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阳铜矿床(又称九曲湾铜矿床)位于湖南省沅麻盆地中段南部,其南部靠近雪峰山,开采历史悠久,是一类十分罕见的产于砂岩中的自然铜矿床。含矿岩系主要为上白垩统锦江组,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少数为短距离内尖灭的透镜体,严格受灰白-灰绿色砂岩控制;矿化主要以胶结物产出,自然铜占总资源量的90%左右。测试了麻阳铜矿不同工作面的红色粉砂岩、自然铜砂岩(矿石)、辉铜矿砂岩(矿石)及自然铜、辉铜矿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物组合特点认为,与Cu有较强正相关的Fe、Ag、As、Ba、Sr等元素对矿化形成条件有指示意义。铜矿化的形成与成岩期热液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流体可能来源于低温、弱还原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粒度分析广泛地用来研究沉积物(岩)成因和形成环境。为了考察矿床沉积环境,予测找矿方向,为此我们在研究“麻阳铜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过程中,对麻阳铜矿含铜岩系白垩系下统第三组岩层一含铜砂岩,进行取样,采用簿片显微粒算法视长径线计抽样做粒度分析研究。终与国外现代的砂质沉积物进行综合对比,认为含铜砂岩属网状河水上三角洲相、储矿有利空间为三角洲相砂体前缘变窄部分。 1 区域地质概况矿区位于东南地洼区沅麻地洼的东南缘。区内广泛出露的地层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系,由白垩系下统和第三系组成。矿区白垩系下统分为四组: 第四组中上部为一套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和波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勐腊县道班河铜矿床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最南端,思茅-新山铜铅锌成矿带南部,为勐腊南坡铜矿床的南延部分(吕晓宏,2011;范昆琨,2013;李波等,2013a,2013b)。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曼宽河组(K2m)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为矿区铜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E1m)地层出露较少,主要为钙质粉砂岩、泥岩与褐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该层产出有丰富的膏盐层。矿区构造主要有金厂河-尚勇背斜,呈南北向展布,中部被  相似文献   

4.
云南砂岩铜矿主要集中分布于滇中、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中,储量居国内同类矿床之首。金都铜矿地处滇西地区宁蒗县与攀西地区盐源县交界部位,矿区大面积出露峨眉山玄武岩,为砂岩铜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后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低洼盆地(向斜)等有利地势。表生作用下,含铜物质挟带泥沙被搬运至内陆盆地汇聚,形成铜矿床或含矿层位。形成隔绝氧气和阻断水力联系的泥质盖层后,含铜溶液在孔隙度大且水力联系好的砂岩中持续迁移,铜离子叠加富集,形成砂岩型工业铜矿体。本文在野外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金都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该区铜矿勘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蝉战河铜矿床具有典型的砂岩型自然铜矿特征和玄武岩型自然铜矿特征。本文在分析铜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蝉战河铜矿床的总体特征,分析该矿床的矿床成因,并建立其成矿模式。最后与典型的美国基韦诺自然铜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对比,对滇黔地区玄武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砂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萨热克铜矿位于托云中新生代拉分盆地西南缘与东阿赖褶皱带之间的次级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矿床受NE向向斜构造和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白垩系特定的层位和碎屑岩建造中。根据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和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认为该区具有中一大型铜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砂岩型铜矿床(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床广泛发育于滇西兰坪盆地内。经典的砂岩型铜矿床成因模式认为该类矿床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沉积盆地内,但兰坪盆地内的砂岩型铜矿床则产出于挤压背景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内,其成矿与地壳缩短密切相关。通过详细构造解析揭示成矿与构造变形的时空关系是理解挤压背景下铜成矿过程的基础。本文基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白洋厂砂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构造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白垩系经历了中新世东西向挤压变形,形成近南北走向逆断层+近东西走向掀斜-走滑断层构造组合;地壳缩短期间,在主要逆断层前锋(下盘)形成中新世含石膏层的小型周缘前陆盆地。铜多金属矿化发生在逆断层主破碎带或上盘次级破碎带内,赋矿围岩皆为白垩系。基于构造-盆地-矿体这一空间关系,结合矿石结构、区域地质特点,我们提出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源自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卤水,还原硫来自隐伏于白垩系之下的晚三叠统三合洞组中的还原性流体。始于中新世早期的地壳缩短在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中形成破裂构造,使得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中的卤水下渗、保存于晚三叠世地层中的还原性流体上升,而当两种流体在主要断裂破碎带内发生混合时,则发生硫化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大安山铁铜矿床位于宁芜断陷盆地中段。该矿床铜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于龙王山组火山岩及黄马青组砂岩的破碎带中;铁矿主矿体产于闪长岩体和黄马青组砂页岩接触带部位,矿体在空间上呈"上铜下铁"的分布特征。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分析,并将其与宁芜地区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大安山铁铜矿是一个兼具大平山式铜矿、白象山式铁矿的一个复合型矿床。在大安山矿区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威宁地区香炉山铜矿床位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3段(P3β3)顶部与宣威组(P3x)底部之间,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床。针对其含矿地层宏观地质特征与赋矿主岩矿物岩石学组构,本文以野外地质为基础,系统开展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赋矿主岩为岩屑粉砂岩的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绿泥石和碳质物等;赋矿主岩为火山角砾岩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铜、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其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等,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原生矿石可分为自然铜+辉铜矿+赤铁矿矿石、自然铜+黄铜矿+黝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矿石3种自然类型。根据矿物共生组合与相互穿插关系,本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自然铜→辉铜矿,表生期形成孔雀石、赤铜矿、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等矿物。  相似文献   

10.
陈松茂 《矿床地质》1984,3(2):85-93
一、地质特征 6241矿床位于武夷山新华夏构造带某断陷盆地西缘。盆地两侧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盆地内地层由一套白垩系紫红色砾岩、砂岩、泥页岩和花岗质含砾砂岩组成,不整合地覆盖于震旦系变质砂岩、千枚岩,板岩和石炭系的轻微变质细砂岩、页岩和煤层之上,盆地基底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是世界知名的超大型砂岩型铜矿之一。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对比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床与世界主要著名砂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成矿及赋矿的共同点。结果表明,世界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铜矿均形成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中;矿体的规模与形态取决于岩性-岩相条件;矿化类型均具有Cu-Ag矿化特征;均具有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滨海相、三角洲相、海湾-泻湖相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西南坳陷内乌恰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北缘,矿体赋存于新近系克孜洛依组(N_1k)与安居安组(N_1a)之中,圈定含矿层7条,铜矿体28条,Cu平均品位为1.12%~2.03%,矿床规模中型。含矿层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长7~13km,视厚度30~180m,产状与矿区地层基本一致,倾向330°~15°,倾角15°~40°。主要矿石矿物为孔雀石,其次为辉铜矿、铜蓝,少量硅孔雀石、自然铜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他有方解石、绢云母等矿物。笔者系统研究了该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并确定找矿标志,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吾合沙鲁铜矿为受氧化-还原障控制的砂岩型铜矿,后期受到轻微改造。该矿床的发现对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和成矿预测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麻阳九曲湾砂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左清 《湖南地质》2001,20(1):21-24
本文介绍了九曲湾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揭示了沅麻盆地白垩纪砂岩铜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荣魁 《福建地质》2015,34(2):118-124
玻利维亚波托西市岗鲁蒂约斯矿区位于南美洲安第斯成矿带中部。矿区内锡矿床主要产于近顺层侵入、缓倾的斜长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中,缓倾斜长斑岩内外接触带地层为白垩系上段紫红色粉砂岩与中段灰白色细砂岩、硅质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受地层控制的层状岩浆热液型锡石-硫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张道红 《云南地质》1997,16(1):68-75
云南砂岩铜矿,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中,储量居国内同类矿床之首,矿床中伴生的银,达大型规模,部分矿床中还伴生有金,可综合利用。1地质概况云南中生代红层主要分布在扬子准地台西线的滇中盆地及藏滇褶皱带南缘的兰坪~思茅凹陷带。矿床受一定层位控制,主要分布于佛罗、白玉系中,为一套下粗上细正韵律陆相碎屑岩建造。含矿岩石以含砾的中~细粒砂岩为主,少量为砂质砾岩、泥质粉砂岩、板岩。铜矿体主要产于浅紫交互部位的浅色层中。矿床受背斜构造控制,特别是穹隆构造,后期的断裂构造与铜矿及件生银的进一步富化有…  相似文献   

16.
矿区处于兰坪思茅盆地南部普洱中轴断裂上,含矿岩性为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长石石英砂岩,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沅麻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西缘铅锌矿点较多.矿床(点)类型为赋存于白垩系红层砂岩-砾岩中脉状铅锌矿,具有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石选冶性能良好等特点.对凤凰-麻阳地区白垩系红层中脉状铅锌矿(点)特征及控矿条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加强对区内铅锌矿控矿条件的研究,对促进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1.地质概况矿区位于江汉盆地北部边缘地带,其构造特征从总体看是一个呈NNW向的西陡东缓的断陷盆地,盆地的基底定型于侏罗纪末期,是一套震旦系至侏罗系的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主要岩性有大理岩、灰岩、砂岩、页岩.上覆盖层是一套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湖相、河湖相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Q)、第三系掇刀石组(Nd)、第三系分水岭组(Ef)、白垩系跑马岗组(K_2p)、白垩系红花套组(K_2h)及白垩系罗镜滩组(K_2J).  相似文献   

19.
九曲湾砂岩铜矿位于江南地轴西南缘,为一套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沉积.矿区出露白垩系,由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深色层)与灰紫-灰绿-灰白-浅灰色含砾中、粗砂岩和细砂岩(浅色层)互层组成.深色层多为厚层状,浅色层多为薄层状.两色岩层组成含矿岩系,平均厚567米,自南而北急剧变薄.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或扁豆状赋存于浅色层中.在百余条浅色层中,已发现矿体近40条,空间上呈北北东向展布,边幕式排列(图1).  相似文献   

20.
一、矿区地质简况矿区位于中生代断陷盆地东侧燕山期花岗岩中。沿盆边有白垩纪早期的中基性安山岩火山活动,并有流纹岩火山颈存在。盆地东缘矿区范围内发育约一点五公里宽的花岗岩绿色蚀变带,是矿床赋存的有利地段。盆地地层是一套白垩纪红色、砖红色花岗质砂岩、砂砾岩、钙质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等陆屑沉积物,不整合覆盖在震旦、寒武纪地层和花岗岩之上。花岗岩的围岩是震旦、寒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