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仙蓉 《地球》2014,(4):28-31
汶川地震,山河齐哀,举国同悲! 面对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宁静而和谐的幸福生活瞬间变得触目惊心:多少座高楼大厦成为废墟?多少人失去亲人?多少个家庭破碎?多少条生命消逝?  相似文献   

2.
我的祖父名叫片山正雄 ,是第一位编辑《德和 (日 )辞典》的日本人。 1 93 3年他年仅 55岁就不幸去世了。对于他 ,我仅是从祖母和父亲的言谈中才有所了解的。在祖父编辑的辞典中 ,只有《双解德和小字典》在战后还时续时断地出版发行着。进入大学后 ,我选德语为第二外语时 ,父亲送给我这样一本字典。当时 ,我深切地感到它已成为历史的沉淀。不管怎么说 ,古德语就是独特 ,它不同于一般的外语 ,全都用大写字母拼写。前些日子 ,妻子在图书馆无意检索到祖父片山正雄的名字。回家后她对我说 :“我想拜读你祖父编辑的辞典。”经她一说 ,引发了我想再…  相似文献   

3.
来信节选     
《地球》2015,(3)
<正>《地球》杂志的记者编辑们,你们好,在这里请允许我讲一个关于我跟我父亲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我父亲是一个农民,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出过远门,他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离我们村几公里以外的小县城。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建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红遍了大江南北,那时我正上小学,整天嚷着要父亲带我去看。当时我们家庭条件并不好,在家里我是家里的老大,另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4个孩子都要靠父亲、母亲种地得来  相似文献   

4.
朱英姿  赵洪山图 《地球》2011,(7):104-105
沧海桑田,北京究竟经历过哪些地质变迁?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地质遗迹?40亿岁“高龄”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样儿……  相似文献   

5.
白鸟 《地球》2010,(1):54-55
谁是那个最著名的全球通缉犯?谁现在是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的?谁让人类恨得牙根痒痒想要将它掐死在襁褓之中?现如今让全世界超越了种族与地域的界限而同仇敌忾的是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6.
长城长     
《地球》2009,(6):60-66
历史上常有巧合发生。1708年夏到1709年初,按照康熙的旨意,三位法国传教士在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长城进行了精心测绘,迄今恰好三百年整。长城究竟如何丈里?长城究竟有多长?恐怕是关于长城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震,如1994年的6.7级北岭地震,为我们这些人清晰了解地震危险性的工作提供了的独特时刻。记得我是1994年1月17日清晨4点31分在我帕萨迪纳的家中被震醒的。当我匆忙地赶到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内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我的办公室时,我记得想知道的是那天会带来什么。震中区人烟稀少呢?还是我们只能接受直接击中了已经城市化的洛杉矶?现在我们知道,虽然破坏性的震动延伸到了洛杉矶盆地,但真正受到剧烈震动的是圣费尔南多谷;5台强震加速度计记录的地震动峰值速度(PGV)超过了1m/s。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震惊全球的Ms8.0特大地震。汶川地震震前各种可识别的异常仅20多项,而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前可识别异常达1500多项。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么大的地震震前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常明显的背景异常?为什么这一地区地壳年应变积累率并不很高却能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是认识的问题还是监测手段的问题?还是地震根本就无法预报呢?  相似文献   

9.
李毅 《地球》2023,(5):56-59
<正>我是李氏蜀龙,我的名字是中国著名恐龙学家董枝明起的,我的家就是自贡恐龙博物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带着问号来看我,离开时他们热烈讨论:1.6亿年前埋葬我的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重返侏罗纪,去看看我生活过的这片神奇土地,带你游览神秘的恐龙公园。  相似文献   

10.
姬玮 《地球》2011,(6):90-91
12岁就投身环保,13岁成立环保组织,谈起当时的情景,亚历克记忆犹新:“13岁的我确实懂得很少,不过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母亲曾给我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环境危机震撼了我,我开始申请成为戈尔创办的‘戈尔组织’学员,立志成为环保公众演说家。”  相似文献   

11.
王雪红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父亲是有着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台塑大王”王永庆。父亲有3位太太、两个儿子和7个女儿。  相似文献   

12.
我作为南加州地震中心科学部主任,经常有人问我地球科学怎样才能减轻地震灾害,在减灾领域内,哪项研究工作最重要?我们将在下文中谈到这些问题,欢迎指教。需要指出的是,下面论述的并不是南加州地震中心的所有研究工作,只是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即如何来保护生命和财...  相似文献   

13.
“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保护耕地。”1月18下午,窗外寒意渐浓,在中日友好医院的病房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酋任局长,80岁高龄的王先进,在仔细看完《地球》记者所列出的问题后,言谈思路清晰,直陈问题要害。  相似文献   

14.
位于山东文登市境内的昆嵛山.又名姑余山.俗有“仙山之祖”的美称《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说昆嵛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19岁的丘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多,奔宁海而来了。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9,(10)
正我这一生和青藏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我参加了中科院组织的西藏考察,首次入藏,至今已经60多年。我重点研究的地区和我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始终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我国境内独有的地球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座8000米以上的高山耸立在这个高原上。长江黄河源自这里,南亚的湄公河、萨尔温江和布拉玛普特  相似文献   

16.
黄储印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151-152
O绪言 今年是兰州观象台建台50华诞.我为之兴奋不已,因为我曾经是兰州地震人.1975年9月,我由安徽大学分配到兰州观象台从事地磁测量工作,一呆就是八年.八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长,但这却是人生中最精华的八年,最值得眷恋的八年.离开兰州至今,每每看到甘肃、兰州的报道,心中油然而生归属感;常常回忆起在兰州观象台的工作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因为它佐证了我们最精彩的青春岁月,更多的是兰州地震人的精神,令我终生受益,是我人生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读者沙龙     
《地球》2011,(5):5-5
我是江西国土资源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关注贵杂志已经多年了,今年第三期《地球》“水利兴邦”的封面让我眼前一亮,非常有特色,窃以为,是很多期杂志以来最棒的一个封面。  相似文献   

18.
畅销书Peaceof Mindin Earthquake Country最新版已完成创作并出版发行,新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书问世30年来为各地百姓在面对毁灭性地震时怎样保护亲人及家园的安全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包锐 《地球》2009,(1):56-57
每个人可能在小时候都折过纸船,并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小河里,幻想着它能乘着微风飘荡到远方的大海,还天真地许下心愿。小小的纸船载着童真的问题:海底是否有大怪兽?海洋会不会消失?海底是否埋有宝藏?会不会遭遇台风?会不会漂到荒岛或极地去?其实,这艘载着人类最初疑问的小纸船同样载着科学最原始的冲动。  相似文献   

20.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巨震,3月29日在距8.7级地震破裂区东南160km又发生了一次8.5级地震。8.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千米以上。如此剧烈的能量释放,对我国的地震活动有何影响是令人关注的,但清晰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影响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机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机制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应力在地壳和地幔内的传播、积累,以及与地质构造等的关系。因此,仅从时间尺度上判定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对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是否有影响在认识上就存在分歧。例如,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波动在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时直接触发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还是由于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和调整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显然,这两方面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8.7级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在我国云南的宾川发生了4.6级地震,其发震时间也是8.7级地震的面波到达该地区的时间(李刚等,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