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岩浆铬矿床与超镁铁质岩石的关系,从元素亲合性和共生规律的角度揭示了铝对铬成矿制约的主导作用,分析了铝和铬亲石、亲氧的二重性及其晶体化学的依存关系。论证了超镁铁Si-O体系中铝丰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铬的成矿。揭示了制约元素分散富集的因素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为依存和转化的,是在动态中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戚长谋 《吉林地质》1998,17(1):32-35,42
基于岩浆铬矿床与超镁铁质岩石的关系,从元素亲合性和共生规律的角度揭示了铝对铬成矿制约的主导作用。分析了铝和铬亲石、亲氧的二重性及其晶体化学的依存关系。论证了超镁铁Si-O体系中铝丰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铬的成矿。揭示了制约因素分散富集的因素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为依存和转化的。是在动态中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缅甸翡翠矿物与自然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明开 《云南地质》1998,17(3):320-337
NaAlSi2O6分子〉50%称为硬玉。按杂质元素将硬玉分为纯硬玉,钙硬玉、铬硬玉、绿硬玉。依据硬玉亚种及结构变化,划分为四个自然类型和11个硬玉岩类别以及与之相对应的11个翡翠玉种。硬玉岩的成矿作用有两个系列:纯硬玉-钙硬玉和(纯硬玉)-铬硬玉-氟镁纳闪石系列。前者参与成矿的特征元素是钠和钙;后者是钠、铬、镁。从残晶矿物提供的证据分析:前者发生在基性蚀变岩中;后者主要发生在超基性基中。硬玉岩经受  相似文献   

4.
镁铁岩-超镁铁岩侵人体中常常含有少量及微量硫化物,它们是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的产物。由于岩石圈环境下铂族元素亲硫性的制约,当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呈液态熔离时,铂族元素便被硫化物熔体所捕集和运载,尔后在重力分异过程中下沉到岩盆底部富集成矿。能否依据岩盆上部岩浆熔离硫化物的铂族元素丰度值来判断岩盆深部铂族元素潜在成矿能力呢?这是本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镁铁- 超镁铁岩是揭示地幔物质组成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也是Ni- Cu- PGE- Cr等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不同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赋矿特征明显不同:蛇绿岩以产出铬铁矿床为特征,阿拉斯加型岩体主要赋含铂族元素(PGE)矿床,大型层状岩体则可同时产出铬铁矿床、PGE矿床和Cu- Ni硫化物矿床。这种成矿差异显然与赋矿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母岩浆经历的岩浆演化过程有关,但缺少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前人对上述不同种类矿床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或岩浆房内的围岩混染和结晶分异等岩浆过程,而极少关注流体作用。近年来,实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均表明幔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可能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配系数也在不断更新。厘清Cr和PGE在熔体演化——尤其是流体出溶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刻画并揭示其迁移富集、分离和再富集的成矿过程及控制因素,已成为当前岩浆矿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富水流体与铬铁矿和PGE成矿关系的科学问题,总结了不同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成矿差异以及铬铁矿和PGE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活动记录,提出流体性质和组分对铬铁矿和PGE迁移富集的控制作用,强调有必要开展蛇绿岩、大型层状镁铁- 超镁铁岩体和阿拉斯加型岩体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时—空格局,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海田  邬介人 《地质学报》1997,71(2):170-179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不同构造环境内形成了四个主要金属成矿幕。中元古代成矿幕的为地幔底劈,陆壳裂解构造环境,沿深大断裂形成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带和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一晚元古代成矿幕为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在火山-沉积地层下部基性火山凝灰灰岩内形成陈家庙块状硫化铜-铁矿床,上部深海沉积富碳泥质岩层形成镜铁山式大型沉积热喷流的-铜矿床,早古生代成矿幕为裂陷海槽成矿环境,中-晚寒武裂  相似文献   

7.
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10号矿体形成机理及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铜镍矿床10号矿体是赋存在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内辉长苏长岩相中的浅富铜镍矿体,它是由含有高温气态的硫化物熔浆贯入--硫化作用成矿。矿体形成后受到成矿后断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永泰云山早白垩世石帽山群第I、Ⅱ旋回岩石组合由沉积岩、基性熔岩、酸性火山岩构成,缺乏中性成分的岩石单元,为典型的双峰式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富碱(尤其富钾)、富铝、富铁,贫镁,富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及亲铁元素,并具偏高的ISr值和显著偏低的εNd(T)值[ISr=0.70682 ̄0.70770,εNd(T)=-7.42 ̄-3.22。流纹质岩石总体具富碱、富硅、富铝,贫铝、贫镁特征,  相似文献   

9.
福建永泰云山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永泰云山早白垩世石帽山群第I、Ⅱ旋回岩石组合由沉积岩、基性熔岩、酸性火山岩构成,缺乏中性成分的岩石单元,为典型的双峰式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富碱(尤其富钾)、富铝、富铁,贫镁,富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及亲铁元素,并具偏高的ISr值和显著偏低的εNd(T)值[ISr=0.70682 ̄0.70770,εNd(T)=-7.42 ̄-3.22。流纹质岩石总体具富碱、富硅、富铝,贫铝、贫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锂(Li)同位素体系是示踪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如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的全新工具.通过实例研究综述了原位Li同位素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中应用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1)美国Yellow Hill阿拉斯加型杂岩体Li同位素研究揭示弧岩浆早期堆晶过程可发生明显的Li同位素分馏;(2)土耳其和西藏蛇绿岩的Li同位素研究证明其在示踪蛇绿岩地幔序列岩石成因及豆荚状铬铁矿演化过程中的潜力;(3)Stillwater层状岩体超镁铁岩带Li同位素研究揭示流体对于大型层状岩体各矿物形成及铬铁岩中矿物元素交换的作用;(4)橄榄石Li含量与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岩浆铜镍矿床成矿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伯利岩中的镁铝榴石是寻找金刚石的重要指示矿物。镁铝榴石的Cr2O3、CaO等氧化物含量及其颜色、折光率等物理光学性质可作为这种石榴石的标型特征。 本文将山东、辽宁等地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按分子数配分的方法计算了端员分子百分数及其他化学参数。用MPV—1显微光度仪测定了石榴石的透射率色散值,通过计算求得颜色指数。按Dawson等人的分类,本次研究样品以铬镁铝榴石为主,其次是低钙-铬镁铝榴石、钙铬-镁铝榴石和镁铬-钙铬-镁铝榴石;钛镁铝榴石和钙镁铝-铁铝榴石等少量。作者用铬、钙、镁三组份数绘制了石榴石与金刚石关系判别图解,分为五个区(A、B、C、D、E)、落入A区的低钙-铬镁铝榴石、铬镁铝榴石和钙铬-镁铝榴石等与金刚石的形成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赖绍聪 《西北地质》1997,18(3):36-45
勉略缝合带中广泛出露的超镁铁质岩构造块体是D~T_2期间勉咯洋盆古洋壳残片的重要标志之一,属贫铝、贫碱的镁质超基性岩类,其原岩类型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稀土特征有两种类型:轻稀土亏损,Eu富集型;以及轻稀土低度富集,Elf弱亏损型。与原始地慢比较,本区超镁铁质岩中Cs、Rb、Th、U、K、Ta、Nb等强不相容元素大多呈富集状态,暗示古地慢经历过一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可以说明地球历史中亲铁和亲铜元素成矿的一般规律。铁矿床在元古宙地核分离之后最为发育。除个别显著成矿高峰外 ,金的储量分布与铁类似。亲铁元素矿物的成矿潜力在古元古代也最大 ,以后逐渐降低 ,只是在显生宙 ,因地壳的再循环和古老矿床中矿石物质的活化而再次增大。元素的行为则完全不同 ,在前寒武纪时期它们的活动性为中等。亲铜矿物矿床的总量 ,在显生宙因再循环而达到最高 ,亲铜矿物矿床成矿能力较之亲铁矿物强得多 ,因为硫化物比铁金属氧化物更为活泼。地球演化的旋回性表现为超大陆形成的周期性 ,它与矿产的分布颇为一致。铁矿、亲铁元素和金成矿作用的突然激增 ,显然是在超大陆形成之后 ,并且与其早期裂解的脉动相对应。亲铜元素堆积的高峰期往往与超大陆的形成期相对应。尽管亲铜元素成矿的第三次脉动与中生代古陆 (Mesogea)的形成并不一致 ,但却与劳亚古陆及冈瓦纳古陆的裂解相一致。此种成矿堆积现象可以借助地幔内非稳态化学密度对流所诱发的地壳发展周期性来解释。根据超大陆形成的周期性推断地幔对流巨旋回的主期应为 80 0Ma ,此种周期性亦反映了具原始地幔印记的亲铁、金和亲铜元素的聚集作用过程。因此 ,地球圈层中地幔对流作用的周期性亦显著地控制了包括地幔  相似文献   

14.
云海铜镍矿位于觉罗塔格构造带西段,成矿岩体为多期次侵入的杂岩体,岩体分异演化充分,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均有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辉石岩、橄榄苏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主量元素化学组成表明,该杂岩体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具同源演化特征,显示高铁、高镁、低钛、低铝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Nb,Ta,轻稀土富集。岩浆源区有部分熔融而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发生橄榄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为构造活动和地幔柱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内蒙古西伯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综合研究表明:1该混杂岩体以变质橄榄岩、橄榄辉长岩、细粒辉长岩为主;2变质橄榄岩具有低铬、钛、贫钙和高镁的特点,辉长岩类具有富铝、钛含量中等的特点;3微量元素富、稀土元素含相容元素Cr、Ni、Co,而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不相容元素)K、Rb、Sr、Ba、Zr、Y、P、Ti等;4本区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大约在早泥盆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89-94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导致不同类型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后者与元素的自身结构密切相关:具惰性气体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沉积岩,具过渡型或铜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岩浆岩。进一步研究发现,陆壳大规模熔融 固结,亦即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不但导致不同类型元素在上陆壳及其上层圈重新分配:亲氧(造岩)元素占据壳内熔融(岩浆)层的位置,亲硫(成矿)元素迁移到岩浆层上覆盖层且其中副族成矿元素按离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沉淀析出,亲水元素迁移到水圈而亲气元素则回归大气圈;同时揭示了与陆壳地质结构相适应的陆壳元素地球化学结构,体现了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地球化学信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秦岭温泉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寄主岩石属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贫CaO富FeOtot,ANKC值大于1.1,NK/A值均小于0.9,富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及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10~15。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及基性岩墙,富Na2O、K2O,而贫FeOtot,异常富集轻稀土和Ba、Rh、Sr、Zr、Th、Hf、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Co、Ni、Cr等亲铁元素,IREE/HREE为9.98~13.5,异常富轻稀土。由两端元岩浆混合形成的岩浆混合暗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两端元间,并有显的过渡特征、双扩散性、均一化和依从关系,反映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信息。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秦岭温泉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寄主岩石(酸性端元)属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贫CaO富FeOtotal,ANKC值大于1.1,NK/A均小于0.9,富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及Co、Nj、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10~15。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及基性岩墙,富Na2O、K2O2而贫FeOtotal,异常富集轻稀土和Ba、Rb、Sr、Zr、Th、Hf、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9.98~13,5,异常富轻稀土。由2端元岩浆混合形成的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介于2端元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和依从关系,反映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萨尔托海高铝型铬铁矿中发现20余种矿物,包括金刚石、单质铬、自然铁和单质硅等自然元素类;碳化物碳硅石;铁镍、铁镍铬合金等金属合金;方铁矿、金红石、赤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石英和铬尖晶石等氧化物类;方铅矿、闪锌矿、针镍矿、赫硫镍矿和毒砂等硫化物类;镁橄榄石、顽火辉石、透辉石、蛇纹石、锆石和长石等硅酸岩类。这些超高压、强还原性和壳源矿物与俄罗斯极地乌拉尔以及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可以对比,暗示萨尔托海高铝铬铁矿和高铬铬铁矿一样,可能存在深部地幔成矿阶段。深部地幔矿物以及浅部壳源矿物的发现,暗示萨尔托海铬铁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深部地幔预富集和浅部再造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镁铁-超镁铁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元宝山超镁铁岩中橄榄石的Fo为78-83,岩石具有明显的包橄结构,具有LREE亏损,低Th/Nb和La/Nb比值以及高(t)值(约+5),是来源于亏损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岩浆堆晶的产物;宝坛地区镁铁-超镁铁岩富集LREE,具有高的Th/Nb,La/Nb比值和低的(t)值(-0.45-7.01),是镁铁质岩浆上升,结晶过程中与地壳物质混染(AFC)的结果,超镁铁岩与澳大利亚Garidner岩脉群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分布型式和Nd(t) 值,是导致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