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震信息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邢台发生的灾害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先河,而且产生了中国地震信息系统.中国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前期是以传递地震观测信号和实时传递地震信号为起始,现在已经为地震观测服务发展成为具有全国规模的行业地震信息平台.全球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地震信息系统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同样发展迅速.信息网络通达地震行业各个角落,地震各项工作无不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地震信息系统已经彻底改变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方式、科研方式,同时促进了人们传统观念的变革,使我国地震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信息系统.文中主要讨论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基本的图形显示和图形编辑等GIS功能, 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功能、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功能、建筑物震害损失分析功能等专业功能及实现.此系统能够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能够满足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地震信息系统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地震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体系,且相关研究开展较少。为了更好地识别安全风险,提高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作者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信息系统评价模型,通过程序自动进行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的计算,输出系统评价等级。实例表明:可拓方法可为地震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提供支撑,并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评价指标的进一步优化调整,以及自动评价软件的完善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震信息系统为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和趋势分析提供了必要和及时的客观和科学的依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综述现今地震信息系统种类与发展状况基础上,探讨地震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出我国地震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向:准确完善的源数据、网络化建设与规范化、高效实用的应用、多专业信息综合集成、GIS及SDE功能的应用以及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思想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地震防御工作的概况;1.地震观测系统的建设;2.地震信息系统的建设;3.对澜沧-耿马地震作出的较准确的中、短期预报;4.在工程地震方面取得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大型电力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小久 《华南地震》2000,20(1):71-78
概述了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简史、内容和方法,并就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利用GIS技术研制我国大型电力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信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区域地震信息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地震信息系统方案,并具体描述了其总体网络结构及市级信息中心和区域信息中心的功能规划。  相似文献   

8.
地震核查技术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的主要针对地下核爆炸监测的国际监测技术手段. 为了提高对低震级事件的检测、定位与识别能力,开发了禁核试核查地震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ArcGIS为基础,充分发挥GIS的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拓扑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为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灵活方便的图形化研究环境. 利用ArcSDE 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与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相结合,并通过基于COM的ArcObjects组件开发技术扩展ORACLE的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了空间、非空间等多源数据的一体化无缝集成,并保留了ORACLE的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记录锁定、并发控制、 数据仓库等功能. 本文主要论述禁核试核查地震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效率,解决传统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问题,基于地震网站内容管理信息系统,以地震信息数据为基础,根据信息类别和属性对Java easysite平台进行技术开发,设计了地震信息直播、地震参数、震区背景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自动获取地震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了平台各个功能模块信息的快速发布.该应用已被布置在中国地震局网站平台上,实现了地震应急信息平台的智能管理,进一步保证了地震应急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时技术和3D WebGIS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对地震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地震信息系统(基于GIS)动态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地震信息表达与真实三维环境表达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实时技术和GIS,设计和实现基于三维Web GIS的地震综合发布信息系统。该系统改进GIS对动态地震信息的处理模式,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表征动态地震信息,为地震信息服务提供一种快速、直观形象表达地震综合信息的方法,在大地震震情分析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震台网网络技术平台,分析其系统构成及虚拟台网、3G无线传输、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在陕西测震台网的应用.该平台的建成,提高了测震台网运行质量及流动测震台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省、市测震台网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地震响应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欣欣  叶振民 《华南地震》2000,20(4):105-110
以厦门地震遥测台网为例,阐述了由地方政府投资的小型台网在布局及设备性能上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台网实测资料的分析,检验了台网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距台网中心分别为100~150km和450km范围内(包括台湾东带),发生的ML2.5和3.5级以上地震都处于台网的有效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柳州数字地震台网与广西模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的地震参数作了比较,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业内的仪器设备工作方式也进入了网络化,地震台站作为仪器设备的直接用户,为保障仪器设备的工作正常与数据交换,构建平稳、有效、快速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行业内网络化仪器的工作方式,介绍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提出了地震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区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九五”目标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为了有效地利用资金,结合地震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从易到难的分步实现方案,并介绍了辽宁省地震局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R. O. Strobl  F. Forte 《水文研究》2007,21(22):2965-2978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scape and stream processe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and thus it is plausible to assume that landscape factors in a given watershed have a determinant function in stream network initiation and formation. Although past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certain gen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am drainage density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no definite model for stream delineation has yet emerged. Particularly at smaller scales, drainage network extrac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ised that are generally independent of often widely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conditions. Utilizing digital terrain models alone for this purpose is, in many cases, problematic and inaccurate. This research effort involved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Landsat 7 ETM+) with regard to finding the most indicative factors for drainage network location.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ed a series of available topographic, soil and lithology factors. Two hydrolog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diverse case studies, one in Pennsylvania and the other in southern Italy, were used to this 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spectral band ratios (1/4, 2/4 and 3/4) were mutually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in both case studies. Additionally, both case studies illustrated that different factors belonging to general parameter groups (soil and topography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ANN for each case, suggesting that future drainage network derivation methodologies should possibly consider that certain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certain geographic regions than for other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位于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粤、桂、琼交界地区,采用国产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设备,智能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快速、准确,是一个高效能的地方性地震监测台网。介绍了该台网的布局、监测能力、技术要求及效能。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承担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乌鲁木齐地区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台网;“九五”期间改造乌鲁木齐台网为数字化台网;“十五”期间,乌鲁木齐遥测台网将新建、改建、扩建为新疆数字化遥测台网。台网建成后,台网布局较为合理,将为新疆的抗震救灾,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从联网的系统构成、联网设备及软件配置、联网产生的效益3个方面介绍了华北联网中山西台网的情况,总结了孤立的小网联结成大跨度的现代化监测网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