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6-07-10-18:30~20:40(本文所用时间均为世界时)咸阳机场雷雨,降水量为13.3mm,其间19:51~19:55下了黄豆般大的冰雹,历时4min,当时地面阵风达10m·s-1。本文就针对本次过程进行一次定性及物理量定量分析。1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1.1500hPa形势由当日00时资料看,副高活动在南海及青藏高原上,整个华北及西北主要是受西北路来的系统影响,当时在河套东部有一气压槽,配合有一个572的低压中心,温度槽落后于气压槽,并配合有一12C的冷中心,其位置位于银川附近,气压槽后出现了大片的负变高和负变温区。平凉凸H。。—-7…  相似文献   

2.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7,(1):14-15,20
1996年2月17日起,东范市受到寒潮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低13.8℃,过程最低气温3.4℃,造成一次长达11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使东范市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香蕉生产损失严重。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作一简单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1.1寒潮的酝酿和爆发500hPa图上9日08时西欧地区有一低槽,槽前的暖平流使乌山地区的弱脊发展。11日08时乌山脊建立,其下游的新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槽发展,冷中心为-44℃,槽区及槽前冷平流强烈,700hPa和850hPa均有反映,西欧大陆冷高中心为1040hPa。13日OS时冷槽移到贝湖东侧,槽后冷空气开始…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2015年5—9月10a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河南省冰雹天气过程的500hPa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并统计分析冰雹天气环境参量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华北低涡、低槽和西南气流四种类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冰雹过程占总数的55.2%;冰雹天气主要环境参量阈值是对流有效位能≥1137J/kg,850hPa与500hPa温度差≥27℃,850hPa与500hPa假相当位温差≥5.5℃,抬升指数≤-4.5℃,大气整层可降水量≥2.9cm,14时地面露点温度≥16℃。  相似文献   

4.
1雹灾概况1996-07-09~14,榆林地区发生了连续6d的降雹过程,其中以7月12日的降雹持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全区有7个县降雹,中心位于横山和绥德、米脂县一带,平均雹径20mm(测站),最大雹径27mm(测站),造成严重的损失。2天气形势21500hPa形势7月9~14日本地区一直受脊前偏北气流的影响,在7月12日08:00500hPa图上(图1)在北纬40~45”,东经105~115“蒙古到我国华北一带维持稳定少动的一个冷涡,槽线约在呼和浩特一太原一西安一线。榆林地区处于槽后西北气流冷平流之中,不稳定能量一旦被触发释放,将造成强对流天气。2.2700…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04-09-14铜川市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冰雹天气过程,发现500hPa的高空槽后西北气流中的冷温度槽是主要影响系统,300hPa高空急流和对流层上层200hPa的正涡度大值区以及对流层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是对流发生的有利条件,强对流发生在稳定度指数Ky≥2的区域。同时,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图上,云团回波的增强与合并,对于冰雹的落区和降雹时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2008年常规观测资料和850 hPa、500 hPa高空资料,分析了闽西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结果表明,闽西北是福建省冰雹多发区,近年来降雹呈明显减少趋势;月变化呈现一大明显单峰(4月)和两小双峰(7月、11月)现象,主要发生时次在14:00—20:00;连续降雹日数以孤立日为主,每次降雹以1~2站次较为多见;11至翌年5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850 hPa)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冷切适中型和低槽偏东型;冷切偏西和暖切偏北型降雹发生概率较适中型低,较偏南型高;74.1%的雹日伴有低空西南急流,并以急流适中和偏北型居多;大于等于3站次降雹的主导天气形势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81.5%伴有低空西南急流;6—9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和副热带小高压型,发生较大范围冰雹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营市1994—2019年冰雹资料、2000—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入海口地区冰雹日时空分布特征,针对2010—2019年55 d冰雹日进行天气学分型和物理量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入海口地区冰雹分布在3—10月,集中在春末夏初,冰雹时段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和午夜前后,冰雹落区集中在沿黄河两岸和河口区的西部;冰雹日500 hPa环流形势可以分为西风槽型、高空冷涡型、脊前西北气流型和副高边缘型四大类;对2010—2019年55个冰雹日冰雹发生前1小时冰雹区的强天气威胁指数(ISWEAT)、总温度(TT)、 K指数(K)及850 hPa与500 hPa温差(T(850-500))等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指标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8年6月29日下午到夜间,发生在山西省忻州市神池、五寨、原平等县(市)一带的严重局部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各种物理量特征,分析其成因。指出:a)500hPa蒙古东部的冷涡东移,冷空气叠加在850hPa暖脊上,产生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能量。b)前期先导槽的滑过,使低层增湿,潜在不稳定度增大。c)降雹区域沙氏指数、K指数等都符合山西降雹标准。d)850hPa-500hPa有较强垂直风切变,使动力不稳定能量加强,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e)特别是山区由于海拔高,山脉阻挡,气流辐合上升,容易产生局地强对流,诱发雹云生成,出现冰雹天气。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琳娜  郭锐  何娜  廖晓农 《气象科技》2013,41(1):114-120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北京南郊观象台加密探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0-2009年北京地区出现的30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类型可以分为3类:东北冷涡型、蒙古低涡型和低槽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东北冷涡12次;蒙古低涡10;低槽8次.冰雹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午后14:00-18:00.从大尺度形势特征来看,北京冰雹日,从925 hPa到500 hPa各层均有动力辐合系统,即高空有较深厚的动力系统,并且各层辐合系统当天过境影响北京.蒙古低涡和偏西路径低槽型的流场有如下显著特征:500 hPa在内蒙古中部有西北大风速区,风速在20 m/s以上;850 hPa和700 hPa在北京的东南部有偏南大风速区,风速可达12 m/s左右.冰雹发生日高空各层湿度并不大,各层温度露点差大都大于5℃,这说明冰雹的发生并不需要较强的湿度条件.对常用物理量参数研究发现,对预报冰雹天气发生有意义的参数及其阈值如下:低空有大的风切变,其中1000/700 hPa风切变分布在3 m·s 1·km-1左右;850/500 hPa风切变分布在2~4 m·s-1·km-1之间;500 hPa与850 hPa温度差为28~35℃;全总指数为40~50℃;0℃层高度为3000~4500 m;-20℃层高度为6000~7500 m;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大干800 J·kg 1;深对流指数为20~30;抬升指数小于0.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山东省2007—2010年常规观测资料、山东省区域和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观测资料,研究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间和地理分布特征,分析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间、落区和强度,并对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0年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一般出现在5—10月,7—8月较多;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都发生在7—8月;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段以午后至傍晚居多,夜间次之,上午最少;当500hPa位于西风槽前和副高边缘,700hPa和850hPa位于西风槽前或存在切变线,地面有冷锋影响时,有可能发生1小时降水量≥100mm的短时特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1.
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贵州西部共发生了6次冰雹天气过程,有4次冰雹灾害天气严重影响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生产,其主要是发生在4月22日、5月6日、5月8日、5月9日的冰雹天气过程。为了探明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4次冰雹天气过程对红心猕猴桃果实的影响,通过6次冰雹天气过程影响区的调查,获取冰雹特征数据和红心猕猴桃在4次冰雹灾害过程中的受灾情况,分析诱发冰雹天气发生的大气环流特征,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4次冰雹灾害对红心猕猴桃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次冰雹天气过程中,冰雹最大直径达20mm,但最大直径大多在10mm以下,其中水城区的冰雹最大直径较其他地区大,遭遇冰雹天气次数也最多。影响红心猕猴桃生产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具有贵阳站的CAPE均远远大于威宁站、中低层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中高层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的共同特点。4月22日、5月6日和5月9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均有浅槽、700hPa均有低涡切变线入侵贵州西部;5月8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和700hPa贵州西部均处于西太副高外围。4次冰雹灾害造成红心猕猴桃885.4hm2绝收,占其基地种植面积的9.04%;因冰雹灾害造成产量损失约1.33万t,直接经济损失19921.5万元。  相似文献   

12.
杨莲梅  杨涛 《干旱气象》2004,22(2):11-16
阿克苏北部绿洲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区,虽然强对流暴雨和冰雹均为强对流天气,研究表明它们均发生在副热带锋区上,而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均有显著不同:(1)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以西方路径的锋区小槽和中亚低槽为多,北支槽最少,冷空气弱且湿;冰雹以锋区小槽和北支槽为主,中亚低槽为少,冷空气相对强且干;(2)强对流暴雨的高空急流比冰雹弱,且存在一支低空偏东急流,冰雹不存在;(3)均位于湿舌区,但暴雨区湿度从低层到中层比雹区大,暴雨区850~500hPa均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尤其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雹区水汽输送较弱,且以天山山区向雹区的局地水汽输送为主。二者均有强的水汽辐合,暴雨区的水汽辐合比雹区强;(4)均有强的上升运动,冰雹850hPa的上升运动比暴雨强,700hPa二者相当,500hPa暴雨比冰雹略强。(5)均有强的不稳定性,暴雨的不稳定性强于冰雹。  相似文献   

13.
李革  韩韡  田丽 《吉林气象》2009,(4):8-9,35
1引言 雷雨是一种强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雷雨具有突发性、明显的局地性和短时性等特点,致使预报难度加大。本文使用1996年至2006年的雷雨资料及常规地面图、850hPa、700hPa和500hPa天气图对雷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旋转风螺旋度在广西春季一次水雹大风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传新 《广西气象》2002,23(1):17-18,26
利用旋转风螺旋度对2001年4月发生在桂中地区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旋风螺旋度对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冰雹大风天气易产生于低层正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与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能量储存区所包围的区域,基上空500hPa以下旋转风螺旋度为正,400hPa以上为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报表和灾情记录,统计2002—2011年商洛地区共出现冰雹天气过程48例。根据500hPa天气形势,将商洛冰雹天气分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高空槽切变型三种类型。通过计算冰雹个例的动力、热力、能量、稳定度指标,发现与商洛冰雹天气关系密切的11个物理量指标。其中,初夏(5—6月)和盛夏(7—8月)冰雹天气的K指数、沙氏指数、850hPa和500hPa温差、瑞士雷暴指数、850hPa露点温度等对流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进行冰雹潜势预报时需要注意。CAPE值、0℃层和-20℃层高度在各月差异不大。5—6月进行冰雹潜势预报时应特别关注低层水汽条件的增加,7—8月应特别注意0℃层和-20℃层的高度是否适合冰雹的生成。冰雹预报指标在2012—2014年商洛冰雹天气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丰启  刘庆泰 《气象》2001,27(11):35-39
利用威海市1960年1月-1997年12月的的观测资料和灾情报告以及1986年1月-1995年12月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威海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威海市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春末夏初(5-6月)和夏末秋初(9-10月)次数最多,夏季较少。地理分布是半岛内陆多于沿海,西部多于东部。造成威海市冰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小槽型和横槽型,其中以横槽型最少。各型冰雹天气中,山东半岛东部边界层有较强的暖湿平流,对流层中下部层结分布不稳定,湿区呈块状分布,范围较小,对流层中层是较强的干冷平流,对流层中上部是高空急流出口左侧的辐散区。  相似文献   

17.
11996年榆林地区冰.雹天气气候概况1996年是榆林地区发生雹日17个,34县次,其中区域性冰雹2次,造成灾害的5次。多雹时段在6月下旬~7月中旬。其中7月9日~14日持续6d,是历年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冰雹过程。1996—06—26,神木、佳县、横山、绥德、子洲、清涧等县降雹,子洲境内冰雹最大直径40mm,该县成灾面积4220ha。2冰雹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分析2.1天气形势分析影响榆林地区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西北气流型,另一种为蒙古低槽或低涡型。2.1.1西北气流型。此型是造成榆林地区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濮阳市1971~2004年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日出前后为大雾的最浓时段.500 hPa图上本站受西西北到西南气流控制,未来有浅槽或下滑槽影响,等高线与等温线均较稀疏;700 hPa图上高原东部为西南气流;850 hPa或925 hPa以下存在逆温层;地面图上本站处于均压场中或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云坤 《贵州气象》1994,18(3):37-38
前言1994年4月8日凌晨1~5点,我县北部各乡镇及南部部分乡镇遭受了特大冰雹、暴雨、大风灾害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导致有人畜伤亡。面对灾后呈现的一幕幕惨景,令人深思,更加深了一个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现对本次灾害天气过程形成的原因,从本治能搜集到的气象资料出发,加以归纳总结.1天气形势背景在4P7日临时的500hPa、700liPa、BSOhPa图上可看到,本站均处于槽前编南气流控制.随着低槽东移发展,位于孟加拉湾的水汽得以源源不断地向东北输送,未来必然影响本站.需要指出的是,在4月7日08时700hPa图上,…  相似文献   

20.
1998年 4月 2 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 50 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 ,槽前强冷空气南侵 ,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 - 3θ曲线图对“98.4 .2 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用V — 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 .2 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