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滑坡蓄水后的三维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滑坡进行了三维稳定性计算和分析,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蓄水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蓄水条件下,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只是在相对较陡的滑坡体前缘和库水位淹没区,蓄水后可能会产生小规模失稳。边坡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为1.20。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地震灾区江油市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二郎庙镇渭河村,为一牵引式土质滑坡。从分析了滑坡的结构、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入手;根据岩土样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和反演计算,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三种工况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和剩余下滑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在连续降雨、暴雨及地震影响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存在小规模滑移垮塌以及整体滑移的可能性。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治理设计,提出裂缝夯填+地表截排水+抗滑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双参数强度折减法研究中的问题,在分析传统强度折减法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双参数强度折减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强度折减本质的讨论,分析目前双参数强度折减法研究中折减路径、综合稳定性系数、结果验证三方面的问题。分析表明:基于强度储备的强度折减法,强度折减法的本质是对抗剪强度τf进行折减;双参数强度折减法对折减路径的选择上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且改变了边坡原有抗剪强度参数;综合稳定性系数的确定缺乏理论证明,无明确的物理意义,且其结果不适用于非均质边坡;双参数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偏离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实质,使得数值计算的结果失真。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19日凌晨5点40分左右,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桃子乡玻璃村发生一起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为了查明其变形破坏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在查明滑坡地质背景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Flac-3D有限元软件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天然及饱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塑性区及剪应变增量带的分布情况,揭示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玻璃村滑坡为古滑坡的局部复活,天然工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0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饱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28,处于失稳状态;古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并受地形影响发生多级复合滑动,滑坡前缘至中部滑体具有牵引式特征,后缘滑体具有前缘临空牵引、后缘推移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甘菜园滑坡勘察报告中甘菜园滑坡工程勘查主纵(Ⅱ-Ⅱ’)地质剖面以及甘菜园滑坡的钻孔资料,采用FLAC3D软件平台建立甘菜园滑坡的数值模型,依据测得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自然状态和强降雨状态下模型竖向、水平的应力、位移特征及其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内置的强度折减法和Geo-slope软件极限平衡法计算了甘菜园滑坡自然和强降雨两种状态下的最危险滑动面及稳定性系数,认为该滑坡最危险滑动面位于滑坡中上部表层。  相似文献   

6.
浦江海豹岭脚滑坡位于改(扩)建20省道K37+180-K37+250段南侧山坡上,为一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文章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滑坡形成机理;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采用瑞典条分法对两种不同工况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时,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了治理设计,提出抗滑支挡结合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idas/GTS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卧虎山滑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滑坡的变形情况、滑动趋势以及稳定系数,并把计算结果与传统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FLAC3D的内置fish语言基于强度折剪法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滑坡体安全系数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已知滑动面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滑坡体天然状况下的二维、三维安全系数,同时对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比并分析了传统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利用二维FLAC3D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滑坡安全系数略高于传统极限平衡法;②利用三维FLAC3D强度折减法所得滑坡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FLAC3D的计算结果;③滑坡安全系数都是随着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变化对三维FLAC3D强度折减法比二维求解安全系数影响更大一些。然后模拟了滑体在天然条件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滑动方向,并得出天然状况下滑坡整体基本稳定,仅滑坡后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的分析结果。同时探讨了三维FLAC3D模型建立过程中滑坡外围不动体及滑带以下基岩所取范围大小、网格剖分粗细程度对计算安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7,(9):2746-2756
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用点接触模拟滑面,提出了适用于已知滑裂面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推力计算的数值计算方法。以滑坡体为分析对象,用切向和法向两组弹簧的弹簧力来模拟滑裂面上的剪切力和法向力;结合强度折减法和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对滑面弹簧刚度进行迭代计算,求解得到了满足静力平衡的数值解。该方法避免了极限平衡条分法求解边坡稳定性时需对条间力进行诸多假设的局限,也避免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滑坡推力时需加桩计算的不便及收敛困难等问题。新方法能计算出极限状态下滑坡体上的应力、滑裂面上的边界力和稳定性系数以及给定安全系数下滑坡体上任意截面的滑坡推力大小、作用方向和位置,具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可为实际工程中滑坡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种双折减法与经典强度折减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冰  袁维  石露  李君  李小春 《岩土力学》2015,36(5):1275-1281
经典强度折减法的出发点是对强度值进行折减,进而导致对强度(准则)中的参数使用同一个折减系数。使边坡处于整体临界平衡状态的折减系数恰是边坡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一些学者陆续提出了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不同折减系数的所谓双折减法,但尚无严格的理论依据。提出双折减法的出发点是对强度(准则)中的参数进行折减,或简称“强度参数折减”,这样可自然导致采用不同的折减系数,但此时已无法自动得到基于强度储备的安全系数。为此,提出了定义安全系数的新框架--基于参照边坡的安全系数定义,为双折减法建立了理论基础。将新提出的一种双折减法与经典强度折减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可以将经典强度折减法纳入该双折减法的计算过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双折减法的安全系数几乎总是小于经典强度折减法的安全系数,数值模拟实例也证实了这个结论。这表明,经典强度折减法有可能高估了边坡的安全性,建议的双折减法可作为边坡稳定分析的备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库水位波动对滑坡的稳定性变化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定值分析方法未能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取值的不定性,而概率分析法能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分布的随机性,对库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文章以万州瓦窑坪滑坡为例,在基于库水位实际波动进行拟合的条件下对滑坡的渗流场进行了模拟,同时对不同水位下滑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概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在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整体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具有低危险性。库水位下降到160.47 m水位时,边坡破坏概率超过30%,具有中等危险性。采用R/S分析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具有持续性的小变形,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与稳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计算碎石土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和分析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在碎石土滑坡变形解体破坏过程中,在空间上滑体塑性应变和滑面上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发挥程度是不一致的;根据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计算的滑面接触摩擦应力计算二维剖面碎石土滑坡稳定性系数的方法比较适宜于该类型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路堤变形与边坡的稳定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协群  张有祥  邹维列  熊海帆 《岩土力学》2010,31(11):3640-3644
对于常常处于非饱和状态的路堤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变形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由于涉及到非饱和土力学,一直是个热点和难点。现有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一般仅对强度指标进行折减,但折减后得到的路堤变形场与实际变形场存在一定差异。论文分析认为,在降雨入渗影响下非饱和路堤不仅强度参数会降低,而且变形参数也会随着应力水平和强度参数的变化而变化。采用基于变模量的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对不同降雨入渗深度下路堤的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中的Bishop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入渗深度对非饱和路堤稳定性和滑弧变化特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滑面搜索方法对于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至关重要。现今两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极限应力状态下边坡的潜在滑面。而为了评价边坡在当前应力场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概念的滑面搜索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点的位移以及点安全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点进行分类,把边坡体分为潜在危险区以及稳定区。潜在危险区的边界即为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并运用矢量和方法计算得到其稳定性系数。采用上述方法对3个算例进行验算,并与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聚类分析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附近,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滑面与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滑面基本一致;当边坡处于较稳定状态时,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要比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滑动带范围要更深更广,但求出的稳定性系数也较高;当存在软弱夹层时,矢量和计算出的滑面更为陡峻,稳定性系数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15.
该水电站滑坡变形主要表现在滑坡的前、后缘及其两侧,目前该滑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就尤为重要。该滑坡的形成机制为蠕滑—拉裂式,稳定性的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都表明:该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持续降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保亭县甘什岭滑坡的形态、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稳定计算方法选用剩余推力传递法对滑坡稳定性加以试算,其计算结果与滑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当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1.17~1.26之间,此时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当滑坡在饱水状态下时,稳定系数K的范围在0.99~1.03之间,此时滑坡处于滑移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省南部省道红土山段滑坡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和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机理及影响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滑坡滑动模式;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生滑坡体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所处区域冻土深度较大,区域冬夏温差大,地表水下渗后冻胀,次年夏初消融,这使粘性土及泥岩泥化,粘聚力降低,周而复始,滑体不断蠕动下滑。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浅层滑面处于蠕动变形状态,深层滑面基本稳定;在考虑暴雨和地震的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三峡库区张家湾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该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库区蓄水或者库区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滑坡将处于整体失稳状态。根据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确保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使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求得的滑坡安全稳定性系数进行北门沟滑坡稳定性评价。通过强度折减,当滑坡达到不稳定状态时,有限元计算不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就是滑坡的安全稳定性系数。经计算,可以得到滑坡体破坏形式和破坏扩张趋势,有助于对滑体破坏机制的理解。计算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很接近,这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青岛崂山路拓宽工程中高陡岩质边坡加固问题,选择典型(C区)坡体,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法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对该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计算边坡稳定性的3种失稳判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特征点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确定了边坡加固前后安全系数的变化。基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加固后边坡的稳定状态和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对该边坡的数值分析及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边坡处于安全状态,加固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