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走出地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1969年7月20日应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天体,它是人类科技文明经过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开始走出地球进入地外天体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它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阿波罗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在政治、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甚至精神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目前.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还将大量借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大量经验和技术,因为多项最新研究表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许多方案和技术.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相似文献   

3.
数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人类梦想着到天上去看一看,期待着到其他的星球上探访。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终于在太阳系外发现了第一个围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系统。可是,新的发现既令人兴奋,又令人困惑--因为它的母星PSR1257+12竟然是一颗毫秒脉冲星!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认为最有可能拥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应该是像太阳一样的主序星,和太阳一样的年轻,和太阳差不多一样的温  相似文献   

4.
天文望远镜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许多天文学家和或天文史学家喜欢从它改变人类宇宙观的角度去探讨。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国际天文年专题中发表的一篇文章很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小波技术对太阳射电流量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周期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 (1)这3个系列的数据显示最显著的周期是10.69年,其他周期并不明显.(2)小波功率谱给出了全部时间-周期范围的功率谱变化,它显示了在某个周期处于某个时段的局部功率的变化,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小于1年的周期仅仅在太阳活动最大期附近比较明显.(3)太阳射电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的几个周期(10.69年,5.11年, 155.5天)的小波功率谱比较相似,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曲线的起伏相似,周期越小,曲线起伏的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众多生命栖息的行星,数千年来,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大地有过种种猜想、探索。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上出现的圆弧影子曾推测大地是球形的。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做了环绕地球的航行,确证地球为球形。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著名的日心地动说,认为太阳是行星等天体的主宰中心,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早在千年之前,当人们惊异于头顶那繁星浩渺的夜空时,天文学在人类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孕育而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科学。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成长,并不断影响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1609年,伽利略首次把望远镜指向天  相似文献   

8.
《天堂探险》 《Celestial Exploring(天堂探险)》系列绘画创作于1997年,是加贺谷穰的代表作。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生活在恒星际空间新的梦幻般的世界中,但无法忘记对故乡行星地球的记忆。这是数千年后的未来,人类达到理想世界之旅。《天堂探险》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千岁周伯星     
今年5月,是超新星(SN)1006发现1000周年。SN1006是人类历史上所见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中国典籍称它为"周伯星"。当时在中国、日本、埃及、伊拉克、欧洲等地的历史典籍中都留下了它的记录。它的最大亮度曾达到-9.5等,相当于上弦月的亮度,夜间照物可留下影子。而且在1965年,天文学家在当初的位置上,又找到了这颗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对历史记录和现代遗迹的研究,会对恒星演化、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有重大帮助。为此,作者对千年来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和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宇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外国,天文学既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科学。她的发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说温故知新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旱、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及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它包括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及10多个省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对其气候、水文的超长期(10———100年)预报,为该地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规划所必需,在某种程度上关联于民族振兴.目前预报提前量一般是一年,更长的提前量,大都寄希望于它与太阳活动的相关.迄今,太阳周的预报成功率较低;超太阳周预报,尚无实际可用.董士仑[1]基于黑子数资料系统演变的研究,发现太阳运动角动量变率J(t)与黑子数年均值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1…  相似文献   

12.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孤单的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至今也没有答案。由此.衍生出了专门的学科和项目,专门搜索地外生命;同时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作者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在科学之前,给大家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地外生命形态。地外生命探索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对这一领域颇感兴趣.因此今后在这个栏目里将会更多地介绍关于地外生命的电影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比较低级的地外生命一般被称为异形或外星怪兽,比较高级的地外生命则一般被称为外星人。在电影里,外星人有的很友善,与地球人交朋友:有的则很邪恶。妄图侵略地球。描写外星人入侵是科幻电影的一个常见题材。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部这一题材的代表作—《独立日》(港译《天煞·地球反击战》)。  相似文献   

13.
夜空中除了繁星,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无数神秘的粒子正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广袠的宇宙中飞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些神秘的粒子就是宇宙线。自发现它们之曰起,科学家对宇宙线的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发展,丰富着人类对宇宙中天体演化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宇宙线给人们带来了太阳系以外的物质样本,携带着其产生地"源"天体及其经过的空间环境,乃至天体演化及宇宙早期的奧秘,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宇宙画廊     
聆听超新星爆发的袅袅余音——帷幕星云的气体亮带右图中的丝线亮带如纤云舒卷,它们是数千年前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留下的残骸,它有一个很书卷气的名字帷幕星云.位于天鹅座内,距离我们约1400光年,覆盖天区超过满月的五倍。超新星爆发时,扩张的气体宛如娥眉月一般亮丽,生活在人类文明黎明时分的先人,有幸目睹了它绚丽的光辉达数周之久。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看见这些仿佛飘动着的亮带时,我们似乎还能听见亘古时期超新星爆发留下的袅袅余音。(Credit&Copyright:Jerry Lodriguss(Astropix.com)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李恩杰行星地球孕育了生命,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摇篮。从古到今,人类在不断地探索着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力求了解它的运动、形状、大小和结构等。地球的形状及大小最早提出“地球是个球形”的人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他们从几何图形中球...  相似文献   

16.
这些天文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相比于其他任何学科,天文学中的发现更多地转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从古希腊人相信的我们居于宇宙的中心到现在的无足轻重,人类只不过是数百亿个星系里一个中等大小星系中一颗行星上的居民。  相似文献   

17.
太阳活动高产区NOAA6891是一个岛型δ黑子,它有5条中性线,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中第3条的横场比较弱,但是由于有剪切,所以有耀斑活动.而第2条中性线的横场较大,剪切得非常厉害,所以在这个区域产生了大量的耀斑,包括2个白光耀斑.正因为如此,所以要对磁场作三维分析,其中用磁场拓扑界面来分析是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供了一个判别红巨星和AGB星对流外壳中是否会产生动力学非稳定性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和对28M及7M恒星从主序到巨星阶段和AGB阶段的演化计算,可以证明,湍流压效应是导致红巨星和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喷流的原因.并认为它就是造成红巨星和AGB星表面温度很低(因而辐射压很低)从而产生强大星风物质损失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天文爱好者》2008,(1):70-70
第62届联合国会员大会回顾了在2006年12月20日确定的61/185号有关国际年的决议,意识到天文学是最古老的基础科学之一。天文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成长,并不断影响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它能够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并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中,认识到天文观测对自然科学、哲学、文化及对宇宙的基本认识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注意到虽然公众对天文学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公众在获取该学科的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上,总是有一定的困难,意识到每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中都有关于天空、行星、星星等的神话传说及相关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评稳恒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唯心主义者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有的还公开主张宇宙万物是神创造出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今天存在于宇宙间的万物,是既有的物质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结果.三、四百年来自然科学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两种宇宙观的斗争至今仍十分激烈.滥用、歪曲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从而提出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