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北省碾子沟金矿形成条件及隐伏矿体预测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具有典型的受地层-岩体-构造控制的“三位一体”成矿特征。对矿区内 隐伏金矿体的预测,应注意在岩体外接触带6km范围内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有利部位,要密切结合围岩蚀变、矿体的变化趋势,矿物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垂直带规律、地 球物理电异常等信息,最终提出了太矿体的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2.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的方法,对北祁连地区寒山金矿作了详细的地表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剖面采样。通过对相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处理,对该矿的隐伏矿深度和隐伏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寒山金矿自西北向东南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标志着矿体的暴露深度从西向东存在着由深至浅的规律变化,最深隐伏达1047m,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2)寒山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6.1,预测资源量为106.9t,因此推测寒山金矿床为特大型金矿床。与其西南部的鹰咀山金矿进行横向对比表明,寒山金矿体与鹰咀山金矿一样也是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在两金矿区之间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还缺少应有的数据,因此可以推断在鹰咀山与寒山矿之间可以找到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范围的矿体,这在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峪耳崖金矿地质特征。认为二拨子东沟金矿与峪耳崖金矿属同一类型,以此为例提出了上部白色花岗仅为成矿提供容矿构造,深部晚期侵入的富碱红色花岗岩是金矿物质的直接提供者。根据这种观点预测含矿花岗岩深部应有富硅富碱花岗岩体和隐伏矿体存在,对含金花岗岩体深部探矿和采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许多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中都发现有烃类组分的存在,这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的关注。有机质、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成因关系。有机烃指标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是一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的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从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床的应用实例着手,归纳出金矿体上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模式,并对异常来源以及异常模式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有机烃组分间相关特性能有效反映深部隐伏金矿体的赋存空间和成矿规模,为利用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物探在豫西隐伏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简要介绍了磁法、甚低频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在金矿找矿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和作用;给出了在豫西几个金矿区多金属成矿带上寻找隐伏金矿体的成功实例,说明在具备地球物理前提的条件下,用磁法、甚低频电磁(或瞬变电磁)法快速扫面测量可圈定找矿靶区。在找矿靶区做一定量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工作,可预测矿体埋藏深度等;这是经济、快速地探测浅—深部隐伏、半隐伏盲矿体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矿体定位预测的研究现状与趋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均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3):242-246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已随着找矿主体对象的转变成为国内外矿产勘查界普遍关注的前沿与热点之一。其有可能成为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实践的“最佳接口”。开展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主要趋向是探索矿体空间就位机理和定位规律及其厘定与表征方法,探索多源预测信息的有效提取与优化方法和探索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方法组合及最佳工作程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贵州贞丰-普安金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的典型矿床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厘定了金矿成矿机制,构建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区域成矿模式;通过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构建了区域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和隐伏矿找矿的"五合一"技术应用示范体系;开展了找矿预测及靶区验证,新发现深埋800 1 000 m以下隐伏金矿体;整装勘查累计查明金资源量470 t,其中新增274 t,实现贵州金矿找矿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外围金矿资源量,开展了活动态金属离子(MMI)测量,在已知金矿体及外围获得多个显著的MMI异常。通过已知金矿体之上MMI法及常规土壤化探示矿信息对比,发现MMI指示隐伏矿体效果更好。结合异常区控矿断裂构造网络等找矿信息,推断宽沟异常区成矿条件与金山金矿床相似,预测伊尔曼得西-宽沟是新疆金山金矿床外围最佳找矿靶区。据MMI成果部署实施钻探验证,在黄土和火山碎屑岩层厚度达100 m之下发现厚10~30 m的缓倾斜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热电性是黄铁矿的重要物性之一,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可以做为矿床成因、矿床规模、成矿阶段的标志,同时,利用热电系数值还可以有效地圈写矿体,确定矿床剥蚀深度、延深规模及进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三甲金矿的矿体变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乳山中东部地区金矿体侧伏规律的研究,发现金矿体在NNE方向上呈共轭,在NE方向上则一致。根据这一规律,指出三甲金矿矿体深部应向南侧伏。通过对矿体产状变化的观察,指出矿体在走向上具明显的近等间距膨缩现象,膨缩距在160~180m之间。金矿体厚度等值线呈波状变化,其波峰的连线走向为NNW351°,波峰的侧伏角为45°。在-306m中段以下,矿体厚度向南向下有变大的趋势。基于以上的认识,提出了三甲金矿的深部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2.
山西堡子湾金矿隐伏矿体预测及其工程验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浅层地震勘探、地球化学和已有的勘探成果,对堡子湾金矿15线附近的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并得到了后期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构造叠加晕理论为指导,对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已有的勘探工程进行系统采样,化验分析Au、Ag、Cu、Pb、Zn、As、Sb、Hg、F、B、Ba、Bi、Mo、Mn、Co、Ni、W等元素含量,总结矿床元素组合、含矿构造中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和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构造叠加晕盲矿预测模式及标志,在36号脉深部圈定2个盲矿找矿靶区,显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岩性及矿产的电磁测深新技术,在山东省乳山市蓬家夼金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CSAMT法可以成功地用于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埋藏深度,为矿床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了解矿化规律和进行隐状矿体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轴向分带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起一种预测盲矿的新模式---构造叠加晕模式.构造叠加晕法在一些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五龙金矿脉岩对金矿体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五龙金矿矿体与各类脉岩的同源性入手,结合矿区成矿构造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系统阐述了脉岩与金矿体的相互制约关系及成生机理,总结了各类脉岩对金矿体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7.
早子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三叠纪浅变质细碎屑岩和印支晚期的中性岩脉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为多期热液叠加成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不同断裂交汇处、断裂构造局部引张地段,往往是金的矿化富集部位。本文对矿区矿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可作为在该区域寻找类似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脉金矿体侧伏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友库 《黄金地质》1996,2(2):36-40
从构造解析,构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物理学,岩石矿物学,地质类比等方面探讨脉金矿体测伏的研究方法,并阐明其在岩金勘查和矿山开采中的应用,以提高脉金深部勘探工程和采矿坑道工程的设计中率。  相似文献   

19.
脉状金矿床的综合找矿信息—以白乃庙金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乃庙金矿床由石英脉型矿体和围绕石英脉两侧产出的蚀变岩型矿体组成。以其为例,从矿床学、构造学、找矿矿物学和勘查地球化学四个方面开展了脉状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提出了以下找矿信息。①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富含金;②主控矿构造与其它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有利成矿;③同一样品中同一晶形黄铁矿存在二组截然不同的热电动势值时,预示下部有盲矿体;④具有Hg、F或As、Sb等前缘晕元素强或较强异常,并叠加Au、Ag等成矿元素弱异常时,预示深部存在盲矿体。按上述方法进行的预测已得到若干实例的证实。  相似文献   

20.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主要受到3期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分别是印支期(T2-J1)、塔木兰沟期(J3)和上库力期(K1)。印支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北西南南东向,该期应力场在区内形成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剪切带走向0~20°塔木兰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形成了区域上极为发育的两组共轭剪节理,其走向分别为66~90°和320~340°上库力期的主压应力方位为北北东南南西,它使塔木兰沟期的两组共轭节理复活,形成劈理带、逆断层等。本地区金、铅锌矿点、矿化点或矿化异常区较多。矿(化)体产状与塔木兰沟期、上库力期构造特征相吻合,它们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塔木兰沟期、上库力期强烈的火山作用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当时具有良好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说明该地区中生代的主成矿期为塔木兰沟期和上库力期。本区已知的金矿(化)点、砂金矿点均位于两条韧性剪切带附近,所以两条韧性剪切带附近是本地区金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