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济宁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区用地结构不合理,整体容积率较低,村庄建设用地量大,采煤区塌陷所引发的人地矛盾,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通过对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用地,发展区域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桂玲  赵巍 《山东地质》2008,24(2):40-4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和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政策为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为摸清邹平县挂钩的具体数量及存在问题,2007年3月-2007年6月,邹平县国土资源局对16个镇办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重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长山镇、韩店镇、明集镇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文斌 《广西地质》2011,(8):34-3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日益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化流转是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对农村规划实施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面临着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水平低、流转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缺乏管理等困境。因此,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健全、完善和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临朐县积极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地潜能,拓宽用地渠道,有效解决了用地难、建设用地不够用的难题。该局以规划带动土地利用。该县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有效益项目的用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研究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优选方法,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并以浙江省某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例,对建设用地项目优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应遵循有利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项目优选指标的可获取性、综合性等原则,可考虑项目用地类型与面积、建设用地项目性质类型、建设项目用地集约化程度、建设用地项目的前期准备程度等因素作为优选指标,通过权重平均法计算项目优选综合指标值。实证研究表明,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妥善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对当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在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树东  张洪民 《山东地质》2010,(7):44-45,48
单县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在土地利用上探索挖潜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项目建设,搞好优质服务,促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开发区用地采取了高点定位,合理规划,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闲置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现有土地,实施利用土地置换,争取城镇挂钩,城中村改造,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等办法,为开发区大项目及时落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制定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序 《辽宁地质》2011,(12):58-58
年初以来,义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开拓用地保障新途径。全力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一是用好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在牵动义县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上。二是房地产开发和廉租房用地千方百计利用原集体建设用地(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国有建设用地。将城中村13公顷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和廉租房建设。三是利用荒山、荒滩上项目,面积达8.7公顷。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质》2012,(2):14-17
1.节约集约用地促供应。全面清理核实辽宁省2007-2010年批准的8万公顷建设用地批后供应情况,到2011年底供地率为93%,排名全同第一.广开源。组织开展了全省废弃地、低效利用地、末利用地等“三类用地”和低丘缓坡的调查工作,下发了“三类用地”开发利用指导意见。2011年供应土地中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同比增加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