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锜 《地震学报》1988,10(1):49-57
利用菏泽地磁台二年半时间内198个地磁短期变化,首先用快速傅里叶变換法求出其离散傅氏谱,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其转换函数。分析表明,尽管转换函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计算方法引起的一定误差的影响,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是明显的。通过与某些干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检验认为,这一异常变化可能是与这次地震有关的前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菏泽地磁台距菏泽5.9级地震仅15km,是总结地磁转换函数异常变化的震例的极好机会,所以这项研究工作非常有意义.读完文献[1]后,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在一般情况下,菏泽地磁台的感应矢量是否会那么大?从图5及图6可以看出,虽然A_i,B_i不大,但A_r及B_r却很大.由A_r及B_r组成的实感应矢量(real induction arrow)的模大致上  相似文献   

3.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亚)地磁台链建设及其观测与国际地磁卫星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东亚)地磁台链的漠河,北京十三陵,三亚和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及其观测研究做了较系统的总结,北京地磁中心,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是中国首批实现了数字化的地磁台,为中国地磁台链参加了国际地磁卫星(INTERMAGNET)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对国际地磁卫星台网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喀什地磁台旧址由于受到环境的干扰,将搬迁至新台址观测,为了延续观测资料,对新旧台址进行了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并行观测的相对观测数据、绝对值数据以及绝对观测基线值精度的分析,经过对两测点D,I,F,H,Z地磁要素的比较,认为新旧台址观测的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点位差校正,可将新旧测点的数据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7.
文安地震前后的转换函数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周期向比较长的周期迁移,而泰安地磁台的转换函数参数没有出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8.
江苏高邮地震台地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80年至2002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江苏及邻区ML5.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地磁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并对其内检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分别在漠河地磁台,北京怀柔地磁脉动站和三亚地磁台开展了地磁脉动的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3月9日07:00LT至11:00LT日全食前后漠河地区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并对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做了较深入的人。  相似文献   

10.
大连九龙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连九龙地磁台台址勘选、建筑材料磁性检测、台站建设以及观测数据精度等方面着手对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5.9级地震。其地震类型基本属孤立型。这次地震有下列特点:无直接前震,余震次数很少且能量衰减快;余震震源位置集中且早期余震有成组成对出现现象;等烈度线畸变,内圈等烈度线有北东和北西两个长轴方向。本文还对这次地震的性质,破裂方式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航磁资料和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对菏泽震区的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计算出震区枧磁化强度分布图、基底磁性界面埋深图和居里等温面埋深图。结果显示东濮凹陷基底磁性界面深达12km,下部居里等温面上隆,凹陷内被弱磁性物质填充。地震发生在凹陷附近视磁化强度、基底磁性界面、居里等温面的变异带上。  相似文献   

13.
龚绍京  杨桂君 《地震学报》1991,13(1):113-120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r,Br 和正交相部份 Ai,B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震前后上述参量的数值减小.   相似文献   

14.
穹状隆起与菏泽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曾在1937年发生过7级地震。从卫星影象中读出,震中区有着环状水系的分布,另从该地古地理的演化、深部、浅部构造、大地热流值、地面形变测量、地震活动、震前水位上升等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菏泽地震是发生在构造上升、穹状隆起的中心(或近中心),是中心部位破裂的结果。震害除受构造控制外,浅层结构与潜水埋深也有很大影响,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砂土液化,不同于强震所造成的液化类型  相似文献   

15.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沂水泉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水泉位于山东省沂水一汤头断裂带上。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的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对最小二乘法为建立模型的判据,用动态灰箱分析法拟合并推估观测系统的变化。在分析中用了四个状态变量:长趋势成分L(t)、年周期变化成分P(t)、降雨影响部分R(t)和随机变化部分S(t)。经过分析表明,沂水泉氡的长趋势部分1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大量地电资料的分析,发现深埋电极进行地电观测,能够排除表层干扰,突出地震异常。本文利用深埋电极的地电观测资料,总结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电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1937年菏泽7级地震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维空间角度,从菏泽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场、震源闭锁形式和地震玻裂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菏泽地震的成因。提出了断裂空间交汇闭锁模式和共轭破裂发震机制,分析了菏泽地震发生在聊考断裂的东侧、濮阳——开封上地幔隆起东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格点尝试法求解的小区域平均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源附近及其外围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震前震中附近约3°×3°范围内小震应力场有异常变化,开始出现时间为震前5-6年。主要表现为主压应力轴P轴向大区域应力场方向“集中”继而“转向”、恢复-发震的变化过程,主张应力轴T轴仰角和矛盾符号比也出现时间上大体同步的变化,且震源附近与外围区变化特点不同。反映了震源附近复杂的物理过程及源区与场区应力场的动态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