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盘山县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对地下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镇地下水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严重超采问题,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积极开采、全面节水以及合理开发等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沉降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克刚  王威  于强  易长荣  周俊 《地下水》2008,30(4):12-15
海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资源性缺水,历史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灾害,尤其是流域东部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不相协调调的具体表现。在有效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来防治地面沉降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探讨了此前天津地区地下水环境容量指标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土水比”评价指标,构建“土水比”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守海 《地下水》2003,25(2):72-74
地下水超采问题是我国当前资源、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雷志祥 《地下水》2009,31(6):63-64
地下水资源是连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总结了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监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监测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地下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安全保障的三大功能,对地下水进行水功能区划.通过对邢台市地下水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关系的分析,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流域和行政区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其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划分,为邢台市今后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周巍 《地下水》2005,27(6):470-472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目前,我市地下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连年干旱,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危及到供水安全等.本文针对我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工作战略,即实现从数量调查评价为主到数量、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并重,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转变.在此战略框架内,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5)
济宁市境内地质情况复杂,包含山区、冲积平原等多种地貌,水系发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弱透水层地区引污灌溉、工程措施影响地下水水质、湖西平原区地下水面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济宁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存在问题从济宁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现状出发,对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地下水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任永强 《城市地质》2021,16(2):168-172
新中国成立后,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后,如何满足新发展理念需求,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回顾70年来北京水文地质普查、供水勘查、地下水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动态监测等成果,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超标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供水安全隐患和基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差距,结合北京具体情况,提出未来几年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及建设地下水资源保障工程;构建地下水环境保护预警体系;开展地下水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研究;创新和提升基础水文地质工作;推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应用和研制;推动复杂条件地下水模拟模型;构建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防海水入侵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池生  周训  陈明佑  沈晔  张华  严霞 《现代地质》2002,16(4):429-434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量。认为在防止海水入侵的前提下 ,区内地下水总体上尚有开采潜力 ,但要适当分散开采区域 ,滨岸地区基本维持现状 ,内陆可不同程度地增大开采量。  相似文献   

11.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冬光 《地球科学》2002,27(2):141-147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 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 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马倩 《地下水》2008,30(2):43-47
采用针对安徽省1956-2006年系列新资料,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对地下水资源利用前景进行预测,并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出建议,成果为区域地下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守阳  雷琨  吴攀  杨应增  韩志伟 《地球科学》2019,44(9):2839-2850
地下水是岩溶山区现代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为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资源功能的支撑作用,通过构建地下水资源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9个市(州)岩溶区域城镇化进程中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贵阳市对地下水的依存性高达79.08%,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地下水的依存性较小,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相对较弱.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地下水污染和超采等因素制约,其资源功能存在弱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探索变化环境下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是识别地下水环境问题、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基于水利部门历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水利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对1956—2016年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变化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56—2016年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基本稳定,地表水体转化补给量持续减少;从地下水补给结构分析,渠系渗漏补给量大幅减少,导致地下水资源量减少;河道渗漏补给量增加,抵消了地下水资源量的减幅。平原区灌溉面积扩大导致的农田灌溉耗水量增大是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兰云  尚艳丽  马传顺 《地下水》2006,28(2):53-54,57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由于超采地下水而诱发环境危害,对泰安市世行贷款二期项目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温福波  何俊仕 《地下水》2007,29(3):47-49
在概述沈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沈阳市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漏斗、饮用水安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沈阳市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节约用水、地下管理等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