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正卡门子湾滑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陈家湾村,长江支流泄滩河左侧。地理坐标E:110°36'50″,N:31°01'27″。滑坡前缘高程约160 m,后缘高程约290 m,地形坡度35°~45°,坡向315°。滑坡整体纵长约192 m,横宽约135 m,面积约2. 7×10~4m~2,厚度10~25 m,总体积约5. 0×105m~2,主滑方向350°。该滑坡体物质  相似文献   

2.
高位滑坡灾害链成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引起公众极大关注。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发生特大型高位岩质滑坡-堰塞湖灾害,造成金沙江断流2日。本文基于地质调查、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现场变形监测及其数值方法等对白格滑坡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无人机影像获取的高精度DEM为基础,采用3D Analyst工具计算得到,第一次下滑体积约3.50×10~7m~3,堰塞体积约2.40×10~7m~3,第二次滑动体积1.60×10~6m~3,后缘残存块体总体积约3.95×10~6m~3。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发现,残存块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研究表明,高山峡谷地貌、金沙江构造断裂带岩性破碎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地质条件,地震、冻融和降雨是此次滑坡的诱发条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8月6日凌晨,受当地前期连续降雨影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阿用乡阿用河右岸一级支流发同河下游河段右岸发生顺层岩质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滑坡前缘高程721 m,后缘高程871 m,主滑方向219°。滑坡长约200 m、宽约100 m,滑体厚约2~15 m,滑坡总体体积约2.0×105m~3。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坝顶长64 m,  相似文献   

4.
水库诱发滑坡作为重大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规划了25级梯级电站,但是水库蓄水对岸坡改造的时空效应尚不清楚。本文以溪洛渡水电站为例,对金沙江流域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解译溪洛渡库区范围内的水库诱发滑坡,共解译滑坡433处。在此基础上,对水库诱发滑坡数量和面积随蓄水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频率比法对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死水位距离6个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各个单因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法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了高程、距断裂距离、坡度、距死水位距离4个因素进行了水库诱发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认为:(1)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发生在蓄水初期3~4年内,之后滑坡数量和面积逐渐减少,岸坡表生演化逐渐趋于稳定。(2)库区内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1 km以内,2 km以上无诱发滑坡分布,优势坡度为30°~60°,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向以SE、W和NW向为主;在距断裂400~3200 m范围内更有利于滑坡发育;距死水位100~200 m范围内灾害发育数量最多。(3)易发性评价验证AUC高达0.912,评价结果可信度较好。(4)水库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为距死水位距离和高程,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距死水位400 m以内、高程1 km以下的范围内。本文首次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建立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诱发滑坡数据库,研究结果能够为已建水电站正常运营、未建及在建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的第一条较大支流,杨家槽滑坡位于清江左岸,距隔河岩大坝约23km,它是水库库岸重要滑坡体之一,湖北省长阳县鸭子口乡政府所在地,居住人口千余人。滑坡由上下两个滑坡体组成。上滑坡体高程360~570m,面积约0.13km2,体积约300×104m3。形态为:滑坡外围东、西部为山脊地形,北部为斜坡山体,岩层倾向北,倾角30~45°,后缘及两侧弧圈地形明显,平面呈喇叭形。下滑体剪切出口高程130m,面积约0.17km2,体积约410×104m3,滑坡平面呈喇叭形,后部较宽,前部较窄,垂直清江河流。滑体下部坡角30°,中部坡角15°,呈平缓台阶面,上部坡角28…  相似文献   

6.
2017年7月1日,湖南省宁乡市沩山乡祖塔村王家湾组后山发生滑坡,造成9人死亡。滑坡后缘高程400m,前缘高程310m,滑源区斜长180m,最大宽130m,体积约8.04×10~4 m~3,水平滑移距离达300m。滑坡区地处湘中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地形坡度30°~40°,出露地层岩性为震旦系下统金家洞组板状页岩,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为一浅层土质顺层滑坡,在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诱发滑动。研究表明,王家湾滑坡属于牵引式滑坡,具有多级变形破坏特征,经历了临空面形成、第一级变形破坏、第二级变形破坏、第三级变形(潜在破坏)等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7.
西藏波密易贡高速巨型滑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月9日晚8时左右,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扎木弄沟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历时约10min,滑程约8km,高差约3330m,截断了易贡藏布河(下游河床高程2190m),形成长约2500m、宽约2500m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5km^2,最厚达100m,平均厚60m,体积约2.8~3.0亿m。(见封面照片及照片1)。  相似文献   

8.
<正>龙洞煤矿后山滑坡位于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龙洞村四组,系2018年12月16日兴文5. 7级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滑坡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滑体后缘宽约40 m,前缘宽约90 m,主滑方向长约450 m,面积约16 000 m~2,平均厚度约15 m,堆积体方量约2×10~5m~3。前缘堆积体堵塞沟道,在降雨工况下易发生局部滑动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6日中午12时,汉源县富泉镇西沟发生大规模滑坡,约1.50×10~6 m~3松散碎块石土在前期持续降雨作用下沿西沟右岸高速滑出、解体,并在主沟道内形成堰塞坝,体积约4.00×10~5 m~3。滑坡造成1人失踪,近6.70×10~3 m~2耕地被毁,紧急转移50余人。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结合无人机航飞、三维建模、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资料,对康家坡滑坡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有利的地形条件、松散的覆盖层、充沛的前期降雨入渗及溪水对坡脚的冲刷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西沟原本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堰塞坝溃坝的可能性及灾害链成灾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研和综合分析,发现金沙江下游宜宾—白鹤滩段水电工程库区长约410km的沿江地带发育了349个变形破坏体(滑坡、崩塌和变形体),总体积31.49×108m3,其中体积大于1 000×104m3的崩滑体有51个。岸坡变形破坏密度和线模数分别为0.35个/km和316.95×104m3/km。结合金沙江干流岸坡地质环境条件,统计研究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区岸坡变形破坏基本特征及其与所赋存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岩体结构和近期河流地质作用等要素的关系,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延安市13个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区内滑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ArcGIS软件将滑坡叠加在地形图中,研究了区内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空间上,北部砂黄土地区滑坡发育数量明显比南部壤黄土地区多,滑坡在一、二级河流河谷区两侧及多条河流交汇处集中分布,阴坡发生滑坡的比率高于阳坡,滑坡在年降雨量多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人口和交通工程密集区域内集中分布;时间上,滑坡在6-9月份的雨季相对集中,在晚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期相对集中。其发育特征表现为:区内滑坡有7种类型,但以黄土滑坡(黄土内滑坡、黄土与红黏土接触面滑坡、黄土与基岩接触面滑坡、沿古土壤面滑坡)为主,滑坡体长度主要集中在6~300m,宽度主要集中在15~300m,厚度主要集中在1~20m,滑坡体面积在0.009 6×10~4~40.5×10~4 m~2之间,体积在0.026 88×10~4~1 620×10~4 m~3之间,其中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希涛  魏乐军 《地球学报》2019,40(3):492-506
以青藏高原南部为主体的我国西部大江大河,可供跨流域调取的水资源量究竟有多少?是决定向西北干旱区调水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我国西部诸江河究竟有多少水资源量?能否达到"红旗河"构想的每年600亿m~3的调水量?本文依据各类文献资料中有关"红旗河"拟取水的"五江一河"各节点上、下游水文站及相关水电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及年际变化数据,估算并厘定出各取水节点的年平均水资源量为:雅鲁藏布江600×10~8m~3,帕隆藏布与易贡藏布合计320×10~8m~3,怒江320×10~8 m~3,澜沧江200×10~8 m~3,金沙江313×10~8 m~3,雅砻江250×10~8 m~3和大渡河210×10~8 m~3。按照S4679课题组和王浩院士所给出的国际通行的20%跨流域调水比例或21%的"红旗河"标准,本文匡算出"五江一河"理想的可调取水量为442.6×10~8m~3或464.7×10~8m~3,不足S4679课题组构想的600×10~8m~3调水量的78%。如果南水北调西线规划得以实施,则"红旗河"难以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这三个节点全额调水,长江上源只有大渡河(18.5~20.6)×10~8m~3的水量可资利用。这种情形下,本文匡算出可供"红旗河"调取的总水量为(288~323.0)×10~8 m~3,只有S4679课题组构想调水量的大约一半,充其量不到54%。  相似文献   

13.
太矶头滑坡位于湖北省宜昌上游125km,距三峡大坝约80km的长江北岸。地处巴东县官渡口镇新址西南部、巴东长江大桥北端之神农溪口,为一大型顺层岩、土体混合滑坡(照片版1,照片1)。该滑坡由Ⅰ、Ⅱ号滑坡体构成,总面积14.58万m^2,总体积527.58万m3。其中Ⅰ号滑坡体面积6.31万m^2,厚度29.05~38.70m,平均厚34.75m,体积219.27万m^3;  相似文献   

14.
徐则民 《地质论评》2011,57(5):675-686
金沙江干流右岸寨子村滑坡后缘与前缘高差638 m,滑坡体积约2.5×108m3,曾诱发严重的滑坡堵江事件,左岸坡残留滑坡坝顶面高出江面118 m,方量约180×104m3。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沿江连续分布长度46 km,平均宽度26 km,对金沙江干流及其支流的追踪使得堰塞湖沉积平面上呈现树枝状结构。堰塞湖沉积分布于1180 ~1500 m标高之间,主要由纹层状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砂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树枝状平面分布格局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属于典型的昔格达组地层。大部分昔格达组地层应形成于滑坡坝堰塞湖,堰塞湖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昔格达组地层的露头区平面形态、埋藏特征、与冲积砂卵石层之间的成生关系、对河流的高度依赖性、不同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之间的沉积规模差异及空间离散性。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对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显著。其中,崩塌、滑坡是西藏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文中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形、高程、距地质构造距离、河网密度、工程地质岩组等8个因子开展了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高敏感性区间为:斜坡坡度大于30°,坡向为南东向、南向、南西向,地形起伏度在200~800 m/km^(2),坡形为凹形坡,高程在1500~4500 m,距地质构造距离0~3 km,河网密度>0.5 km/km^(2),代号为YJ2、TS1、TS2、BZ1的岩组,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2)影响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坡形>河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坡向>距地质构造距离。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全新世戈龙布古滑坡堵江溃决洪水地质灾害链为例,采用野外调查、PFC3D滑坡动力学数值模拟和HEC-RAS溃决洪水模拟,再现了该滑坡滑-堵-溃灾害链全过程.首先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该滑坡的特征,戈龙布滑坡总体积约7.92×107 m3,主滑方向为NW335°,最大滑动距离为2.3 km,最大堆积厚度约150 m.利用离散元软件对该滑坡启动和堆积过程模拟,戈龙布滑坡滑动过程持续了103 s,最大速度可达57 m/s,且在滑动过程中呈现出破碎程度区域差异性的运动学特性;大部分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了其原始的位置顺序,堆积体物质特点为单个颗粒与块体团簇共存,破碎作用较弱.滑坡堆积体面积约为1.8×106 m2,鞍部高143 m,左岸、右岸高程分别为2 030 m和2 063 m.滑坡堵塞黄河形成的堰塞坝厚度达143 m,上游形成面积为128 km2、库容为4.87×109 m3的堰塞湖.通过模拟不同溃坝程度(15%、25%、50%和75%)下洪水演进过程,溃口下泄流...  相似文献   

17.
汉江孤山航电枢纽近坝河段从下游至上游分别发育陈家咀、罗行滩和青石梁等3处滑坡,对大坝安全构成重大危害,陈家咀滑坡为大型岩质切层滑坡,规模约2.40×10~6m~3,罗行滩滑坡为中型堆积层滑坡,规模约7.0×10~5m~3,青石梁滑坡为中型岩质顺层滑坡,规模约8.1×10~5m~3; 3处滑坡现状整体均基本稳定,水库运行后或建坝前后叠加暴雨久雨滑体饱水等多种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罗行滩滑坡主要危及大坝右岸施工道路、围堰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陈家咀滑坡若失稳主要影响大坝泄洪能力、通航安全和电站出力,青石梁滑坡对枢纽工程的影响主要为滑坡涌浪造成的次生灾害,此外滑坡还危及滑体上居民和基础设施安全,以及影响汉江行洪、航运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建议,陈家咀滑坡采用抗滑桩+抛石压脚+排水等工程措施,罗行滩滑坡和青石梁滑坡采用以削方减载+排水为主的工程措施,并开展变形监测,以消除滑坡灾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康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向明村3组。滑坡区地貌类型属于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斜面为上陡下缓的凸型坡,坡度10°~35°。2018年8月6日12时左右,斜坡中下部突然发生滑动,沿坡脚西沟右岸岸坡处剪出,持续时间约3 min,形成均宽约140 m、纵长300~390 m、平均厚度约30 m,体积约1.50×10^6 m^3的大型土质滑坡。滑坡堆积体在西沟内形成堰塞坝,沿沟长220 m,顶宽170 m,高20~50 m,沟道被完全堵塞,上游沟道仅余2000 m^3库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龙江流域大型滑坡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调查大型滑坡259处,对流域内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有了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大型滑坡的分布与距断裂距离、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1)流域内大型滑坡分布在区域上表现出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和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特点;(2)流域内90%以上的大型滑坡分布在距断层距离小于5.0 km的范围内,距断层越远,大型滑坡发育数量越少;同时,集中分布在断裂交叉、错列及交汇部位;(3)流域内大型滑坡表现出与高程和微地貌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大型滑坡分布在1200~2600 m(上游2200~2600 m、中游1600~2200 m、下游1200~16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宽谷向峡谷转折部位;(4)流域内软硬相间层状岩岩组最有利于大型滑坡发育,93%以上的大型滑坡与千枚岩、板岩等浅变质岩相关;(5)流域内大型滑坡主滑方向以NE向、W向为主,但是武都区两水镇至舟曲县腊子口乡一带表现出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特征,即SE向和NW向为主;(6)流域内大型滑坡的滑移距离与滑坡体积有关,随着滑坡体积的增大,大型滑坡的运动性摩擦系数呈指数降低,部分大型滑坡表现出强碎屑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周礼  范宣梅  许强  杨帆  郭晨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6):1395-1404
2018年10月、11月于金沙江川藏交界处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先后发生两次体积约2400×104 m3和850×104 m3的滑坡,两次滑坡平均运动距离1400 m,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首次形成的堵江滑坡坝天然溃决,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第2次滑坡堵塞第1次滑坡自然溃口,导致堰塞湖库容迅速增加到3.85×108 m3。政府部门立即开展抢险工作,通过人工修建溢洪道的方法成功泄洪,极大程度上降低洪水风险。本文利用PFC3D颗粒流软件模拟两次滑坡的发生、运动、堆积过程,并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对白格滑坡滑源区残留潜在不稳定部分未来失稳的运动路径和堆积范围进行预测,对其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除了受初始势能的影响外,微地貌也是决定滑坡运动路径与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2)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类似于白格滑坡这类碎屑流类型的滑坡,两次滑坡反演得到的堆积厚度、堆积范围均与真实结果相近;(3)利用两次事件反演所得参数,可以预测若滑源区潜在不稳定部分同时失稳,则形成约70 m高的滑坡坝,可能再次堵塞金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