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997年伽师强震群研究及其生成机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伽师强震群的精确定位、伽师震群主要地震的震源谱分析、伽师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研究 ,结合对伽师震群地震及相邻构造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和伽师震源区构造环境的研究 ,详细剖析了伽师强震群的基本演化过程 ,对伽师震群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并对伽师震群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文中对国内外地震序列 (包括震群序列 )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对地震序列研究所取得的某些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强震群不仅可能发生在构造特别复杂的地区 (如网络状交汇构造区 ) ,在无大型预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牛首山附近发生的3次震群的序列特征,对震群的发震构造、环境因素和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这3次震群均属前兆震群,为多方向的断层小破裂所致,与附近青铜峡水库储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6年1月14日西藏谢通门震群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震例、震源机制和震情序列等参数分析,对该震群发震构造和震群序列类型进行判定.认为该震群发生在历史地震相同走向的构造断层上,为前兆性震群,该地区周边发生中强地震发震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1966年—1985年间太原盆地发生的14起震群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这些震群分布区的新构造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震群活动区特征、震群迁移特征、震群的震源深度、震群所反映的现代局部应力场等。  相似文献   

5.
前震序列与前兆震群及非前兆震群的计算机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鹏  林邦慧 《中国地震》1994,(A00):166-174
本文介绍了一个挑选前震序列及震群的专家系统,它能自动地从地震目录中筛选出前震序列及震群目录,计算相应的地震活动参数,进行前震列,前兆震群,非前兆震群的自动识别,同时本文对这个系统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18日在我国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乡与阳高县友宰乡之间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群,山西省大同无线遥测台网连续,精确地记录该震群的大小地震约1200次(截至1995年)对该震群主要地震定位,震源机制和序列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属上壳构造震群,根据地震发生背景,地震序列类型和各类前兆地震前后(特别是震后)变化进行的震后预报研究,表明该地震发生符合50年代以来山西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成组发生的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伽师强震群震源特征及震源机制力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改进的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17年伽师强震群3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较强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推断出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雁行断裂.根据伽师震群地震的2177个P波初动方向记录,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平均震源机制解.基于Silver的震源模型,由震源谱推断了伽师震群主要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尺度及应力降.文中最后用右阶雁行断裂的数值模型计算了伽师震群的发震构造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图像,用其解释了序列地震震源机制的多样性和低应力降现象,并认为特定的雁行发震构造与强震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震群是地震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对震群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只是在构造地震中,根据最大地震能量占整个序列总能量的百分比将震群列为一种类型.岩石破裂试验表明,震群活动和高余震活动反映岩石整体性较差.实际观测表明,震群的孕育、发生和发展,不但与地质构造、介质特性有关,而且受大范围的区域应力场、一定范围的局部应力场控制.多年来国内外均对震群进行研究,为了区分震群与一般弱震、大震前的震群与一般震群,提出了前兆震群的概念,试图用震群预报未来的强震.朱传镇等在研究华北地区的震群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月11日河北滦县发生ML 3.3震群,可定位地震200余次。运用序列参数、精定位、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发震构造分析等传统和数字地震学方法,对震群与强震孕震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此次震群仍属于唐山老震区的地震活动,不具备前震序列和典型前兆震群的性质,唐山作为地震窗也未达到开窗指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ML 3.3震群发生在卢龙断裂中段4级地震空段内,3月22日发生的ML 3.2地震及其余震活动已非1月11日ML 3.3震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远东地区的强震系列可以分为板间强震系列与板内强震系列。研究了它们的分类、特征及其适用的公式,得出远东地区板间强震系列与板内强震系列的相关性十分明显、板内强震系列常发生在板间强震系列之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序列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认为现阶段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虽已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尚不能完全揭示地震序列发生发展规律,准确指导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提出要在地震数据管理、地震序列提取方法、地震序列概率分布模式及其其统计特征以及地震序列相关性等方面加强研究,同时应把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思想引入地震序列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介绍2020年1月18日新疆伽师M S5.4和1月19日M S6.4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等资料,分析伽师M S6.4地震序列类型、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分析认为,该序列为前—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2月9日河南淅川发生M_L4.6地震序列,震中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依据有关地震序列判别规则和地震学分析方法,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序列非前震序列,属主余型地震,后续无更大地震发生。2017年11月丹江口水库蓄水位首次达167 m,3个月后即发生此次M_L4.6地震序列,通过丹江口水库水位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具有较明显的水库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into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a significant work, either for studying biologic evolution or for making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geologic history.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to determin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s by using probabilistic analysis. The evolutionary sequence systematics can efficiently ascertain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s. Two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species-disappearance events: (1) species extinction events can be closed by last occurrence events using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ic analysis; (2) the duration of a species may be approximately replaced by the duration of its parent species. To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sequence of species disappearance is the best way up to now. A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that consists of the speciation sequence of Permian waagenophylloid corals and th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of other important fossils in Permian is used as an example. The group spearman rank-correlation test is used to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by comparing four types of calculations and two kinds of sequences and to find abnormal events. Based on the found abnormal events in the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is revised to deal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Sequences of speciation and species-disappearance, and species duration are determined. Applica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to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can larg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furthermore, event sequences have higher precision than range biozones.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以构造层序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济阳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体系,细致分析了每个构造层序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学特征及构造特征,首次提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层序经历了孔店构造层序转型期、沙河街断陷发展期、东营末期构造反转期三个演化阶段,深化了济阳坳陷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为断陷盆地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8日乳山ML4.3地震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1月18日乳山ML4.3地震序列特征及烈度分布进行了介绍, 认为乳山ML4.3地震序列是一次能量衰减较快、频度起伏衰减的主-余型地震序列, 序列本身不具有明显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76年巴音木仁Ms62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剖析其前震序列的测震学指标异常及余震序列特征,判定了序列类型,得出一些有预报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发展的非常有序的过程.对凯奥蒂湖地震序列,在三种情况下分别做出34次地震的断层面解.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观测报告中地震初动的可信性.论证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壳模型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壳模型对于求断层面解的等效性.与唐山地震序列相比,凯奥蒂湖地震序列表现出4个主要特点:1.震中分布呈规则的狭长条带,与断层的关系密切;2.断层面解中出现的矛盾初动少;3.断层面解之间的一致性好;4.断层面解随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凯奥蒂湖地震序列比唐山地震序列特征简单,前者基本上是沿卡拉维拉斯断层发生的面破裂,而后者却是在一定震源区中发生的体破裂.唐山地震序列的特征在中国大陆是有代表性的.若凯奥蒂湖地震序列的这些特点,在加州也具有代表性,则这两个地震序列的差别,可以作为美国加州地震比中国大陆地震发生环境和发生过程都简单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20.
考察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 2012年8月12日MS6.3和2014年2月12日MS7.3等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早期特征, 利用“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 统一选用截止震级Mc=ML3.0, 并使用最大似然法分别估算了这3个序列不同持续时间的α、 p和b等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3个地震序列的参数差异明显, 其中: 2014年MS7.3地震序列α值与2012年MS6.3地震序列接近, 但高于2008年MS7.3地震序列; 2014年MS7.3地震序列p值较低, 表明当前序列衰减缓慢; 2012年MS6.3地震序列b值最大, 2014年MS7.3地震序列次之, 2008年MS7.3地震序列最小. 此外, 2008年MS7.3地震序列参数在震后20天内变化较为显著, 而2014年MS7.3地震序列的α值和p值在震后3.5天内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