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史话小溪驰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及所存八架珍贵铜制古仪使所有来访者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其实古观象台还有两架铜制仪器,即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它们的历史鲜为人知。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云南天文台新研制的一种基于通用CCD观测的天体测量望远镜。介绍了多功能天文经纬仪的图像处理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功能算法两个方面说明了整个图像处理系统的实现流程和工作方法。介绍了星像搜索算法、定心算法和VC++程序设计的流程图。给出了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以及恒星像、人造星像和轴准直星像3种星像的定心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使用跟踪打印经纬仪观测人造卫星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用多项式拟合来评定该仪器的动态精度并给出取定多项式项数的三条原则,最后就我国70001和71004两颗人造天体的观测资料,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II型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为了满足利用多台仪器组网监测本地铅垂线变化信息的需求研制的一种地面天体测量仪器。仪器的图像采集系统使用3台非制冷CCD作为采集终端,工作在外触发模式,利用望远镜控制系统提供的外触发信号按照观测时序触发相机。介绍了望远镜的具体工作模式,对图像采集系统的工作流程给予说明;介绍了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框架和涉及的主要编程方法;给出了图像采集系统的软件工作界面和所采集的图像,并对拍摄的恒星像成像质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为我台人卫观测的打印经纬仪配套而研制的记时仪的性能.说明了单片机的应用推动天文仪器的更新换代.为观测质量的提高和资料处理自动化,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深空天体摄影作为天文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被普遍应用在广大爱好者的天文观测中。看着动辄数万元的高级赤道仪、望远镜(AP0)、天文CCD(冷冻CCD)、自动导星系统。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犹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及。那么,一架简易的赤道仪、一支普通的天文望远镜、一部廉价的入门级单反相机,这些简单的器材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深空天体摄影吗?可以,完全可以。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改造和精细调试与操作、以及精心的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云南天文台新近研制的一种基于通用CCD观测的天体测量望远镜。在这台新型望远镜中,用两个模拟相机分别测量仪器的水平差和高度轴的准直差。当望远镜工作时,望远镜控制系统发出两路触发信号.一路控制数字相机,另一路控制两个模拟相机。两个采集卡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工作在外触发模式。介绍了望远镜的转轴观测模式,主要包含转轴前和转轴后两个观测阶段,采集图像的时刻和数量是由外触发信号控制的。介绍了硬件结构图。说明了软件编写的流程和实现方法.并且对系统中涉及的主要程序算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图像采集软件的编写采用VC++和SaperaLT。给出了采集系统软件的工作界面及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的图像.并对数字相机拍摄的恒星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代八架天文仪器修复工程始末崔石竹,肖军北京古观象台上陈列的八架古天文仪器,制作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明清之际正处于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八架铜制仪器在造型、花饰和工艺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天文仪器的特色,而在刻度、...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赤道仪     
相信各位对赤道仪都不陌生。赤道仪其实是天文望远的专用座架和观测天体的好助手,就让我详细地讲解它的构造和功能!望远镜座驾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中国科学院7 个天文台站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测算结果。根据经纬仪的光学和机械构造, 提出一种有10 个误差参数的经纬仪静态系统差模型。又根据星表中的恒星沿赤经基本均匀分布的特点, 提出一种快速查找指定恒星的方法。对于《中国天文年历》中所载的1218 颗恒星的星表, 使用这种快速查找方法, 平均只需查找4 次即可。  相似文献   

12.
7个天文台站人卫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中国科学院7个天文台站经纬仪静态系统差的测算结果。根据经纬仪的光学和机械构造,提出一种有10个误差参数的经纬仪静态系统差模型,又根据星表中的恒星沿赤经基本均匀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查找指定恒温的方法。对于《中国天文年历》中所载的1218颗恒星的星表,使用这种快速查找方法,平均只需查找4次即可。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12,(1):51-51
2011年12月10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科协天文学社在体育馆的阶梯平台上举办了第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月全食观测。这次我们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文爱好者苏晨和他的好朋友张岭,并且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本次观测我们的器材有两个双筒,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三个单反相机,另外还有一套夜光星板,一张活动星图。  相似文献   

14.
一.黑子观测中国科学院佘山观象台的太阳黑子观测,在1952年内,仍如往年一样经常进行。观测结果,除已见于太阳自转周期各次观测记录分送有关研究机关之外,兹综合1952年全年的观测情况,再做一个总的统计报告如下: 观测仪器是利用本台的小赤道仪,物镜的口径是10.5厘米,焦距长1.47米,从目镜到投影屏之间的距离是335毫米,日轮投影像的直径成16.5厘米,倍率是12.7倍。测定黑子群的日面经纬,所需之要件是从1952年天文年历中取出。下面载列太阳自转周期的序数,(根据Carrington氏自1853年11月9  相似文献   

15.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1597年3月15日,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在汶岛做了最后一次天文观测,就永远告别了他曾经生活工作过二十一年的传奇小岛。第二年,他完成了《新天文仪器》(Astronomae instauratae mechanica,1598)一书,用文字和插图,记录了曾在汶岛天堡和星堡两座天文台中使用过的17件天文仪器。其中有一幅关于墙式象限仪的插图。墙式象限仪是第谷最常用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它安装在一面正南北向的墙上,黄铜制成的四分之一圆周,半径超过6英尺,刻度精确到10”。圆弧上装有一个观测天体用的瞄准器,左侧(南面)墙壁上有一个观测孔,瞄准器正是通过这个观测孔来观测天体的高度。圆弧内,第谷在象限仪旁,手指观测孔,脚下趴着忠实的猎犬,他身后墙上壁龛里,陈列着一个精巧的天球仪,壁龛两旁,分别挂着赞助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ckII)和王后索菲亚(Sophia)肖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的观测能力,叙述了该仪器观测的课题目标:为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提供充分的观测数据,为建立动力学参考架和太阳系动力学研究提供天然卫星和小行星的高精度数据,为银河系结构和运动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为某些天体物理课题研究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地球动力学和天文地震研究提供基本的测量数据。将来编制观测纲要时,会兼顾到这些方面的需要,合理安排,以求充分发挥该仪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产GDJ型人卫跟踪经纬仪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几种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GDJ打印经纬仪经光电改装后的系统特点及新的观测方法,并由此而获取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际紫外探测者”(IUE)把七十年代的紫外观测推上了顶峰。也许是IUE太过成功。导致八十年代该领域的航天活动相对沉寂。这十年里,唯一一颗成功的紫外卫星是苏联和法国合作的“天文1号”(Astron-1)。该卫星于1983年3月23日发射,工作到1989年夏天。其主要仪器是一架80厘米口径的紫外望远镜,同时兼顾X射线观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载天文台开启了新的紫外观测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