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地质学已成为当今地学中引人注目的学科,对其研究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提出环境地质学是指研究自然地质作用(条件、因素)及人类活动引起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自然物理地质作用、自然化学作用(地球化学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地质学——21世纪新兴的地球学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到由于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元素重新迁移、重新富集和重新沉积的过程,对于生命和人类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还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内容:(1)生态环境地质可容负荷研究;(2)监测研究;(3)预警研究;(4)修复研究;(5)实验研究;(6)虚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友贵 《湖南地质》1994,13(2):127-129
第二讲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发展1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历史状况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地球,因而地球环境,是环境科学的最基本内容。在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分工有利于单学科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各学科减少了联系、互相渗透、促进的功能。特别...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质学是随着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断加深而形成和发展。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环境地质工作,未来环境地质学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环境地质学研究是可 展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质学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地质学是随着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断加深而形成和发展的。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环境地质工作,未来环境地质学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环境地质学研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和改善的新学科。它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学、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和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三个分支,并不单指研究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的次生环境水文地质学。  相似文献   

8.
李长生 《地球化学》1975,(2):111-113
环境地质学是适应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主题为现代自然环境中各种地质因素对人类与生物的影响,并以此而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枝,与其他地质学科有所分工。它运用了地学中宏观区划的思想和微观物质追索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认识地壳物质与生命物质相互作用和联系,个体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5-918
1972年刘东生先生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观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5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的3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Kozlovsk  王辉 《世界地质》1991,10(1):176-178
人类的工业活动已成为改变环境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首先是改变岩石圈(地质环境)上部的环境。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条件,及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人类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工程地质中的危险工序被激活。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在自然和技术因素作用下地质环境变化的预测,技术因素影响的确定,和这些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巳成为现代地质学中的主要的地质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地质介质内的技术因素产生了复杂的地质条件,野生动植物王国,危及工程建筑,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地球生态学范围内的调查正在展开。在地质学和生态学之间出现了一门新科学趋势,它研究生命物体之间,包括人类和地质环境之间的规则,在一系列的地球生态学问题中存在着一些趋势,它要求人们在区域上进行达到州际水平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采煤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开采活动为人类活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地表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给人类活动甚至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展对由煤矿开采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研究。本文综述采煤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环境水文地质学及环境学发展的方向,指出该研究存在的问题,给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地质学是由本文作者提出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社会学和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地质学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普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作用于地球的广度、深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对地球表层地质体的作用频繁而强烈,其积累起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效应日益显著,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门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新学科———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环境地质学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2,22(6):589-594
1972年刘东生院土撰文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正式成立,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学学术观点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0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了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和界面机理3个发展阶段,研究重点是典型区域环境演化的发生学原理,谱系特征以及健康和生态效应,云贵高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显示出青藏隆起对周边现代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其基本内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份,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新发展。近年来,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不同观点和见解,工作上出现各种误会。所以,环境工程地质学仍然处于发展中的萌芽阶段。为此,作者根据若干年对环境工程地质的探索实践,仅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进行一些粗浅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变化与人类活动与生存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环境地质学的广泛应用,现已产生了许多应用型的环境地质学分枝,煤田环境地质就是其中之一。 1 煤田环境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产生了各种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矿井排水、疏干可引起地面变形,井干涸泉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水倒灌,诱发地震,矿井水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80年代以来一门新兴的独立分支学科。目前正在发展之中,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尚有待完善与研究,许多认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提高。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孙玉科,许兵,李毓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5~18日在兰州召开。该会的会议文集选编了52篇论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工程地质学...  相似文献   

20.
徐友宁 《地学前缘》2005,12(2):122-122
人类的活动成为矿山最活跃、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催化剂”,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迫切要求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破坏或恶化的矿山地质环境必然制约矿业正常生产、危及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矿山环境地质学是一个集地质学、采矿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而成的、专门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的一门朝阳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