通过重力异常的二维、三维反演,揭示了千里山岩体、王仙岭岩体的连接关系、二维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认为:形成王仙岭岩体的岩浆是由北东—东南—北西方向侵入的;形成千里山岩体的岩浆是由北东往南(西)方向侵入的。而且两个岩体在深部相连,并且呈大岩基产出。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质、航磁等资料,结合实测岩石物性资料,以1∶250 000重力资料为基础对祁连山地区(张掖、刚察地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探讨了隐伏与半隐伏岩体分布。该区域经多年的重力工作,勘探面积已近3万多km2,根据重力资料研究布格重力场特征并进行分区; 对地质构造单元重新划分,对主要断裂进行探讨; 圈定隐伏与半隐伏岩体,推断其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解释。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横向分区、纵向分层明显,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基本一致。结合2.5D重力剖面反演印证了新的推测结果,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江西甲路幅1∶5万重力调查实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推断并构建了甲路幅断裂构造体系,解释了主要断裂的形态、延伸及性质。结合磁测异常圈定了研究区内的隐伏岩体,并通过2.5D解释确定了主要岩体的外接触面形态与埋深;通过对区域典型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研究,结合地质、化探资料对该区成矿远景进行圈定与预测。通过研究构造、岩体、成矿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断裂控制岩浆与热液的运移,进而控制隐伏岩体及内生型金属矿床的发育与空间展布。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重力调查在解释断裂构造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是配合矿产地质调查查明断裂、隐伏岩体及隐伏矿床的最佳物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在池沟矿权区陆续开展了激电、中梯等物探勘查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关于池沟岩体分布、控岩控矿断裂构造、岩体接触带等信息未全面厘清。本文基于新完成的池沟铜钼矿区重、磁、电综合物探找矿资料,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钻孔等资料,对重力、磁力及电法资料进行处理,综合分析了该区重、磁异常场特征,划定了控岩、控矿断裂构造,找出岩浆主侵通道;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范围,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处;厘清了隐伏岩体、岩体接触带、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指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为主成矿部位,预测了找矿有利区,经钻孔验证获得找矿突破。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铜钼矿勘探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寻找隐伏以及半隐伏中酸性岩体对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重力资料为主,结合航磁、地球化学及地质资料,对研究区隐伏和半隐伏中酸性侵入岩体进行圈定,并利用重力数据对圈定岩体进行三维反演,获取岩体的三维空间赋存状态,对其三维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岩体与矿产的关系,对贵州省中东部地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保山—镇康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矿区重力、航磁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芦子园地区存在隐伏酸性岩体。为查明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本次研究使用了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三维反演方法。通过重力三维反演图可以看出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通过AMT二维反演反映出深部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形态及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了岩体与地表、近地表的铁铅锌矿化关系,为深部找矿指出了方向,进一步指导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宋才见  李谭伟  叶颖颖  姚伟  曾芳 《中国地质》2020,47(4):998-1009
千里山岩体是南岭地区与锡钨等矿产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研究其空间特征与控矿作用,对于深部地质填图以及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比例尺重力资料,确定了千里山岩体的隐伏边界;通过对千里山岩体进行二维、三维模拟反演,揭示了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认为: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在深部相连,呈大岩基产出,并受到深大断裂控制;两岩体三维形态整体表现为气球膨胀式轮廓。结合地质资料,探讨了千里山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分析认为深部岩基和构造为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热源及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西大明山地区1∶5万重力资料,并在地质资料的约束下,对广西西大明山地区隐伏岩体三维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模拟推断。西大明山地区1∶5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与地质图的研究表明,局部重力异常主要是由西大明山隐伏岩体引起的,2013年广西第四地质队在该地区布置的ZK31901、ZK40004两个钻孔分别发现了隐伏岩体,证实了重力推断。为了求出西大明山地区隐伏岩体的三维形态,采用重磁异常三维物性反演随机子域法方法,具体步骤为三维重磁异常自动反演→重构模型体和建立反演初始模型→三维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输出结果(岩体形态、顶底埋深)。通过重磁反演,比较具体的描述岩体深部的空间展布,对于该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从而为该地区今后开展第二空间深部地质找矿提供重要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五圩锑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右江再生地槽北部边缘的丹池多金属成矿带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区域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五圩矿区存在隐伏岩体。通过开展重力测量工作,以探索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并在矿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深工作,以探索矿区深部锑多金属矿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五圩矿区向西约4km处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岩体顶界面埋深为2400~2800m,在矿区北部圈定了6处直立或倾斜的带状低阻异常,推测其为矿化破碎带的总体反映。为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纪中 《物探与化探》2011,35(4):468-472
在对豫西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对豫西南地区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及构造的关系,总结出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了9个成矿远景区,为豫西南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徐宿弧(安徽段)隐伏基底构造及深部隐伏岩体的分布,对深部重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对收集、实测的重磁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小波变换及水平一阶方向导数等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深部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区内的岩矿石物性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推测了铁佛寺-濉溪县-庄里的北东-北北东向隐伏基底构造及旗杆楼-萧县的东西向隐伏基底构造;新圈定了庄里深部隐伏复式岩体及淮北深部隐伏岩体,为徐宿弧(安徽段)地区进行矿产预测,提取示矿信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宿弧(安徽段北部)弱磁异常特征及其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明徐宿弧(安徽段北部)隐伏岩体的赋存状况,圈定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及找矿靶区并推测赋矿部位,是实施徐宿弧(安徽段)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调查的主要任务。徐宿弧(安徽段北部)为弱磁异常区,实测磁异常形态凌乱且难以识别。首先通过化极、滑动平均、匹配滤波、垂向一阶导数及向上延拓等方法进行多方法多参数变换数据处理,从弱磁异常中提取形态规则、易于识别的低缓异常; 然后对处理结果进行甄别对比,筛选出异常形态特征有利于地质解释的磁异常图,即: 低缓磁异常为叠加异常,总体呈NW方向延伸,覆盖面积较大,次级异常呈NNW-NE方向西凸的弧形延伸至前欧盘。同时,依据徐宿弧(安徽段北部)的地质背景及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实测磁异常与前欧盘闪长玢岩引起的磁异常特征,推测引起低缓异常的磁性地质体为隐伏中酸性复式岩体。该研究为徐宿弧(安徽段)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调查的综合解释及圈定找矿靶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挖掘找矿潜力,以垂向二阶导数为主要手段对临湘多金属成矿区重力异常地质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推断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及隐伏岩体分布情况,总结了已知矿点(体)与重力异常、隐伏岩体、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仍存在寻找大型以上多金属矿潜力的结论,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对铜、铁、金等各种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别和厘定岩浆岩体特别是隐伏岩体的三维分布形态对成矿动力学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采用重磁三维物性反演技术,获得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磁化率和密度差三维模型,根据物性与岩性对应关系,识别和分析了区内岩浆岩体三维空间结构。推测了区内存在5个主要的岩浆活动中心,探讨了岩浆流动形式与轨迹。根据重磁三维反演反映的长江中下游岩浆岩三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和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结果,以及区域成矿背景,预测了5个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重磁三维反演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岩浆岩体识别手段,通过对反演所得磁化率、密度分布情况的分析,可识别、圈定隐伏或半隐伏岩体,并可定量获取岩体三维形态特征,从而为寻找与火山岩、侵入岩体有关的金属矿产提供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南三江中段维西-宁蒗地区1:20万高精度航磁勘查结果,对比已知中酸性侵入岩体的磁异常特征,发现多处磁异常与已知中酸性岩体相对应,结合物性及地质、重力、化探等资料新圈定数十处近地表或隐伏的中酸性侵入岩.通过对这些岩体与已知矿产的关系分析认为,中酸性侵入岩与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因此,这些侵入岩体是间接寻找上述矿产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湖南怀化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研究了怀化地区深部断裂及岩浆岩特征,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和构造的关系,总结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怀化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马振波 《地质与勘探》2022,58(4):846-856
河南栾川县为全国的钼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钼钨矿产资源与出露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多产在岩体或岩体接触带围岩。为进一步加强栾川矿集区的资源勘查,确定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和成矿规律,对深部资源进行评价,在栾川矿集区开展了重力、磁法面积测量和CSAMT电磁法剖面测量等综合物探找矿勘查。在矿集区开展1∶2.5万重力和磁法面积测量,通过向上延拓、求导及水平梯度模等方法,提取、识别与地质相关的重磁场信息,判断隐伏岩体的分布范围,依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对资料进行定量-半定量解释,圈出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形态,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得出栾川矿集区隐伏岩体规模巨大,深部资源量丰富。依据重磁解释成果,优选隐伏岩体顶界面相对较浅的黄背岭矿区,进行CSAMT剖面测量,利用卡尼亚电阻率陡变带,对隐伏岩体的顶界面进行定位。经钻孔验证,在黄背岭矿区新发现三条钼钨矿体,矿体产在岩体顶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在岩体的凹陷部位往往矿层厚度较大,新增钼金属量102.01万吨、WO3资源量21.66万吨。成果表明,利用钼钨矿体多产在岩体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特征,用重力、磁法面积测量确定隐伏岩体空间分布,CSAMT剖面测量确定岩体顶界面,指导钻孔定位的物探组合方法,在栾川矿集区深部资源的勘查中成果显著,该方法组合可为“中国钼都”战略资源深部找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徐洪南  张宏伟  陈中 《江苏地质》2018,42(1):151-160
通过对河南崤山金矿区重磁资料数据的处理,分离了深源与浅源场,并结合物性特征解释重磁异常。研究区高精度重力异常主要反映断裂构造、隐伏岩体和崤山古地块分布特征,高精度磁力异常反映中酸性隐伏岩体分布特征。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研究重磁异常特征,推测了与金矿有关的断裂及隐伏岩体的平面和三维空间分布位置。依据重磁异常特征和已知金矿床赋存规律,对成矿远景区段进行预测与评价,预测金矿远景区2处。对今后在研究区中深部和外围同类矿床的勘查中缩小目标靶区、合理选择勘探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