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以下简称开发中心)于1983年12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立,同时举办题为“山地开发2000年”的国际讨论会。 建设亚洲中南部山地开发新中心的设想,是由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于1974年在慕尼黑举行山地环境发展会议期间提出的;1975年在尼泊尔召开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地区会议的支持下,授权建立这个机构。开发中心已经得到了西德和瑞士政府为它提供约200万美元的资助。尼泊尔王国政府为它培训人员,收集和贮存资料,为研究兴部  相似文献   

2.
国际山地学会最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组成,该学会是致力于谋求人类财富与山地环境间的平衡以及发展山地资源的非赢利组织。该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地理学会山地地理委员会1974年慕尼黑和1976年剑桥会议、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与滥  相似文献   

3.
1国际山地年的重要意义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3章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地球表面20%以上的表面为山地所覆盖,世界上大约10%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包括高地)。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们的生活都依赖...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山区扶贫研讨会”是建立在1993年“国际贫困山区发展论坛”基础上,为重访当代全球范围的贫困焦点,检查上次会议后的进程,总结脱贫成功的经验以及在各个层面的效果和反响,描绘、总结一些来自于2002年2月由DSE和ICIMOD组织的国际东南亚山区发展、脱贫以及可持续资源管理会议方面的成功经验,勾画由联合国组织的"2002年国际山地年宣言”中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由德国国际能力建设部(DSE/ZEL)、国际山地发展中心(ICMO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科院  相似文献   

5.
陈勇 《山地学报》2000,18(6):583
为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 ,实现《2 1世纪议程》1 3章“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山地发展”提出的目标 ,联合国大会在 1 998- 1 1 - 1 0通过了由吉尔吉斯斯坦提议的将 2 0 0 0年宣告为“国际山地学”的决议。考虑到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该组织作为《2 1世纪议程》1 3章的任务管理者 ,该决议还邀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国际山地年活动的领导机构 ,与世界各国政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搞好国际山地年活动。同时 ,该决议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国际…  相似文献   

6.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猛增、大面积砍伐森林、大规模发展旅游业,以及过度利用和滥用自然资源,世界上的许多山区出现了侵蚀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等严重情况。这不仅给山地本身带来灾难,而且也危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近十年来,山地所面临的严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密切关注,一系列讨论山地研究和山地资源开发的国际性会议相继召开。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在纽约州的新波尔茨芒克山居,召开了关于探讨山地资源开发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国际山地协会首次以其组织机构的名义,邀请专家们对山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确定了下列专题:(1)对目前山地开发问题的综合评价。(2)估价过去十年在保护山地环境方面的进展。(3)把现有认识如何变为行动的问题。(4)未来开发的决  相似文献   

8.
《山地学报》2001,19(1):8-8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5%以上,耕地占53%,县(市)占71%,人口占55%,全国约70%的人口生计依赖山区的资源。我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90%以上的国境线位于山区。山区提供了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孕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低,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较平原地区和大中城市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合作研究项目"柯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启动会于2018年4月23号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顺利召开。来自ICIMOD、尼泊尔地理学会(Nepal Geographical Society)、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印度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的项目管理与研究骨干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9篇,宣读论文25篇。会上丁锡祉教授、穆桂春教授分别介绍了国际城市地貌学的最新动态和我国城市地貌的研究概况,《城市地貌试点研究》课题组就成都、重庆两试点城市近两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代表亦交流了所在省市的城市地貌研究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地貌演变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2)人工地貌在城市地貌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地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主持的“中国山地环境与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5—10日在贵阳召开。会议承办单位有: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来自全国30多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的6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从收到的63篇文章中,选出34篇全文、19篇摘要,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辑[载:贵州科学,1992,10(2),共140页]。会上  相似文献   

12.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2,20(6):646-659
《山地学报》(原《山地研究》于1983年正式创刊。20年来,遵循办刊方针与宗旨及时地报道了我国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为推动我国山地事业和山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20年来我国在山地资源、山地环境、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灾害、山地开发和山地学科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粗略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领域为:山地资源综合研究,山地地域系统与山地学科的发展,全球变化与全球化格局下的山地环境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与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研究贯穿于山地研究的各个方面。因此山地稳定和不稳定性成为1982年9月14~19日在伯尔尼——里德拉尔普(Berne-Riederalp)召开的专题讨论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理研究》2005,24(3):487-487
2005年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52次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共同组织发起。会议共设有4个中心议题: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战略。这次香山会议,得到了徐冠华院士、叶笃正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的大力指导,得到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叶笃正院士、施雅风院士等60多位活跃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山地学报》2012,(4):387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2012年)在重庆大学召开。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上,山地研究受到普遍的重视,成立有国际山地学会.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下设的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和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CNPPA)中均专设有山地组.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设有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主要针对喜马拉雅-辛都库什山地.还有一些非国际性的区域性山地研究机构.几乎所有这些机构都有自己的刊物和通讯等,如“山地研究与发展(MountainResearchandDevelopment)”、“澳洲大山(AustralianAlps)通讯”、“山地论坛(MountainForum)”、“亚洲太平洋山地网络(AsiaPa-cificMountainNetwork…  相似文献   

17.
立足山地表生环境长期定位观测,明确山地表生环境变化过程与机理、掌握山地生态系统响应变化环境的演化规律、探索应对全球变化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维系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高山典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变化环境下高山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与模拟、高山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性冰川动态与山地气候变化以及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贡嘎山高山生态观测试验站过去30年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归纳了在山地表生环境过程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围绕贡嘎山站在山地生态和环境变化观测试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重要前沿科学领域的挑战和国家发展需求,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发展的5个重要方向:构建和发展综合观测网络、深化高山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分异与重建机制的研究、拓展高低纬度典型山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比较研究、发展山地生态过程模型以及探索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山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领域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显著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山地生态学研究进展的全面综述,阐明了现阶段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科学问题.对我国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山地生态科学研究应得以重视和发展,以应对全球变化对我国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4月21-26日,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发展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Development in a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Himalayas)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顺利举行。山区易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洪水与泥石流、雪崩等灾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服务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山区人类社会安全。喜马拉雅山区多处常年冰雪覆盖,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亚洲水塔",地位重要且生  相似文献   

20.
此次时论会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后文简称成都山地所)主持,于1991年3月25—2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收到文稿摘要60余篇。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地理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部门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林祥棣教投在贺词小说,这样的会议对于青年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青年人才的尽快成长,对于解决中国科学院各级领导迫切关注的“人才断层”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大会有14位代表作了发言,主要就我国人地关系现状和对策、今后地理学的发展及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