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GPRS无线应用平台的成熟,尤其是传输质量技术(QoS)日趋完善,为地震数据远程采集和传输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地震数据传输的手段和发展需求,结合GPRS平台的特点和传输质量技术提出了一套无线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利用GPRS平台规划、设计和实施地震数据远程传输、转发、显示、存储、移动处理。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广东省数字强震观测台网建成一批强震动台站,台站采用中国移动GPRS无线传输,台站使用的数据采集器只能支持RS232串口数据接口;当前GPRS传输速率慢,个别地方出现GPRS数据业务不能使用,针对GPRS数据传输问题及数据采集器RS232串口数据接口的局限性,作者利用基于3G/4G网络工业无线路由器解决了当前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3.
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单介绍了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发背景,对GPRS业务做了一定的阐述,着重介绍了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特点和系统组成。本系统在台站端采用嵌入式模块作为数据传输与控制终端,在台网数据中心采用C/C 、PHP和MySQL数据库技术组合开发,利用WindowsSockets的网络通信模式,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socket连接,建立传输控制链路。系统具有强震事件准实时传输、连续波形实时传输、事件短消息通知、反向控制与数据监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自2005年6月测试运行以来,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系统将被应用于“十五”广东省数字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三通道无线振动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一种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振动数据采集系统。在测量端使用低频拾振器拾取振动信号,并用模数转换器实现振动参数的模数转换,精度可达19.5mV。数字振动参数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应用远程可视化编程系统接收采集数据。系统对振动信号的采集及时准确,无线技术使得信号传输方便;远端可视化控制系统使振动数据采集、过程监控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5.
无线遥测式数字地震仪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开发的便携无线遥测式浅层数字地震仪.系统以无线自组网为核心,基于双ARM和FPGA平台,采用多功能IP软核驱动方式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硬件方面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程度,缩小设备体积.设计可动态配置信号调理单元保证系统前端的动态范围和保真性,采用并行双缓存循环预采集存储技术,实现不确定传输延时情况下的多道严格并行采集.文中详细分析了适合于地震数据传输的无线射频和无线以太网两种传输方式,以及相应的组网方案和关键技术难点,解决了分布式无线信号采集站的采集同步和非均匀采样问题.信号采集站单站集成12路并行采集道,各通道在4 k采样率时有效分辨率达18位,且参数可远程配置.软件中所集成的现场质量控制功能,非常适于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勘探,且由于移除了多个附加配件,从而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施工布线的复杂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GPRS/CDMA的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华灯  叶春明 《华南地震》2008,28(2):95-102
简要介绍了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以及这种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CDMA的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该终端的硬件设计、软件实现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WSN的分布式节点地震仪分层通信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部探测对节点地震仪器提出的质量监控和数据现场回收要求,本文设计了基于WSN的三维地震勘探分层通信网络.分层网络由骨干网和多跳网两个网络层构成:骨干网使用LTE技术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并实现了链路带宽的合理分配与大范围的信号覆盖;多跳网结合地震勘探的特点,使用私有路由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完成了仪器的组网与数据的接力式传输.测试结果验证了组网协议的设计正确性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且网络总体性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数据多跳传输实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远程访问,从而提高了勘探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九五”遥测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需要 ,我们研制了GDFM-97无线调制解调器 (以下简称 GDFM-97)。该设备于 1 998年 5月通过了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有关专家的验收。并在国内外进行了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优于国内同类产品。GDFM-97是远距离传输数字信号的无线信道设备 ,可用于点对点的无线双向数据传输 ,且只占用单个高频频点 ,特别适合于数字地震信号传输 ,端口速率为 4 80 0 bps,信道速率为 960 0 bps。1 工作原理GDFM97由以下几个单元构成 :系统控制单…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仪器是集当代先进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地震仪是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用于小范围内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简称,这种简化的UDP协议和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足够的.UDP协议不需要建立和维护连接,所以只需要极小的系统占用.由于这个特点,UDP可以对一些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通信传输.DZG-1型数字地震仪是采用FPGA芯片作为采集模块控制器,工控机为主控单元的48道工程地震仪.在仪器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发现数据传输速度是制约此类仪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DZG-1型数字地震仪为例,讨论UDP协议在工程地震仪中的实现,数据传输速度达50Mbps以上,解决了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喀什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运行的实践基础上,介绍了扩频微波、VPN无线路由等无线传输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详细讲解了MDS数传电台在地震数据传输中的优点及几种应用;根据实际工作中MDS数传电台架设、运行维护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纠错设备。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测井资料远程传输是服务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的测井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测井数据的传输问题,同时与CifNet多井数据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使测井数据传输、入库、管理及查询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测井资料周转时间。该技术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断点续传和错误恢复功能,保证了测井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何案华 《地震研究》2004,27(3):265-270
介绍了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前兆组网方案,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地震前兆台站数据的无线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地震台网(下简称广东台网)台站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的现状,统计和分析了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44个台站的数据传输质量。阐述了6种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种传输方式的质量和产生断记的原因,提出如何解决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信号的传输质量、运维成本、地震速报和未来地震预警需求等多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各种传输方式的优劣,为提高台网运行率和台站数据传输质量,提出了"以SDH为主、多种传输方式并存"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无线技术在前兆台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  李国佑 《高原地震》2008,20(2):54-56
主要研究青海省无人值守前兆台站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地震前兆信息采集和传输等方面的弱点,使用无线路由器作为数据终端,实现无人值守前兆台站监测的自动化、无线化,最终达到数据资料在互联网上共享并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震勘探仪器呈现小型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传统操作平台无法满足便携式勘探仪器使用需要.因此本文利用Android移动设备便携性、普及性高,用户基础好的特点,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微震采集站布站与监控软件.该软件在大范围野外施工中,为施工人员提供包括定位、测距、测角、网络监测等全程可视化布站功能,同时提供监测施工中小型、大型微震采集站阵列实时网络情况,以及采集站状态的智能控制、数据实时监控等功能.经过施工测试,软件稳定性好、便携性高,极大提高野外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雷电放电分析,研究解决微震仪有线传输的避雷问题,并介绍接收雷电信号控制传输线上电荷对地短路的“DBL-1”避雷仪。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地磁野外观测的需求,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野外同步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接口单元、采集控制(CPU)单元、无线单元、传输网络、计算机控制中心等组成。该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远程唤醒及休眠、校时等服务功能,也可应用到地磁台阵的数据传输与同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实现。其电源部分设计为步进电机控制双电瓶交换充电、放电,保证设备与交流市电完全隔离;信号传输部分设计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测震信号传输到网关,再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此设计的优点是使测震核心设备与市电和外线完全物理隔离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同时制作先进的N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电磁场的变化,根据相应算法判断当地是否发生雷电,在附近有雷电发生时可控制断开信号线、市电等达到保护相关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全套引进的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的数字地震台网,采用24位数字地震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增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系统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