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至少经过5期变形。第1期产生于榴辉岩相变质前;第2期大致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同步.岩石产生紧密同斜褶皱及榴辉岩相糜棱岩;第3期产生于超高压变质岩向中地壳折返的过程中,以榴辉岩的布丁化及基质的透入性剪切为特征;第4期主要形成剪切条带及伸展沿劈理.是大别山碰撞后差异隆升,岩层向南滑脱的结果;最后一期为脆性变形,岩层沿北东向断层产生左行平移。通过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分析,可以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构造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世界的超高压变质带中均有发现金刚石的报道,如挪威西部的片麻岩;哈萨克斯坦的Kokchetav地区通过砂矿中发现金刚石,从而找到含金刚石的榴辉岩;德国的Saxonian Erzgebirge在长英质的片麻岩中发现大量的金刚石赋存在榴辉岩中;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发现大量的冲积金刚石,现已经确定定其来源于陆陆碰撞形成的超高压变质带,我国最早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发现金刚石,后来在苏鲁榴辉  相似文献   

3.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及苏鲁地区微粒金刚石分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年发现大别山首例微粒金刚石之后,又于2003年和2004年在大别山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薄片中和榴辉岩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本文报道其中尚未发表的7颗,并对2颗较大的薄片中的微粒金刚石和2颗自由晶体金刚石进行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所有微粒金刚石都为IaA和IaB型金刚石的混合体。缺少Ib型金刚石,表明没有人造金刚石的混入。薄片中的金刚石大部分为石榴子石的包裹体,少数产出于颗粒之间,直径为30-180μm。自由颗粒微粒金刚石直径为400-700μm。在大别山北部,不但又一次找到了微粒金刚石,还在石榴子石中发现有单斜辉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的出溶。这表明北大剐不但是超高压地质体,而且可能是本区俯冲最深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91年野外考察中,在浙江松阳县北园八都群中首次发现榴辉岩。 1.产状北园榴辉岩出露于浙江松阳县北园的八都群高级变质岩带。八都群是浙江西南变质岩区最古老的地层单元,属古元古代,年龄2199±95Ma(Sm-Nd等时线年龄)。八都群主要由一套变粒岩、黑云母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北园榴辉岩在剖面上呈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突变接触。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同位素限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是各国地质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对碰撞造山带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认识,而且影响对地球深部状况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该文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已有同位素资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大别山榴辉岩的εNd为-6.2~-17,εSr为18~42,且显示明显的Nd同位素的不平衡现象。大别山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这些榴辉岩的原岩在超高压变质前,不同程度地与贫18O的大气降水(或海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且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这些痕迹。除一个样品外,大别-苏鲁地区的榴辉岩的3He/4He比值都落在0.79×10-7~9.35×10-7范围内,显示陆壳岩石来源He的重要贡献。所有Sr-Nd、O和He同位素研究均表明:超高压变质岩保存着表壳岩石原岩的同位素特征,而未显示变质时受到地幔物质的明显影响。对于超高压变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有人认为是由于大别山造山带俯冲和折返的速度太快造成的。由于造山带俯冲和折返的速度太快,表壳岩石原岩变质时来不及与地幔物质发生交换,故没有留下地幔物质参与的痕迹。该研究认为这种解释有些勉强,因为大别造山带俯冲和折返时间至少需要15Ma.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在100多公里地幔深处高于700℃的高温下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壳岩石原岩不可能不与地幔物质发生同位素交换。相反,如果认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就在地壳内形成,则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同位素的所有特征就很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7.
中南部非洲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刚石矿床主要产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卡普瓦尔克拉通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原生金刚石矿床;②次生金刚石矿床,且以原生金刚石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代表了中南部非洲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发现,该地区的金伯利岩分为Ⅰ型和Ⅱ型,其内包体可以分为两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三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另一部分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年龄主要分布于白垩纪、二叠纪、寒武纪及元古宙,而金刚石的年龄主要为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900~1000Ma左右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次生金刚石矿床为原生矿床风化后的产物,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特征、基岩地质及地貌演化等对该类矿床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榴辉岩—片麻岩杂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春 《地球化学》1994,23(4):366-377
大别山榴辉岩由辉长岩、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少量泥灰质经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大别地块可划分出四个形成条件不同的榴辉岩区,它们代表一种构造-岩石组合体,片麻岩杂岩中各种高压变质岩类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过程。二者变质作用P-T参数的差异归因于反响或过程中退变质反应速度的不同。不同地区榴辉岩退变质组合及P-T条件下围岩的一致性表明,大别杂岩现今所展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金刚石原生矿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太 《山东地质》2002,18(3):100-104
金刚石形成于地幔深处,含金刚石的岩石只是一种运载和保存“工具”,凡是来自上地幔的岩石均有可能携带早已形成的金刚石而形成金刚石原生矿床。世界上已知金刚石原生矿除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型外,尚在橄榄岩,橄榄玄武岩,千枚岩,科马提岩,榴辉岩等岩石中发现了金刚石,可能存在金刚石原生矿新的岩石。山东位于华北地台的南东部,鲁西,鲁东基底属A型克拉通,幔源岩浆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地质条件,已获得的大量的成矿信息和找矿线索表明,除已发现的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外,应该存在着尚未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找矿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加强金刚石原生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榴辉岩一片麻岩杂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别山榴辉岩由辉长岩、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少量泥灰质经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大别地块可划分出四个形成条件不同的榴辉岩区,它们代表一种构造-岩石组合体。片麻岩杂岩中各种高压变质岩类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过程。二者变质作用P-T参数的差异归因于抬升过程中退变质反应速度的不同。不同地区榴辉岩退变质组合及P-T条件与围岩的一致性表明,大别杂岩现今所展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形成的。高压榴辉岩-片麻岩杂岩的产生是印支期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历史及折返过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来利  刘贻灿 《地质科学》1999,34(4):432-441
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在其形成及折返过程中经过5期变形。D1变形为榴辉岩相前变形,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陆壳基底的俯冲过程中;D2变形形成于折返初期(220-210Ma)即超高压变质岩在浮力驱动下折返至下地壳底部的过程中,变形以块状榴辉岩的糜棱岩化及层状榴辉岩和基质的紧密-同斜褶皱为特征;D3变形发生在折返中期(200-180Ma)即超高压变质岩在南北陆块持续碰撞作用下被挤出并向北逆冲折返至中地壳的过程中,变形以榴辉岩的布丁化和基质的强烈韧性剪切变形为特征;D4变形是折返晚期(130-110Ma)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壳浅部伸展体制下向南滑脱所致;在折返至近地表时,超高压变质岩受到NE向断层(D5)的切割。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一种新认识袁金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由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所有的研究者无不认为榴辉岩是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往的研究者认为,柯石英榴辉岩是陆壳向100km以下的地幔深处俯冲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曹荣龙  朱寿华 《地质学报》1995,69(3):232-242
安徽碧溪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774±24Ma。它显示大别山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榴辉岩多硅白云母的Ar-Ar等时线年龄(662±13Ma)也同样限定其退变质作用的上界年龄在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结果与该类榴辉岩严格产出在由大别群组成的太古宙地块中的地质特征一致。我们相信,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变质地区可能是一个晚太古代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地区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处于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大别群以及赋存其中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共同遭受晚期的区域动力变质事件。作者分别测得斜长片麻岩白云母Ar-Ar等时线年龄为192.6±3.8Ma,榴辉岩中低角闪岩相普通角闪石Ar-Ar坪年龄230.7±4.6Ma。它们代表大别群片麻岩和榴辉岩两种原始变质岩的印支期改造年龄。  相似文献   

14.
鲁西大井头地区自然重砂中的金刚石及其找矿指示矿物发现已久,然而找矿工作尚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角度入手,在研究该地区指示矿物晶体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大井头地区自然重砂与大井头岩体中的指示矿物特征、大井头地区与其它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中的指示矿物特征后得出:大井头地区既存在金刚石指示矿物,又含有金刚石母岩指示矿物,是鲁西金刚石找矿的有利地区;第四系自然重砂中的指示矿物类型和所占比重与大井头岩体较为一致,认为第四系中的指示矿物由大井头岩体供源;大井头岩体含有较大比重的榴辉岩相指示矿物,如G4组镁铝- 铁铝榴石和绿辉石,且其中金刚石多为Ib型,表现出与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不同的特征,认为大井头岩体为穿越金刚石生成区边部、并携带了其中特征性矿物成分的钾镁煌斑岩。结合大井头周边地区发现的三处重砂矿物异常和多个可疑岩体,依据钾镁煌斑岩集群分布的特点,认为大井头及周边地区是新区、新类型金刚石找矿的优质靶区,建议今后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向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转移。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机制与华北-华南陆块碰撞过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曙光 《地学前缘》2004,11(3):63-70
古地磁研究表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始于三叠纪初 ,止于晚侏罗世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大别山北部中—上侏罗统砾岩层中榴辉岩砾石的发现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于三叠纪初 ,并在中—晚侏罗世出露于地表。因此 ,超高压变质岩是在陆陆碰撞过程中完成它的折返出露过程。揭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历史与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大陆的碰撞过程。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θ t冷却曲线显示超高压变质岩从 80 0℃到 3 0 0℃经历了三个阶段 :( 2 2 6± 3 )~ ( 2 1 9± 7)Ma期间从80 0℃到 5 0 0℃的第一次快速冷却 ,1 80~ 1 70Ma期间从 4 5 0℃到 3 0 0℃的第二次快速冷却 )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等温过程。这一具有两次快速冷却的θ t曲线已被近年来的若干年代学数据所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的两次快速冷却事件反映了两次快速抬升过程。在东秦岭及苏鲁地体东端发育的同碰撞花岗岩U Pb年龄值为 2 2 5~ 2 0 5Ma,与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冷却时代吻合。这种时代耦合关系表明俯冲板片断离可能是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抬升和冷却的重要机制。大别山Pb同位素填图揭示出南大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高反射成因Pb特征 ,因而源于俯冲的上地壳 ;而北大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低放射成因Pb特征 ,源于俯冲长英质下地壳。这表明在俯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1998,5(3):39-49
中国中部大别杂岩和哈萨克斯坦柯切塔夫杂岩是世界著名的含金刚石变质杂岩,二者都位于地台边缘。笔者进行的矿物学岩石学研究揭示了这些杂岩中含金刚石变质岩的最主要性质———多相性。金刚石及其特征的共生矿物(钾质单斜辉石、柯石英、石榴石、锆石等)的地幔性质指示含金刚石变质岩在成因上与约150~200km的岩浆房有关,这与金伯利岩筒的含金刚石岩浆岩的岩浆房相同。矿物相图反映了含金刚石岩浆作用中心的氢水特点,这可以解释金伯利岩金刚石中的含水矿物包裹体和大别变质杂岩中榴辉岩、石榴单辉岩的石榴石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地内期高压矿化的石榴单辉岩和榴辉岩岩浆侵入到地幔上层和地壳中,这一作用发生在褶皱前碳酸盐陆源层状地层形成的早期阶段。以后,这些含金刚石侵入体与围岩一道遭受了异化学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退变质),部分转变为新岩石———混合岩、片麻岩、角闪岩、片岩和退变岩,这些新岩石继承了石榴单辉岩及其它含金刚石母岩的金刚石部分。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缘地区发育厚达近万米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它们记录着大别山造山带和在株罗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在安徽省六安地区毛坦厂组中,发现多块榴辉岩砾石。砾石新鲜,质地坚硬,表明属于第一旋回砾石。榴辉岩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等组成。具有明显的退变质作用,发育以钠长石和闪石类组成的后合成晶、以及石榴子石周边的次为边。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恪地C类榴辉岩。根据其特征应该属于大别山南部和北部超高压榴辉岩。毛坦厂组层位确切,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都表明以晚株罗世为主,这一发现表明,在晚株罗世,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造山带根部物质,即:超高压变质岩已经出露地表,并作为毛坦厂组的物源。因此,大别造山带超高压为质岩折返到地表,最迟在晚株罗世。  相似文献   

18.
简平  程裕淇  刘敦一 《地学前缘》2001,8(3):183-191
岩相学在研究高级变质岩 (含深熔片麻岩 )的锆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锆石的形貌和表面特征 ,锆石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 ,与主晶的关系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基于大别山地区的一些榴辉岩相岩石、麻粒岩相岩石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研究 ,阐述了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深熔增生和后期流体改造的基本岩相学特征。结合大别山地区的 4个实例 ,说明了高级变质岩中锆石的岩相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并初步提出了高级变质岩锆石U -Pb年龄解释的岩相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川西高原地区水体中硒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川西高原是大骨节病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低硒是大骨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该地区硒含量对于防治大骨节病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川西高原阿坝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水体样品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水体中硒含量较低,地下水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地表水和山泉水;山泉水的硒含量为0.001~0.058μg/L,平均值0.0067μg/L,硒的分布受地质背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值)等条件的控制,低硒的地质环境是导致山泉水的硒含量很低的最主要因素;地表水的硒含量为0.001~0.148μg/L,平均值0.0221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水体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硒含量为0.001~0.210μg/L,平均值0.0523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pH值和Eh值,有机质含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对于以山泉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藏民,低硒的山泉水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硒营养,不适合作为水源;川西高原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水中的元素迁移性极强,地表水中的硒不易进入生态链的循环,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的硒含量较高,应推广作为当地的生活饮用水,减少大骨节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形成时代的地质与年代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大别山—苏鲁地区变质花岗岩中有大量被蚀变交代的榴辉岩“包体”,及变质花岗岩呈脉状穿切榴辉岩,以及榴辉岩呈脉状侵入浅变质岩层中等野外地质事实,并据相关地质体的年龄资料确定区内榴辉岩应形成于晋宁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