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鸡顶铜矿是中国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的典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花岗细晶岩体内,目前已圈定3个规模较大的含铜矿花岗细晶岩体,铜矿最高品位达11.42%。花岗细晶岩体微量元素表现为Rb、Th、U等低场强元素含量相对富集,而Ba、Nb、Sr、P、Ti则明显亏损,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呈现中等负Eu异常的特点。认为该区岩浆可能起源于中下地壳,形成于滞后型火山弧环境。围岩蚀变特征及次生氧化带的垂直分带特征均显示出类斑岩型铜矿床的特征,Cu-Mo综合异常明显较弱,而Pb-Zn综合异常相对较强,推断竹鸡顶铜矿为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地表处于含矿斑岩体的顶部,主矿体可能还有一定的埋藏深度。矿床除铜富集外,可能还有锌、铋、钴、砷等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竹鸡顶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四道桥—竹鸡顶破背斜与三道桥—青达破背斜复合部位,是义敦岛弧带中段新发现的铜矿床。通过对矿体、矿石、成矿年龄及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竹鸡顶铜矿是在燕山晚期,由于义敦岛弧带碰撞造山后伸展作用而形成的岩浆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竹鸡顶铜矿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变质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片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矿区内含铜岩系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主量元素表明矿区的含铜岩系均表现出富钾、富铝的特征;微量元素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P、Y、Ti、Nb、Ta等),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轻稀土富集,所有样品都表现出弱的铕负异常。研究认为,变质花岗斑岩、黑云母片岩和绢英岩的原岩初步定为钙碱性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铜矿峪铜矿床形成于挤压与拉张构造环境的转换阶段,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刘俊涛  杜欣  刘伟 《新疆地质》2005,23(4):369-372
松树沟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明显受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铜矿床特点.在综合分析松树沟铜矿矿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矿床成因,提出松树沟铜矿的下步找矿方向,并为西天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东山铜(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带东段,带内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程度较低,南北两侧岛弧带内近年均发现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东山铜金矿体呈脉状、网脉状产于花岗斑岩体边部花岗闪长岩节理裂隙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与典型斑岩型铜矿类似。主要含矿岩体花岗闪长岩SiO_2、Al_2O_3、MgO含量分别为64.3%~68.15%,15.6%~16.6%,1.29%~1.69%。岩体Y和Yb含量低但具较高的Sr值,具埃达克岩特征;岩体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等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等相对亏损,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埃达克岩和岛弧环境是新疆北部斑岩型铜矿的两个典型特征,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比东山铜(金)矿与新疆北部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特征及构造环境,认为东山铜(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斑岩型铜金矿床且区内具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竹鸡顶铜矿位于乡城大断裂上盘四道桥-竹鸡顶破背斜与三道桥-青达破背斜复合部位,是义敦岛弧带中部新发现的铜矿床,成因上与花岗细晶岩体密切相关.对竹鸡顶Ⅰ号花岗岩体的研究结果表明,w(SiO2)=64.05%~81.66%,σ=0.06~1.63,w(K2O+Na2O)=1.48~3.57%,A.R=1.26~2.93,属亚碱性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 Rb,Th,Hf 和 U富集,Ba,Nb,Sr,P,Ti 明显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相对富集,中等负 Eu 异常(δEu=0.4~0.7).岩体金属成矿元素含量较高,结合岩体氧逸度、挥发组分含量、围岩蚀变强度综合分析认为,竹鸡顶岩体具较强的铜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张晗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8,92(3):575-586
硼同位素由于其稳定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源区示踪工具。本次采用LA-MC-ICP-MS方法对铜矿峪变斑岩型铜钼矿床绢英岩化带中的电气石硼同位素进行了原位测试。获得δ11 B值为-21.1‰~1.1‰,数据分布显示为相对富轻硼的(-16‰~-14‰)和相对富重硼的(-1.5‰~1.5‰)两个峰值。结合前人硼同位素储库比对分析,铜矿峪铜钼矿床显示了大陆热液系统的硼同位素组成特征。铜矿峪铜钼矿床富轻硼的峰值特征很可能由火山岩围岩提供。相对富重硼峰值很可能是铜矿峪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提供。铜矿峪铜钼矿床的电气石硼同位素特征相对于其他斑岩型铜矿床及IOCG矿床明显更富集轻硼,显示了该矿床成矿中有大量陆壳的硼加入。  相似文献   

8.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之一,其形成一致认为与矿区中心产出的二长花岗质复式斑岩体有关,但成矿与复式岩体的确切关系并不清楚。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特别是矿床8号勘探线12个钻孔的重新编录,在复式岩体中识别出一套花岗斑岩岩枝,岩枝中不规则状石英-钾长石脉广泛发育,同时还见有单向固结结构、粗晶及细晶结构,这些特征表明该岩浆中的流体曾经发生过饱和。同时结合矿床高品位(0.6%,质量分数)铜矿化紧密围绕花岗斑岩分布、含矿脉体自花岗斑岩向外围逐渐由高温石英-钾长石A脉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硫化物脉、热液蚀变自花岗斑岩向外由高温钾硅酸盐化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绢云母化的规律,最终确定这套花岗斑岩为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玉龙铜矿成矿斑岩的厘定,较好地解释了矿床矿化类型及金属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岗讲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西藏尼木地区大型斑岩铜矿区之一。岗讲铜矿区包括岗讲、白容铜矿床和夏庆、渡布曲、绒岗蒙铜矿点。区内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后期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剥蚀程度也造成影响,初步认为岗讲矿床比白容矿床受剥蚀程度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月龙铜铅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和矿化特征等的分析,认识到该矿产出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的南侧,属于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环境。含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母岩为花岗斑岩,已发现的矿化主要在围岩硅化白云岩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根据岩石化学判别,认为该花岗斑岩属"S"型花岗岩类型,具有钾质花岗岩的特征。对比本区已发现的重要斑岩铜矿床———公婆泉矿床和白山堂矿床,认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应属于同一成因类型。考虑到月龙铜铅矿的花岗斑岩体剥蚀浅,区域上还有相似的一些岩体,因而本区仍具有寻找斑岩型(包括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状,接触带的交代充填状和外部的脉状矿化)铜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浦城毛洋头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福建地质》2010,29(1):8-16
浦城毛洋头铀矿床产于福罗山—大坑火山盆地内,盆地基底为上元古界麻源群大金山组变质岩系和燕山早期高溪复式花岗岩体。受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复杂,矿体群带具有向主干断裂侧伏,同时又向火山通道中心侧伏的"双侧伏"特点。中酸-酸性火山岩是有利的铀源层,构造产状变异部位、不同岩性接触界面,为铀成矿的有利富集地段。  相似文献   

13.
甘肃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桦树沟蚀主岩型铜矿床属一种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屋控性,但在矿田和矿区范围,矿体明显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作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源层及成矿年龄的分析认为: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表现为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加里东造山期,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铜活化迁移到构造破碎蚀变带进一步富集,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威宁铜厂河玄武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威宁铜厂河铜矿区玄武岩的岩石类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产出特征和成矿规律,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铜矿属火山同生热液成矿叠加埋藏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玄武岩铜矿.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为例,探讨了矽卡岩型铜矿中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以及由富集、贫化元素形成的正、负异常构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结果表明,在矿床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例如成矿元素Cu、矿化伴生元素As、Ag、Mo等、常量组分MgO等在试验区内形成了明显的环带结构,中间为这些元素的正异常,向外经背景带过渡为负异常.这些元素的正异...  相似文献   

17.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宏渊 《矿产与地质》1991,5(4):272-283,292
在研究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内地质构造、赋矿地层及含锡花岗岩发育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后、认为赋矿地层具有成矿物质初始富集特征:花岗岩属于具高难度、适度富碱、贫钙镁铁.富合面矿元素和挥发组分、高度分异演化的陆壳重熔花岗岩、成矿性良好.总结了区内主要类型的锡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本区新发现的斑岩锡矿床地质特征.根据矿化富集与地层和花岗岩体的时空关系,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统计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锡多金属矿床的地层—花岗岩的“双控”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