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白菜生长一秋,供冬、春半年食用,它产量高,耐贮藏、耐运输,但多病害,产量不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当遇适宜气象条件大白菜就丰收。反之,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而在栽培管理上又不能适时地创造或改变小气候环境,就造成减产。崂山城阳青大白菜驰名于国内外,有一个很长的盛产过程,由于种性退化不抗病近于夭折。近年来辗据减产的教训,总结、探索出气象与栽培管理条件对大白菜生长影响的关系,从而使全区的大白菜由夭折转复兴。  相似文献   

2.
1988年山东大白菜病害严重流行,其主要征状表现为“孤丁病”与“软腐病“。全省大白菜发病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70%左右,总产减少1/3,市场供应不足,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一般而言病害的发生取决于3个条件:一是有大量菌源存在;二是大白菜处在最易染病的生育阶段;三是有适宜病菌生长,繁殖的气侯条件。本文将着重分析1988年气象条件与三者关系,以及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探讨病害大流行的原因,以便找到这种气候年型下减少损失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豌豆,又名寒豆、麦豆。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的豆类作物,世界上凡能栽培大、小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栽培豌豆。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户豌豆栽培积极性日益提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青田县统计局资料,全县1981年栽培豌豆1911亩,1988年扩大到5400多亩,约为1981年总面积的3倍。但是,亩产低,产量一直徘徊在6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1986年只有75公斤,最低亩产1987年只  相似文献   

4.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大白菜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呼和浩特市郊区大白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关键期,然后利用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预测1992~2004年大白菜丰欠年景,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田七是我区名贵药材,由于对环境条件要求特殊,因此在我国的分布不广,多集中在北纬23—24度区域,其中以广西、云南省的分布较多,我区主要区有靖西、德保、那坡等县,自七十年代中后期,田七在柳州北部山区(融水县等地)引种栽培成功并取得较大收益。  相似文献   

7.
1992年我所在白云山基地种值的番茄,虽然获得亩产一千多公斤的产量,但是由盛夏的高温、干旱引起的病害,使产量没有达到高产水平,品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番茄病害的种类、形成的原因,以及减轻病害的防治办法,对提高番茄的产量和质量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晋中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秋末初冬的雨雪天气对冬菜的储存和收获影响较大。尤其是1993年11月7号的一次降水和强降温过程,烂掉了几十亿公斤的大白菜。本文对1972年 ̄1994年秋末到初冬≥1mm降水进行分析归纳,分为两大类,一种为西来冷锋型,第二种为河套锢囚锋。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我国特产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广西是全国油茶主要产地之一。 发展油茶不与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我区山多田地少,粮蔗占用了大量耕地,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群众吃油水平,须要大力发展油茶生产,走食油木本化道路。 目前,油茶平均亩产普遍很低,大小年十分悬殊,除与栽培管理有关,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据我站的试验研究,夺取油茶丰收,必须考虑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邹平县1993年夏季气象条件与玉米叶斑病马焕香(邹平县气象局·250200)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长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已在不同地区多次流行成灾。70年代美国小叶斑病大流行,减产165亿公斤,损失产值约10亿美元。邹平县1993年大叶斑病普遍发生,其...  相似文献   

11.
3—5月的春寒,是我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1970年以来,在我区多次发生。其低温冻害主要影响山区三县夏粮作物。如发生春寒的1970年和1974年,山区三县夏粮总产分别比上年减少1600多万斤和5400多万斤;平均亩产分别比上年减少18斤和62斤。因此,作好春寒预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区域性春寒年的环流形势。探讨了发生春寒年的超长期气候振动背景和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以农谚为线索,分析了春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种植中稻,把中稻作为三熟制改制的中心环节来抓,这是我区耕作制度改革大见成效的一项有力措施。1977年我区种植35万多亩中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一批亩产超400斤的大队,超500斤的生产队,超700斤的高产田。事实证明,大力发展中稻,确实是巩固和发展多熟制,高速度发展我区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发挥中稻优势,本文拟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我区中稻高产的自然潜力。 我区中稻生产季节主要是在6—8月,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3.
马荣田  田珏 《山西气象》1999,(1):28-28,41
地膜覆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它从1996年在我区试验、示范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至今仍方兴未艾。地膜覆盖由平川到山区,由蔬菜到粮食作物,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到1997年,我区覆盖栽培面积已达到1153万亩。较1986年增加了34倍,其...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大白菜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张京红,孙伟(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6)大白菜是西安市主要秋菜之一,产量高,成本低,耐贮运,供应期长,有"一季生产半年供应"之说。近26年,西安市大白菜最高亩产达5418kg,最低亩产仅2507ha,波动很大。影...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是我区天气气候变化十分特殊的一年。其主要特征是:全疆年总降水量是近40年来最多的一年,气温正常且距平为正值,冬雪多但入春无强天气;春夏降水特多,局地暴雨频繁;秋季多连阴雨;初冬寒潮特强。这种天气气候给我区带来了夺取连续第10个丰收年的有利的气象条件,但也造成了一些灾害,提出了抗灾保畜、防洪抗  相似文献   

16.
近年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推动我区粮食生产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根据丽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和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的多组合、多点试验示范资料,得出威优35作为早季栽培高产、稳产性能好。本文以威优35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主,分析探讨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的气候适宜性,为双季杂交稻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双季稻栽培,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沿海经济改革开放区,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居广西前列。但是,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稻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增产年与减产年几乎各半,交错出现,高而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比,平均相差103.3公斤,最大相差220公斤。因此,找出原因及其对策,是玉林市水稻高产稳产综合开发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系统分析了玉林市早晚稻单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应用“反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秋冬大白菜生产是解决贵州冬春叶菜淡季供应的关键,受冬季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冻害制约着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研究贵州秋冬种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可为大白菜低温冻害的灾害预警、种植区划和反季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试验研究以贵州省普遍种植的大白菜品种"鲁白六号"为试验材料,在莲座期将其置于人工气候室,设置5个不同的恒定低温,根据自然条件下低温天气过程气温日变化规律设定4个动态低温变化,分别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探讨冻害与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莲座期长时间低温冻害临界温度是-4℃,持续时间为10 h。动态低温轻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2~0℃,持续时间2 d以上;动态低温中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1-2 d;动态低温重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2-3 d;动态低温极重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6~-4℃,持续时间2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龙岩地区森林火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沂金 《气象》1984,10(1):16-17
闽西林区是福建省主要林区之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半年潮湿温暖多南风,冬半年干冷少雨多北风。林木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是槠栲类阔叶树。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半年(10—3月),每年起火上百次。实践证明,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象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我区实际森林火灾与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森林火灾的气象因子,提出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历年种植大白菜面积约二万亩左右,每年除自销外,还可外销6万吨.大白菜性喜冷凉气候,在石河子全生育期只有80~90天时间,生长时间短、且季节卡得很死.所以,大白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 一、石河子的气候生态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石河子大白菜在一般年份亩产3吨左右,但因气候、栽培技术、病虫害、品种等原因,其产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和1986年由于气候反常,主栽品种“小包心”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