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卫辉市豫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北化工)自2003年联醇装置投运后,铜洗系统出现起沫、铜比下降、铜液吸收能力降低等问题。原因为联醇装置尾气中甲醇含量较高,带入铜洗系统后生成乙酸甲酯,由于其具有发泡剂的效能,紧紧地包围了Cu2+,使之由蓝色变成棕色,造成Cu2+不能及时还原成Cu+而使铜比下降,使铜液吸收CO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山西阳煤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合成氨一分厂(以下简称一分厂)采用NHD脱碳工艺,在脱碳塔前设置T102活性炭脱硫槽。其工艺流程为:由变脱系统来的1.8MPa变换气(CO2体积分数在26%左右,H2s质量浓度≤5mg/m2),先进入三流体换热器与净化气、低闪气换热,变换气温度降到15℃左右,经进塔气分离器分离掉冷凝水后,由下部进入活性炭脱硫槽,脱除变换气中的H2S,经NHD脱碳后送入压缩机四段。  相似文献   

3.
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烷烃气的鉴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中国有机成因气(煤成气和油型气)及无机成因烷烃气(甲烷)碳同位素系列、R/Ra以及cH4,3He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应项次众多的分析数据,经综合对比研究,提出鉴别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烷烃气的4个指标:①无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有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②无机成因烷烃气具有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一般〉-30‰的特征;③RIRa〉0.5和万δ^13C1-δ^13C2〉0的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烷烃气;④CH4/^3He≤10^6是无机成因烷烃气(甲烷),CH4/^3He≥10^11是有机成因烷烃气.  相似文献   

4.
李正魁  濮培民 《湖泊科学》2000,12(4):321-326
本文依据太湖秋冬季水体氮污染的特点,应用辐射增殖氮循环细胞进行了净化湖水氮污染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水经固定化氮循环净化后,总氮下降72.4%,氨氮下降85.6%,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固定化氮循环细茵在冬季低温(7℃)条件下仍保持了较高的降氮能力,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5.6%,58.9%,降氮效果与湖水滞留时间有关,探讨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茵的降氮机理。  相似文献   

5.
山西天脊集团高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平公司)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合成氨360kt、甲醇40kt和大颗粒尿素600kt,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无半脱合成氨工艺设计。近年来,高平公司原料压缩机段间冷却器、四段出口管线和变换气气换热器堵塞严重,形成较高的管道阻力,造成原料压缩机系统气阀更换频繁,不仅增加了动力消耗,而且增加了维修费用,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沉积物生气量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沉积物的CH4生成量,对ODP204航次4个站位(1244,1245,1250和1251)5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5个温度点(25,35,45,55和65℃)的生气量模拟.1244站位的模拟结果显示,气体产物主要为CH4和CO2,未检测到C2^+以上的重烃;CH4生成量与模拟温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常在模拟温度35℃时,样品的cH。生成量最大;样品在低温阶段(25和35℃),每克沉积物或有机碳的CH4生成量通常达到最大值.其他3个站位沉积物生气量与1244站位相似.根据4个站位的模拟结果,结合该区的地温梯度,推测海底之下1200m以内的沉积物仍在不断生成生物气,是目前生物成因的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源地;而埋深超过1200m以上的沉积地层已经经过了生物作用大量产气阶段,目前所能产生的生物气的产量已微乎其微,但之前产生的大量生物气对该区水合物成藏贡献很大.而且1200m以上埋深的沉积物开始进入热成因气产气阶段,热解成因气的产生继续为该区水合物提供甲烷来源.  相似文献   

7.
刘鑫  王哲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湖泊科学》2003,15(2):184-188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0值≥8.0,NH4—N≤0.34,COD≤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成活率为93.3%;封闭型水体中D0值≥7.5,总NH4—N≤0.92,COD≤28mg/L,悬浮物毒20mg/L夏花成活率为60.0%.2.作为对照组有色无草的封闭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其中,D0值≥2.5,NH4-N≤3.22,COD≤88mg/L,悬浮物≤55mg/L,夏花成活率仅为6.7%;交换系统中D0值≥4.0,总NH4—N≤2.41,COD≤66mg/L,悬浮物≤51mg/L,即使定期换水夏花成活率也仅达66.7%;研究结果表明:鱼草共生系统中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不仅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总数达13800个由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以研究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和深度分布。根据这些地震,形成了4个完整的资料样本(M≥7.0,1894 ̄1992;M≥6.5,1930 ̄1992;M≥6.0,1953 ̄1992;M≥5.5,1966 ̄1992),其中有11151个浅源地震(h≤60km),2085个中深源地震(61k≤h≤300km),564个深源地震(301km≤h≤720km)。计算了频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古近系古湖盆演化与水化学场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中红  查明  刘太勋 《湖泊科学》2008,20(6):705-714
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室内水培实验,研究10种人工湿地中常见水生植物对氨氮和总磷的同化吸收能力,筛选出净化效果好的植物,构建植物组合,以单一植物为对照,研究植物组合对于提高氨氮、总磷净化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氨氮、总磷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indica)、达香蒲(Typha davidiana)对氨氮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2969mg/L、15d后,去除率966%、98.6%、877%、95.1%美人蕉、凤眼莲(Eichhornia crssipes)、干屈菜、石菖蒲(Acorus tartarinowii)对TP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4.44mg/L、15d后,去除率99.0%、546%、69.9%、36.7%千屈菜与石菖蒲的组合能同时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美人蕉与干屈菜的组合、菖蒲与美人蕉的组合、菖蒲与千屈菜的组合、美人蕉与石菖蒲的组合能提高总磷的净化效果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水生植物组合能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7月,在冲绳岛以东海区,我们通过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锚系海流剖面、PIES(pressure—recording inverted echo sounders)、卫星海面高度计和沿岸潮位仪的组合观测到一个气旋涡和一个反气旋涡.CTD断面数据显示,气旋涡和反气旋涡中心位于380/500dbar水深,对应的温度(T)和盐度(S)距平分别为-3.0,+2.5℃和-0.20/+0.15.从PIES数据,我们估算了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经过时,相对于2000dbar深基准的动力高度(D)的时间变化为-20~30cm,500dbar深的T和S距平的变化范围约±2℃和±0.2.同时,由卫星海面高度计和潮位仪观测得到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范围约为-20至30cm,与PIES观测到的D的变化基本一致.由于两个涡经过时,PIES的压力传感器没有显示出相应的变化,反映出这两个涡具有较强的斜压特性.从卫星海面高度距平时间序列图追溯确认,这两个涡起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附近,即20°~30°N,150°~160°E海区.它们以6cm.s^-1的平均速度向西传播了约3000km,历时约18个月,然后抵达冲绳岛以东海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原油裂解成气过程中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等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的演化规律及压力的影响,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的低熟原油样品在高压釜中进行了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实验设计了2种不同的实验压力条件下(常压开放体系和20MPa压力封闭体系),以升温速率30℃/h升温到650℃.从300℃开始,每隔50℃对实验产物进行特征检测,加压实验通过注水加压实现.样品来源于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古近系的低熟原油.实验结果显示,常压和20MPa下,原油在达到450℃后进入原油裂解成气阶段.在原油裂解成气之前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原油已经开始不同层次地裂解,包括高分子正构烷烃向低分子正构烷烃的演变.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存在重烃气二次裂解生成甲烷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550~650℃,表现为Ln(C1/C2),Ln(C1/C3)和干燥系数显示升高的特征.压力(20MPa)对原油裂解总体是一个抑制的过程:相对常压开放性体系,20MPa下原油转化率降低,原油主裂解成气门限温度升高和原油裂解主成气温阶时间延迟,高温下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或其他化合物得到保留,∑C21^-/∑C22^+,Ln(C1/C2),Ln(C1/C3)和Ln(C2/iC4)和干燥系数等参数值在主原油裂解成气温阶内降低,Ph/nC18,Pr/nC17在二次裂解阶段(550~600℃)下降.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Ts,Tm,C31升藿烷和C29甾烷等生物标志物及其成熟度参数在原油裂解高温阶段的演化,并且在不同的温阶这种影响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地质科学系Seth Stein和Emile Okal最近在全球地震联合会(IRIS)网站公布的计算结果,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地震震级为Mw9.3,使该地震成为有地震仪器观测史以来的排列第2的大地震(排列第一的是1960年智利MW9.5地震)。  相似文献   

13.
山西兰花科创田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造气工段现共有φ2650mm/2800mm锥形夹套造气炉16台,共分4套系统,每2套系统配1套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所采用的空气鼓风机均为C600型,正常生产时常开13—14台造气炉制气。2套规模相同的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均采用中6500mm燃烧炉配φ60/900-25.2.45/280余热锅炉机组回收余热流程,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快速测定法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断层土壤气CO2含量观测数据的映震效能,从测点选择、装置布设、观测方法、辅助测项4个方面对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快速测定法的关键问题做了全面研究,得出结论:(1)断层土壤气CO2含量测点应选择在活动断层破裂带上或紧邻破裂带的敏感地带,在测点选择时应结合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对预选址的地下岩石结构及其破裂程度进行研究或有效探测,不宜仅为了观测方便在现有地震台站随便选址;(2)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快速测定法的装置要尽可能布设得深人地下,至少应使测定孔深度超过地表以下0.5m,最好能够选择深人地表以下2.0m以上的深度,以尽量减少或不受地表生物层的影响,但在装置布设时也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3)在使用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快速测定法观测CO2含量变化的过程中应努力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主观随意性,特别是应将CO2含量快速测定管放置到靠近测定孔的孔底位置,快速测定管底部开口应尽量保持一致且要使开口口径最大化,避免快速测定管触底;(4)测定孔内温度与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降雨量对断层土壤气CO2含量测值有负面的影响,同步进行测定孔内温度和降雨量辅助观测是必须的。鉴于气压变化与断层土壤气CO2含量变化有较强的负相关,建议在机理上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同时还应引入湿度作为断层土壤气CO2含量观测的辅助测项。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21年唐山地区196个测点的土壤气Rn通量数据,结合2010年测量得到的土壤气浓度数据,研究了唐山地区土壤气体Rn通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气Rn通量范围为0.01~409.31 mBq/(m2·s),平均值为40.58 mBq/(m2·s),高值分布在断裂带或断裂带交汇位置;(2)唐山地区土壤气Rn浓度与通量高值空间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研究区北部,较低的b值与土壤气Rn通量的高值空间对应关系较好;(3) Rn通量测量受环境(地温、气温与海拔)影响较小,并与近期小震活动相关不明显;(4)土壤气Rn通量和浓度与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Rn高通量与高浓度对应低b值,表明土壤气Rn脱气强度可能与活动断裂带的高渗透性以及高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种计算中小地震地震矩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视应力背景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中西部构造及台站分布特点,从视应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12个地震台的2.5≤ML≤4.5级(共计129次)地震进行视应力计算,对该区域视应力背景水平及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的视应力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该值基本上反映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视应力背景水平。经对比分析,该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研究区视应力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需关注2004年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视应力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符合Brune ω^2模型的拐角频率(fc)及零频幅值(Ωc)的最佳值,测定浙江珊溪水库震区88条小震(1.5≤ML≤4.6)的地震矩(M0)、震源尺度(r)及静态应力降(△σ)。地震矩M0在10^10~10^14N·m范围内,与拐角频率fc遵循Mo∝fc^-3的规律;震源尺度和地震矩、应力降之间呈现多重标度特征,地震矩大于临界值2.3×10^12N·m(相应的震源尺度特征值约160m)时,震源尺度与地震矩的关系较强;而应力降(△σ)在震源尺度大于160m后基本趋向恒定,不随震源尺度的增大而增大。浙江珊溪水库震区自2002年7月以来,经历2次大规模的震群活动。震群释放的应力降大小与该震群的规模成正比关系,大的应力降集中在发震断层中段5~6km深度的区域,其发生时间既可以在主震之前,也可以在主震之后。  相似文献   

19.
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地震仪震级偏差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太原基准地震台2008年至2009年的数字化地震仪面波震级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台的绝大部分震级偏差△M≤0.2级,部分地区地震震级偏差较大(超过0.3级)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0.
张敏  荣艳 《高原地震》2001,13(1):26-31
应用“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及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等“九五”研究最新技术途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兴海6.6级地震前,2年时间尺度内小震活动的发展及强震的孕育过程,并提取了较为稳定、清晰的小震活动演化图像。其演化过程为:中短期空区(2年尺度)→短期空区(1年尺度)→中小震条块(1-0.5年尺度)→显地震事件(1-0.5年尺度)→副近地震(≤0.3个月)→主震发生。同时,对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大面积地下流体异常也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