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震害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损毁造成的,对城镇建筑物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做好震害风险防范,通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多分割图层及多尺度分割技术,利用特征库阈值分类与样本最邻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遥感影像建筑物进行信息提取及分类。分类结果精度评价表明该方法优于利用单一分割图层样本最近邻分类结果,可以用于城镇建筑物分类。根据建筑物分类结果对震害风险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高度信息的获取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了一套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建筑物高度反演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建筑物和阴影的形态学指数,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建筑物轮廓和阴影信息;然后,采用相交线平均法计算阴影长度;最后,根据阴影长度和建筑物高度的几何关系模型计算建筑物高度。采用西安市的国产资源三号(ZY-3)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提取试验,通过171栋建筑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对结果进行验证,获得了91.23%的总体精度,显示出该方法在建筑物高度信息提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震害损毁评估精度,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模型,提出一种利用DCNN全连接层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损毁区域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前馈方式从DCNN全连接层提取训练样本和待检测区域的特征;然后,基于样本训练SVM分类器;最后,对待检测区域的所有区块进行分类预测和投票确定是否损毁。以2010年海地地震遥感影像为例,建筑物损毁检测正确率可以达到89%,相比于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正确率提高了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建筑物震害损毁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马金龙 《北京测绘》2023,(8):1141-1147
针对海岸地形航空摄影遥感影像分辨率低导致测量测量低问题,研究超分辨率学习算法在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基于无人机海岸地形航测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超分辨率学习算法对影像数据进行重建获得高分辨率海岸地形遥感影像;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采用反距离加权值法进行匹配,获得海岸地形地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可以获取较高的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精度,遥感影像峰值信噪比(PSNR)指标平均值在19 dB以上,平面误差与高程误差均小于等于±1.50。  相似文献   

5.
马川  冯德俊  张丽 《测绘》2012,(4):151-154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中提取建筑物信息将会成为城市数字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建筑物阴影包含了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及位置等信息,准确提取建筑物阴影对后续影像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阈值分割和数学形态学两种算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算法实现了建筑物阴影的提取及优化。试验表明,两种算法的结合能够比较准确的提取出建筑物阴影信息,排除小阴影区域的干扰,并能较好地检测出阴影的边界,保证建筑物阴影的形状和大小。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建筑物损毁检测,有利于快速评估灾害损失。在分析损毁建筑物梯度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梯度局部空间统计检测震害损毁建筑物的方法。首先用Prewitt算子提取图像梯度信息;然后对梯度图像进行局部空间统计,统计各建筑物屋顶内部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得到初步损毁检测结果;最后,在先验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极小值分析和阴影检测,进一步修正建筑物损毁检测结果。分别以玉树地震后的Quickbird卫星遥感图像和盈江地震后的光学航空图像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梯度局部空间统计检测震害损毁建筑物的方法效果优于传统损毁检测方法,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能够有效检测损毁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IEU-Net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房屋建筑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庆  周艺  王世新  王福涛  徐知宇 《遥感学报》2021,25(11):2245-2254
房屋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快速准确地将其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来,对促进遥感信息在防灾减灾、城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房屋建筑物像素级精确提取方法。首先,针对样本图像边缘像素特征不足现象,以U-Net模型为基础提出IEU-Net模型,设计了全新的忽略边缘交叉熵函数IELoss并将其作为损失函数,另外添加Dropout和BN层在避免过拟合的同时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和鲁棒性。其次,为解决模型特征丰富度有限的问题,引入形态学建筑物指数MBI,与遥感影像RGB波段一同参与到模型的分类过程。最后,在模型预测时与IELoss相对应采用忽略边缘预测策略从而获得最佳建筑物提取结果。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克服样本边缘像素特征不足问题并抑制道路、建筑物阴影对结果的影响,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房屋建筑物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震害损毁房屋评估的实际需求,研究利用灾前矢量辅助进行震害房屋多种三维损毁特征的提取,进一步基于三维损毁特征进行震害房屋评估分类。灾前矢量的主要作用是分割出独立的单体房屋,同时为震害房屋的损毁提取提供顶面轮廓和面积等先验信息,避免以往点云分割的不确定性,提高损毁评估的准确度。利用提取出的多种损毁特征基于SVM的分类方法对震害房屋进行评估分类,验证了针对震害房屋三维损毁特征损毁评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震害目标难以识别和提取的问题,结合分形纹理和引力自组织神经网络(gravitational self-organizing map,g SOM),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分割算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初始过分割,得到均质性较好的分割单元,以分割单元作为待处理对象;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纹理描述待分割对象,同时融合光谱特征构建震害目标的特征向量;最后,利用g SOM对分割对象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并利用一致性函数以最小代价将多样性的聚类结果集成,最终实现快速、自动决策分类。以四川省汶川县震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复杂的震害目标,既可以保持大面积震害目标的完整性,也可以反映小的震害目标及其细节信息,提高震害影像的自动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容积率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物阴影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建筑物容积率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大范围建成区建筑物阴影,再通过阴影矢量化、阴影坐标转换,将大比例尺的卫星分幅图进行自动拼接,最终根据阴影与建筑物面积关系回归分析、建筑物朝向分析等进行建筑容积率的计算和半自动提取。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建筑容积率的提取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将GIS技术与RS技术相结合,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的三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预测、模拟河流域洪水淹没场景,结合属性数据进行洪水灾害评估,并对此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害模拟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将GIS技术与RS技术相结合,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的三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预测、模拟显示红水河流域洪水淹没场景,并结合该流域水文站降雨量数据和各乡镇人口密度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进行洪水灾害评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张航空像片和DEM实现GIS空间数据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信息获取空间地理数据是GIS与RS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数字地形数据和共线方程,对扫描数字化的单张调绘航片进行数字纠正,从而更新GIS空间数据库的方法,是一种可供选择且很有吸引力的空间源数据获取方法。本文介绍的系统可在没有摄影测量设备的情况下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并不昂贵.其特点和精度均能较好地适用于大比例尺GIS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数字表面模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成功发射的资源三号卫星,不但填补了立体卫星测绘的空白,而且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本文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简要介绍了无控大范围数字表面模型快速制作流程,并以此得到典型地区三维影像图,为数字表面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及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三维快速建模在实现三维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JX-4G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划图(DLG),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主要对建筑物底部的DEM和道路DEM处存在的不匹配问题进行修改,并对DLG数据中建筑物高度信息的缺失进行改进。改进后的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能生成更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为高效率、高精度地建立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童矿  宋洋  孔祥芬 《测绘通报》2022,(3):127-131
目前,在建筑物识别与监测方面,基于单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阴影测高法和基于多视角影像的立体像对法将建筑物轮廓或名称识别与高度监测相独立,因此导致其自动化水平较低、数据冗余度与成本较高。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和兴趣点(POI)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机场净空区建筑物识别与监测集成的方法,并以某国际机场为试验区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在建筑物识别与监测方面的准确率只取决于DSM的精度,而对DSM的数据来源没有限制;②以潜在危险建筑物高程变化速率为依据进行不定期的动态监测,在确保监测间隔期间机场净空区安全的同时可以降低数据成本和重复识别与监测所有建筑物造成的数据冗余度。  相似文献   

18.
任自珍  岑敏仪  张同刚  周国清 《测绘科学》2010,35(6):134-136,141
激光雷达技术(LiDAR)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快速获取和三维城市模型的建立中,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称之为Fc-S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等高线特征进行滤波,从LIDAR数据内插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中提取出DEM,利用DSM与DEM的高差阈值和DSM边缘特征参数去掉地面点和汽车等矮小物体,获得主要包含植被和建筑物的地物点群,然后对地物点群进行分割,利用二次梯度和面积等参数去掉植被点,并采用迭代逼近的方法精化建筑物。文章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借助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对建筑物提取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地形起伏的区域中较准确地提取出建筑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三维数字地球已成为GIS技术应用的常用前端展现平台,采用的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层地名数据和DEM数据的数字地球能否提供高效服务成为制约数字地球框架实用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目前流行的由World Wind项目组基于OGC标准实现的WMS服务及通过Geo Server项目实现的地名服务建立基础地理集群服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还针对不同分辨率、不同存储模式的的影像数据服务效率给出了实际分析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ree-dimensional (3D) spatial information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through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it is widely utilized due to its rapid, periodic and inexpensive acquisition. In this context, extraction of digital surface and elevation models (DSM and DEM) i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topic for space-borne optical 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remote sensing. The DSMs include visible features on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vegetation, forest and elevated man-made objects, while DEMs contain only the bare ground. In this paper, using TerraSAR-X (TSX) high resolution Spotlight (HS) images, high-resolution interferometric DEM generation in a part of Istanbul urban area is aimed. This is not an easy task because of SAR imaging problems in complex geometry of urban settlements. The 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steps for DSM generation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critical parameters and threshol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and a 3 m gridded DSM was generated. The DSM-DEM conversion was performed by filtering and the quality of generated DEM was verified against a reference DEM from stereo photogrammetry with 3 m original grid spacing. The achiev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height differences (RMSZ) varies from 7.09 to 8.11 m, depending on the terrain slope. The differential DEM, illustrates the heigh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erated DEM and the reference DEM, was generated to sho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ight differences and the coherence map. Finally, a perspective view of test area was created draping extracted DEM and a high-resolution IKONOS panchromatic i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