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文献[1]中,作者对华北、西南地区十多年的地震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b值时空扫描研究,并对异常、地震与预报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规定,初步建立了b值时空扫描方法的预报程式。本文主要对上述研究结果的预报效能进行模糊评分,以探讨b值时扫空描方法的预测能力。模糊评分结果表明,震级、时间和地点的平均贴近度分别为0.34,0.17和0.18;震级、时间和地点的平均清晰变分别为0.68,0.71和0.29。通过模糊评分研究,我们认为该b值时空扫描方法提取了一定的震兆信息,但目前预测能力尚有限。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学异常预测法是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10项地震学预报指标空间扫描数据进行综合异常判定的方法。以华北及华东地震的地震资料为例,系统总结了该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历史震例,地震学异常度预测图的判读原则与预测实例。结果表明,其预报效能明显高于各单一参量的统计概率。根据环江地震,嘉义地震的预报经验以及对环江地震和张北地震后两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3.
顾瑾平  钱家栋  王琤琤 《地震》2001,21(2):46-52
通过对测震学各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调研,为进一步提取前兆信息,选择了7项测震学指标:频次、地震蠕变、6值、缺震、η值、GL值和调制比,进行综合概率分析。7项指标对关注地区的全时空扫描并考虑了空间单元异常与中强震地点对应的模糊关系,得到指标在各空间单元异常后发生中强震的条件概率。根据历史上每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求计算综合概率时的指标权重,按贝叶斯定律得到相应不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空间单元时中强震发生的加权综合概率。计算结果(1970年以来)表明,对华北地区和川滇地区这一综合概率方法预测效能的R值评估超过0.5。  相似文献   

4.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震学异常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地震学资料为例,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十项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空间扫描向得出的数据,以平均法和模数法计算地震学异常度,对研究区未来的地震学图象进行进行概率性的预测,其预报效能明显高于各单一参量的统计概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学异常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军  周霞 《中国地震》1998,14(4):62-70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学资料为例,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C值D值、Rm值等9项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空间扫描所得出的数据,以各参量对未来地震所表出的统计概率进行空间迭加。  相似文献   

6.
应用“七五”、“八五”攻关确定的6种分析方法并运用2种新方法,对天山地区10个测点的定点为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归纳出天山地震带Ms≥5.0地震的异常特征,获得了各种方法地震三要素的异常识别指标,并对各项结果从物理意义和统计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应用R值、V值评分法对各种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统一评价,最后总结出天山地区1年尺度的地震地形变前兆识别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b值时空扫描——监视破坏性地震孕育过程的一种手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M=7.8)和其它一些破坏性地震震前若干年内频度-震级关系N=exp(A-bM)中的b值作统计分析,说明在正确处理观测资料和运用统计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为合理的时空区间求得客观的、可信的b值.在对频度-震级关系唯象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茂木清夫和肖尔茨的观点论证b值不仅是一个统计分析参数,而且具有直接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一个地区承受平均应力和接近强度极限的程度.因此,对b值变化进行动态时空扫描,就越出了单纯统计预报的范畴,成为观察应力集中和转移监视破坏性地震孕育过程的一种手段. 本文提出对频度-震级的指数分布直接作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这是一种有效的估值方法,它能给出比较确切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65年以来云南台纲地震资料,使用等样本数滑动最大似然法计算了云南地区及区内六个强震带的b值变化曲线和云南地区(20—30°N;97—107°E)的b值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本区大多数6级以上强震前b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负异常,b值变化曲线的平均报准率为67%,失败率为33%,评分S为0.55;时空扫描的平均报准率为70%,失败率为30%,评分S为0.50。据些提出两个经验预报方程 M=1.471gA(月)+6.85 M=2.6lgA(度~2)+3.5作为云南地区强震中近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10种物理意义清楚、独立性较好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报效能为目标,采用全时空扫描方法建立动态寻优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动态寻优预报模型,在空间上,客观地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在时间上,完整地反映了区域地震活动的涨落;可以有效地剔除背景干扰,提高地震异常识别率,避免预报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来加强地震预报工作,本文在检验多个单项测震学指标预报效能的基础上,根据“九五”攻关的思路,采用R值评分方法,在华东地区分区域对综合概率,图像识别,模糊聚类3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全时空分析和评估。结果认为:(1)3种综合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各区域的R评分值普遍较高,但预报效能各区域仍有差别;(2)每种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多个区域及全区均能通过97.5%置信水平下的R0值检验,且较4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有明显提高,可用于实际预报。  相似文献   

11.
高国英  薛郁辉 《内陆地震》1999,13(4):306-313
依据新疆南北天山带地震预报实践中b值和η值的异常判据,对运用于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CEP)测震学方法的主要异常判别指标进行了个性,并对个性前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个性后的专家系统知识库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明显提高,虚报和漏报率明显下降,预报效能通过检验,说明修改后了专场主家系统知识库更适合新疆地区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强震前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空扫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德瑜  冯浩 《地震学报》1981,3(3):283-291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 伴随着应力的集中加强及其在震源附近区域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区域地震活动性可能呈现某些异常特征.本文选择一些有明显物理意义并得到岩石破裂实验支持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例如有震面积数 A、平均释放能量E、地震累加频度 N 和大小地震比例系数 b 值等, 采用扫描方法在大范围内搜索, 识别孕育强震的危险地区, 并对假想孕震区进一步做时间扫描计算, 寻找并判断大震前由中期异常过渡到中短期异常的阶段, 在对华北、西南及东北若干强震资料扫描计算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唐山地震前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一些特征.讨论了上述地震活动性参数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不同效能, 认为这种时空扫描方法, 特别是 b 值扫描应用于强震的中期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苏乃秦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5,9(2):132-136
应用吉尔吉斯斯坦地震研究所介绍的空区参数法,对新疆天山地区进行分时空扫描计算和R值评分检验,筛选出有一定预报效能的10个小区,确定了异常判据和预测规则。1993年10月,根据A1、A2小区出现的空区参数异常,对1993年12月1日疏附6.0级地震作出预报,预报三要互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4.
啜永清 《地震》2002,22(1):70-76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震前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象,以及发震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所占比例较高的现象。归纳出根据异常小区数从多-少-发震的时间预测方法和根据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高比值的地点预测方法,它是利用地震活动因子进行预测的更易于识别的时空异常特征指标,经R值评分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华北块体1970年以来的13次典型6级以上地震, 通过组合地震显著增强异常指标的预测时间、 预测范围等参数, 使用Molchan、 R值等方法进行全时空扫描检测效能评估, 最终验证了地震显著增强异常地震预测指标在华北块体的适用性和最佳预报参数, 为使用该方法的震情跟踪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R值用于地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0,16(3):256-262
在回顾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推导,给出了预报指标“有异常”与“无异常”状态下预报的震发生的R值及其相互关系,多异常状态下地震发生的R值分布计算及其与方法总的R值的关系及在异常取值间隔与预报时空尺度不一致的情况下R值的正确计算与预报方法等结果,最后讨论了与预报评分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强震前兆空间动态场中短期综合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朱元清 《地震》2000,20(2):37-47
通过80多种测震学指标的筛选和多种稳定性试验,探索以一种新的指标筛选法-“对比筛选法”选取地震学单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取地震学综合预报指标P值。由此,发展了一种新的测震学的定量综合预报方法SQIP。同时研究了非测震学前兆综合指标PP值的确定和应用效果检验及其空间扫描的动态显示,尝试了震兆指标和前兆指标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以动态的思维逻辑不断追踪地震活动的异常行为,判定地震在中短期的危险地点。就  相似文献   

18.
许文俊 《内陆地震》1996,10(3):235-244
将近几年提出的地震活动性新指标η、c及b值直接用在地震综合概率预报中,经计算分析,效果较好。在利用地震活动性指标进行综合概率预报时应考虑实际的预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v值范围。通过在不同v值下计算结果的综合判别才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预报意见。作为例子,文末给出了新疆喀什地区的实际预报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继文献〔1〕和①,本文作者以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澜沧、耿马地区发生的7.6、7.2级地震为例,采用复发周期时空扫描的方法、对地震预报中短期预报的方法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大震前的异常是清楚的。异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围异常阶段,震前逐步形成外围异常、形如围空、然后是外围异常逐步消失;第二阶段为极震区附近异常的逐步增强、扩大与稳定直至发震。看来采用复发周期时空扫描的方法是可以预报某些强震的。  相似文献   

20.
李霞  郭爱香  张慧峰 《地震研究》2006,29(3):230-233
结合山东及其邻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性研究,运用GL值对该区中强震前的小震活动进行时空扫描,结果发现:多数地震前1~2年,在以震中为圆心的300km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GL值异常变化,持续时间1年左右;对应时段GL值在时间扫描上出现持续半年左右的高值异常,小震活动的这种GL值敏感特性对未来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和地点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