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指数,通过量化的危险性指数分级,划分了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大小,这种方法对今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岩溶塌陷的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是我国部分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关评估单位对我国主要城市地区的地面沉降灾害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但在有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划分,尚无统一标准。难以给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系统的量化的指标,用作科学决策。本文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地面沉降危险性程度进行量化分级,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统一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面沉降是我国广大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各评估单位对其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但对危险性程度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以沉降速率或累计沉降量划分均不全面,难以给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一个系统的量化的指标。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地面沉降危险性程度进行量化分级,拟对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统一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丘陵型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单元评价,以辽宁省西丰县诚信水库为例,建立了丘陵型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单元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信宜市作为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研究其主要诱发因素及对危险性进行分区,从而为该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应用GIS技术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灾害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希望该方法可以排除决策者个人存在的片面性从而给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多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量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将该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F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对陕北某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登封市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灾害点密度、岩土体类型、断裂发育程度、地貌类型、坡度、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等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统计量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果良好。该研究对相似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外动力地质灾害相对多发的滇西怒江河谷潞江盆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在全面掌握该区崩塌与滑坡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获得了该区的崩塌和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可将该区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3个等级的区域,稳定区主要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基本稳定和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外动力地质灾害相对多发的滇西怒江河谷潞江盆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在全面掌握该区崩塌与滑坡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获得了该区的崩塌和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可将该区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3个等级的区域,稳定区主要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基本稳定和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杨光  廖坤炎 《第四纪研究》2019,(5):1246-12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根据中山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中山市环境地质特征,对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表明,4~9月是汛期雨季,是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季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高10~30m的斜坡带上,均分布于山体坡脚,临近居民区及建筑物,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本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性大等特征,为中山市今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韶关市位于广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整个地质条件复杂,成为地质灾害的常发区域.本文重点分析了韶关市曲江区地质灾害情况并进行分区,同时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旨在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吉林省辉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南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安全,影响旅游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影响以上4类地质灾害的易发条件,分布选取适合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然后进行网格剖分,再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的易发程度分区图,最后通过叠加得到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区划,划分出高、中、低三类易发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陕西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类型、现状与特点的分析研究,确立了矿区地面塌陷、斜坡变形等各类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原则与模型,依据评价预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将矿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危险区和极危险区,确定出12个灾害段。  相似文献   

15.
马斌  庞清媛  施爱菊 《化工矿产地质》2011,33(2):100-107,116
德保县通怀锰矿矿山建设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地下平硐采矿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并引发地面崩塌、滑坡、地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中-大等;地下平硐采矿,遭受井巷冒顶及井壁片邦,危险性中等;03线以西生活区遭受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基本查明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  相似文献   

16.
本溪市南芬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为该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多发区,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运用地质分析法辅以定量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该区两种主要地质灾害鸡冠砬子型崩塌及滚马岭型泥石流的致灾因素分析研究并进行评价,揭示了其成因及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频繁,人为活动剧烈,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采空塌陷、崩塌以及地裂缝等。本文在北京市各区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采用袭扰系数法,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趋势的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岩组结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将北京地区划分出了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地质灾害中风险区及地质灾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认为,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有:黄河淤积、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7种。以上7种地质灾害的年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省地质灾害年直接经济损失的80%。对这7种地质灾害进行探讨.将有益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把握乌鲁木齐市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该地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4类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因及发育规律,并对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分布较广、危害性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