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捷  甘萌雨 《地理学报》2000,55(2):254-255
“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地理学》 (修订版 )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 ) 1 999年 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第一版先后 6次印刷 ,印数达 2万多册 ,在同类教材中位居前列 ,并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 1 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此次修订作为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 ,在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研究及动态增删了若干内容。该书既是一本旅游地理学优秀教材 ,也可以说是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新进展。作为一本面向 2 1世纪的课程教材 ,该书把握了旅…  相似文献   

2.
李振泉 《地理学报》2000,55(4):509-509
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地理学"九五"核心课程教材之一,由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这是20世纪之末,我国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地理教材建设的一件非常可喜的事.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由韩渊丰、张加恭、张争胜编纂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全面继承和吸收了我国现代地理学各分支及区域综合研究的学术精华,同时在区域地理学的内容选择、学科体系、编写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我国普通高校<中国地理>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杨士弘 《地理科学》2003,23(2):255-255
由朱颜明、何岩等编著的《环境地理学导论》,于2002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地学学科重要教材之一。研究生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讨论环境地理学的书籍。为适应21世纪我国环境地理学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者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该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环境地理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实践的结晶。环境地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5.
刘玉振 《地理学报》2002,57(3):374-374
《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是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马建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面向21世纪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的主要成果,该书由著名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先生作序,教育部审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6.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21,76(6):1571-1572
在给北京大学研究生开设"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近20年的基础上,贺灿飞教授经过进一步的系统化梳理与提炼,著述了《高级经济地理学》教材,于2021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面向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在我国经济地理学教材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代表着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生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01,56(4):500-500
倪绍祥先生编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第二版 )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99年 6月出版。该书是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书新版的最显著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度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土地研究虽可上溯到 2 0 0 0多年前的《管子 .地员》,但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非“学科”来研究的。北京大学最早提出“土地科学”的概念 ,并最早开设了“土地科学原理”课程 ,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构建该学科的理论框架 ,却深感丰富和深化这个框架的内容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近年来已有若干论述土地科…  相似文献   

8.
张争胜 《地理科学》2006,26(2):256-256
由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作序、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和郭有立老师合著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领域在新世纪到来之后的第一部力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界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了刘南威等地理学家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勤奋耕耘、孜孜求索的心血与汗水。自1993年第一版出版以来,该书10年之内已经连续印刷7次,成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是我国地理学界在大学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但我国长期缺乏《生物地理学》教材。由殷秀琴教授等编写的《生物地理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首次编著出版的适合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本科的《生物地理学》教材,修订后的《生物地理学》(第二版)于2014年9出版。该《生物地理学》教材基于植物、动物区系,植物、动物群及其生态地理规律基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教版《政治地理学》教材已沿用二十余年。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冠以“政治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更加剧了甄别相关概念学理的紧迫性。为此,全国政治地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部分海外同行一道,围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深化教材特色、拓展教材内容,做到本土化、国际化和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对政治地理学的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主要结论为:(1)在教材的特色化方面:要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中西方理论视角的融合;多尺度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知识的加强。(2)在教材的内容拓展方面:应关注并吸收行为主义、批判地缘政治、政治生态学、城市政治地理学、身份政治、选举地理等流派和视角。(3)在教材的应用面向方面:应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建设、跨境河流治理等现实关切问题的理论响应。总体上,政治地理学教材建设要抓住人地关系主线,立足本土、融合经典、面向实践,构建知识导向、政策导向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内容体系。本研究对于未来政治地理学教材的编写及修订、以及解决当下政治地理学的教与学的知识困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旅游发展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非常活跃和发展演化很快的学科.近30年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演化带动了旅游发展理论的演变.回顾旅游发展理论研究的进展,依次有依附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区研究方法、福特主义、弹性专业化和全球商品链理论,这些理论在旅游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从时间和数量上都明显滞后于生产实践活动,说明旅游研究还处于经济地理学科"边缘化"的地位.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在迅猛发展之时,旅游发展理论的建设更应与经济地理学紧密结合,由"边缘"走向"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研究进展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廉亚楠  赵浩 《地理学报》2022,77(6):1299-1319
1980年以来,因研究内容和空间治理重点不同,京津冀、京津唐、环渤海、大渤海等区域名称与区域范围多次变动。作为中国最早开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区域,越来越受到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等多学科关注。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和专著、具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对1980年以来京津冀及相关区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论。归纳起来,研究对象区域经历了“京津唐(塘)—大(环)渤海—京津冀”的变化过程。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面向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为主的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研究规模有限;20世纪90年代拓展到大(环)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展经济贸易科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21世纪前10年,回归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科学大规模介入的融合研究;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学科区域综合研究。其间,中央政府在该区域开展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包括20世纪80年代京津唐国土规划和90年代环渤海经济协作区规划,21世纪前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与区域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在显著增强空间规划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推动了人和自然相互间强烈作用状态下区域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5):F0003-F0003
耿莉萍、陈念平撰写的《经济地理学》已于2006年3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1世纪高等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角度出发,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要素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空间经济问题展开研究。书中主要论述了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国际分工与竞争、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地理意义、经济全球化中的企业、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可持续痔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韦素琼 《地理学报》2019,74(2):394-399
正《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是朱鹤健先生在其同名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于2018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朱先生于2011年起在福建师范大学开设"地理学思维与实践"课程,而该书体系的构建肇始于20余年前甚至更早。在此期间,朱先生不仅吸纳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学术成果,而且将丰富的实践经验糅合在相应的理论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一书,既浓缩了该课程的精髓,也是朱先生  相似文献   

17.
推荐阅读     
正1.詹秀娣,袁孝亭.高中地理教科书"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视角及其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4).2.张立峰,王向东.基于地理学"整体性"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8).3.张亚南.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摭谈[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相似文献   

18.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9.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起点和重点区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发展区域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中国学者发表的近25年(1993~2017)与东盟及东盟十国相关的地理学相关文献,从中国地理学对东盟研究的关注度、研究领域特征、关注的热点国家以及从事该研究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研究表明:(1)近5年来,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文献量明显增加,但占所有学科针对东盟研究文献量的比重较低。(2)中国地理学针对东盟的研究领域在CNKI和SCI/SSCI文献中区别较明显。在CNKI期刊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农业、城市、旅游、地缘经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在SCI/SSCI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健康地理、土地利用、城市等方面。(3)中国地理学最关注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新加坡主要关注其城市和旅游等,泰国主要关注其旅游、土地利用和国际河流等,而越南主要关注南沙群岛和边境贸易等。(4)中国地理学从事东盟研究的机构较多,但发文量较为分散。发文机构虽说是以传统地理学研究所和高校为主,但没有形成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区域发展至关重要。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崭新动力;知识经济正在变革着区域地理学的内涵和面貌;面向21世纪,区域地理学者必须确立“网络”理念,坚持知识创新,促进区域地理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