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会昌地区位于南岭北部,该区出露有富城岩体和珠兰埠岩体,其中后者的研究程度低且时代与成因方面存在较多争议。珠兰埠复式岩体包括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分别形成于印支期(228 Ma)和燕山晚期(135~133 Ma),而富城复式岩体的主体和补体花岗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对珠兰埠主体与补体花岗岩开展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富Si、Al、K,低Ca、Mg,属弱过铝-强过铝质,富集Rb、Th、U而亏损Sr、Ba、P、Ti、Eu等元素,∑REE(平均值165×10-6)和Zr+Nb+Ce+Y含量较低(350×10-6),表明两者均为S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7Sr/86Sr)i值大于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别为0.715 6~0.726 0和0.710 5~0.716 4),但εNd(t)值基本一致(-10.0~-7.0),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εHf(t)值分别为-12.9~-7.7和-15.1~-10.5,tCDM分别为2.0~1.7 Ga和2.1~1.8 Ga。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复式岩体可能源自古元古代的混合源区(变泥质岩为主,夹少量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而成,印支期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富城复式岩体均形成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挤压构造背景,而燕山晚期珠兰埠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2.
韩娟 《地质与勘探》2011,47(2):284-293
黄峰岭铀矿隶属我国著名的鹿井铀矿田,其铀矿产与区内高铀含量的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本文对矿区出露的肉红色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锆石的结晶年龄为235.4±1.1 Ma,说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印支期.该印支期的岩体被后期燕山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相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红山子岩体的主要侵入期次和侵入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厘定,明确了红山子岩体为复式岩体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红山子复式岩体由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组成;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粗粒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3. 6±1. 2 Ma,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51. 4±1. 1 Ma,与周边火山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年龄一致,属晚侏罗世早期;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31. 5±1. 8 Ma,花岗斑岩年龄为133. 3±1. 4 Ma,与侵入红山子盆地的花岗斑岩的年龄一致,属早白垩世早期。因此,红山子岩体是由燕山期2个相隔20 Ma的不同期次侵入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研究表明,红山子铀矿床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暗示复式岩体早白垩世早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找矿部位,并得到了铀矿勘查实践的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尹光侯 《地质与勘探》2009,45(4):385-394
产于中甸印支期火山一岩浆弧北东缘的燕山期热林复式岩体,从早至晚边部到中部划分出主期由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边部补充期二长花岗斑岩5个侵入体组成的同源岩浆细粒→中粒→斑状结构演化系列.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总体反映为同熔型花岗岩特征.在复式岩体Ⅱ号侵入体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黑云母Ar-Ar同位素等时年龄81.7±1.1Ma,坪年龄82.01±0.86 Ma,属燕山晚期侵入体.铜钼矿主要产于晚期侵入体中,边部细粒花岗岩和角岩内带具有细脉状黄铜矿、团块状辉钼矿化;中部发生二长花岗(斑)岩热液蚀变充填交代辉钼矿化--辉钼矿石英细脉、中粗晶浸染状;以及沿裂隙发育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交代辉钼矿化,构成燕山期花岗斑岩铜钼成矿亚系列.成因类型:蚀变花岗斑岩、石英脉型和角岩型3种,指示了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类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的再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地质大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中及其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上,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云英岩(或云英岩一石英脉)型。该复式花岗岩可划分为主体(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补体(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和晚期侵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采用锆石SHRIMPU—Pb法,获得主体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30.4±2.3Ma(MSWD=1.6)。本文通过对课题组及前人其它测年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锡田复式花岗岩主体、补体和晚期侵入体分别属于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界牌W-Cu矿床产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矿集区最大的矽卡岩型W-Cu矿床。矿区出露的主要岩体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浅色花岗岩体,矿区外围则大面积出露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化产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灰岩捕虏体矽卡岩化带中。黑云母花岗岩发育花岗岩型钨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及从岩体至外接触带蚀变矿物组合显示形成温度逐渐降低。这些现象表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矿床具有紧密成因联系。本文获得矿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22±11 Ma,428±7 Ma,410±7 Ma,表明界牌W-矿床及区内主要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本文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报道的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和华南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W-Mo-Cu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U矿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华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分布广泛、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加强华南加里东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湘东钨矿三类花岗岩系统的岩矿鉴定和探针分析,确定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的长石为碱性长石,钠长石An5,大多数样品An3;而印支期花岗岩的斜长石An=10~15,为更长石。因此,确定邓阜仙复式岩体的岩性,分别为印支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早期的中粒斑状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也显示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明显不同于印支期花岗岩,具有富硅、偏铝、富钙碱等特点,燕山早期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和南岭地区与脉型钨矿有关碱长花岗岩一致。成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前人对邓阜仙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黄卉等,2013)、岩体地球化学(Zhou等,2015;蔡杨等,2011)及与矿化关系(毛景文等,2011)等研究工作,确定其为印支期、燕山期多阶段的复式花岗岩体,均为重熔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体呈岩基产出,主要岩性为似斑状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等;燕山期花岗岩体则呈不规则岩株、岩脉产出,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新近研究显示印支期岩体的边缘局部也发育岩株和岩枝,两期岩体表现出相似的岩石结构,均发育似斑状、粗粒-细  相似文献   

9.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5,61(4):913-924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定了闽西南上杭溪口复式岩基部分岩体中锆石的U-Pb年龄:田坑里片麻状变晶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为452.6±7.8 Ma,磜角里中粒花岗分别为161.2±2.9 Ma和168.6±3.7Ma。综合前人年龄资料研究显示:闽西南上杭地区溪口复式岩基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基,至少经历了3个较大的岩浆活动侵入期,即溪口复式岩基形成经历了440~460 Ma的加里东期,274~394 Ma的华力西期和120~169Ma的燕山期3个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时期,燕山期又可分为120~148 Ma和148~169 Ma的中晚期。加里东期形成了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华力西期形成了似斑状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燕山期形成了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其中120~169 Ma为溪口复式岩基岩浆活动主要时期,与中国东部大规模燕山期岩浆活动一致,成岩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湖南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郧  蔡锦辉 《地球学报》2004,25(2):239-242
芙蓉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湘南的骑田岭南部。岩浆岩的含矿性普遍较好,一般都高于地球同类岩石的平均值,各花岗岩岩体的稀土特征相似,稀土配分曲线显示从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再到自交代现象发育的细粒花岗岩,δEu亏损逐渐加剧。同位素年龄资料证明,芙蓉矿田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矿田综合信息反映出矿化可能与细粒花岗岩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1.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钻探工程揭露到较多细粒花岗岩岩脉,部分岩脉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区内两组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2.9±1.9 Ma(MSWD=1.8)和244±2 Ma(MSWD=1.4)。结合细粒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Pb定年结果,证实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文结合粤北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区域铀成矿特征,对高坪地区铀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印支期,诸广山南部先后广泛侵入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多沿断裂发育;(2)至燕山晚期,沿断裂侵入基性脉岩;(3)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与基性脉岩叠合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19)、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27)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57.1±1.1 Ma(MSWD=0.55)和153.7±1.2 Ma(MSWD=0.55),属燕山早期。同时,获得云英岩型锡矿石中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48.1±2.1 Ma(MSWD=0.52)。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属南岭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高峰期(160~150 Ma)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大埠复式花岗岩体位于赣南腹地,是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岩期次及成岩成矿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定了该岩体的成岩时代,结果表明:其东南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430.0±1.1)Ma,西北体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52.7±1.1)Ma。东南体虽对内外接触带铀矿的矿质来源有所贡献,但与西北体形成时代相差甚远,并非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西北体与内外接触带的钨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成因联系密切。矿集区内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以燕山早期尤其是158~153 Ma的花岗岩浆活动对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音诺尔公花岗岩体TI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东南部的巴音诺尔公花岗岩体,地处华北陆块西北缘,霍尔森-查干楚鲁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内。岩体整体上受NEE向构造控制,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种岩石类型组成。采用TI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巴音诺尔公岩体不同位置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304.7±2.8Ma和289.0±3.8Ma,属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结合前人资料,提出巴音诺尔公岩体至少存在2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石炭世(304Ma)和早二叠世(289~272Ma)。  相似文献   

15.
湖南瑶岗仙复式岩体的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顺庭 《地质与勘探》2011,47(2):143-150
瑶岗仙复式岩体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于南岭花岗岩北带,它是瑶岗仙钨矿床的成矿母岩.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岩石学特征将瑶岗仙复式岩体划分为三个期次的侵入岩,即第一期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第二期的细粒斑状花岗岩和第三期的石英斑岩.对瑶岗仙复式岩体进行锆石SHRIMP定年,分别得到三期岩体的年龄为155.4+2.2Ma(MSWD=0...  相似文献   

16.
王少怀 《地质论评》2013,59(5):885-892
福建武平十二排铝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的又一处铝矿床.钼矿化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与新元古界楼子坝群、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5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149.7 ~ 152.8Ma,等时线年龄为(151 ±2) Ma,略晚于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由此认为十二排钼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闽西南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约160 ~ 145 Ma)和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约105 ~90 Ma)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中生代邓阜仙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2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邓阜仙岩体是侵位于印支期(222.9~225.7Ma)和燕山期(151.1~159Ma)的复式岩体。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有高的SiO_2含量、高的A/CNK值,含过铝质白云母、堇青石等矿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明显亏损Nb、Ba、Sr、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邓阜仙岩体具低的ε_(Nd)(t)值,~(176)Hf/~(177)Hf值小于球粒陨石的值。综上认为,邓阜仙岩体印支期、燕山期为S型花岗岩,源区分别为古元古代地壳贫粘土质岩石、富粘土质岩石部分熔融。研究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下,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则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作用下形成。  相似文献   

18.
湘南荷花坪锡铅锌矿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仙岭花岗岩侵位于印支期.过去一直认为荷花坪锡铅锌矿为印支期矿床,与王仙岭岩体有关.经多年的野外考察和钻孔资料研究发现,荷花坪地区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其岩性不同于王仙岭花岗岩.本文选取钻孔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利用La-MC-ICP-MS法对其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U-Pb年龄为(157.1±0.8) Ma,显示其为燕山...  相似文献   

19.
利源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源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粤赣二省交界部位,处在"粤北乐昌-连平钨锡铅锌成矿带"的南东段,主要由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和细粒黑云母钾(二)长花岗岩(补体)组成,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应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U-Pb法,获得前者的成岩年龄为(227.2±4.4)Ma(MSWD=3.4),属于印支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特征分析,认为补体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0.
姚远  陈骏  陆建军  章荣清 《矿床地质》2013,32(3):467-488
对湘东锡田岩体进行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2个第一期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20.9±0.6) Ma及(220.7±0.7)Ma;第二期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4.4±0.7)Ma.两期花岗岩均为高钾、富碱、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U、Th,亏损Ti、P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的104 Ga/Al,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略富集轻稀土元素,Eu异常较弱;燕山期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Eu异常显著.Hf同位素研究显示,两期次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εHf(t)(-4.91~-11.04),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1.6~1.8 Ga,与华夏地块古老的变质基底年龄一致.因此,锡田岩体是华夏地块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锡田A型花岗岩复式岩体的确定,对于研究湖南东部在中生代印支、燕山两期构造事件中所处的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华南地区存在印支期A型花岗岩钨锡成矿作用增加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