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2.
云的观测在地面观测中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地面人工观测云的准确性,利用气象台站的探空资料,对相应时段的地面观测数据中的低、中、高三族云进行校对应用,增加目测云的准确性,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观测误差;并阐明探空资料应用于地面云观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地面观测中对云仍依靠目测,记录难免存在主观性偏差的问题,提出以集体观测云况记录为基础,综合考虑云图的颜色和形状,从建立云图颜色、梯度方向角数据库入手,用云图检索的方法判断云况信息.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天空能见度较好、云图数据库较大的情况下识别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吴绍金 《气象》1980,6(2):34-35
准确地进行云天观测和记录,是气象台站测报和预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云天观测主要是靠观测人员眼看手记,给记录带来较大的主观性。用一般照相机照相,一张相片也只能照出全天的一小部分。为了取得整个天空云况的客观资料,可以采用全天照相的测云方法。 全天照相在气象观测上的应用,国外开展较早。1958年Von·Arx论述了广角镜头在气象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夜间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常规夜间观测云的方法是,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疏密、空气清晰程度、云体的颜色、移动速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和实测云高,参照傍晚时云的状况来判别云状。为了能够在夜间快速准确地识别所在测站云状,以现代化探测设备为手段,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用大气辐射、大气电场、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来辅助观云,可较好地弥补夜间目测云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云是较难目测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无星光和月光的黑夜 ,常让观测员感到焦急。但只要用心观察 ,不断总结经验 ,就会发现云的演变其实是有规律的。运用这些规律 ,就能逐步提高对云的目测水平。在无星光和月光的夜晚 ,可结合云的一些特点来判断云状、云层( 1 )云具有联系性 ,即根据云的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来判别云状。一般在傍晚时 ,应对云进行仔细观察 ,待夜间正点观测时 ,可根据傍晚时云的发展趋势判断出云状。例 :傍晚测站某方向有Cu云趋于减弱 ,观测时云呈条状 ,就可有把握地判定是Sc云。又 :傍晚为Cs云 ,观测时呈均匀云幕 ,不见星…  相似文献   

7.
1引言 云的形态是复杂多变的,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高科技在气象观测中的不断投入和气象观测仪器的不断更新,很多观测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化,而云的观测却仍然依靠目测。云的观测因以目测为主,观测难度最大,观测员的主观判断起决定作用,观测员所具备的观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复杂天气下的分析判断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云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孙士型 《气象》1987,13(3):54-54
一、引言 在所有的天气要素中,云与天气具有更直观、更密切的联系,因此云的观测在天气分析和航空预报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者对本站目测云状与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3)云图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对稳定性云的观测是一致的,但在GMS-3云图显现测站处于大范围活跃对流区域之中时,目测云状多数误记为稳定性云天。本文在分析了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之后,提出了改进混合性云天的目测办法。 二、目测云状与GMS-3云图的对比分析 首先应该指出,目测和卫星的观测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目测主要依据云的形态自下而上的观测;卫星依据云顶的温度、亮度自上而下进行判别。目测的是范围小于100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云的观测是观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项目。尤其是暗夜云与白天云相比,观测难度就更大了。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积累观测经验,是可以提高夜间云的观测能力及目测水平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漆黑夜间云的观测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有些项目只能根据定义,依据经验和成因,用定性的标准由观测员目测估计。但由于主观因素较多,使得目测项目的观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就如何减小和尽可能消除云、天项目的观测误差,提高目测水平,谈些看法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云的观测是观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项目。尤其是暗夜云与白天云相比,观测难度就更大了。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积累观测经验,是可以提高夜间云的观测能力及目测水平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漆黑夜间云的观测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源 《气象》1978,4(3):27-27
云是目测项目中观测比较困难的一个项目,在无星月光的漆黑之夜,更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可以逐步提高云的目测水平。 在漆黑之夜,可借助下列云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识别云层。 1.云的连续性。就是根据云的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来判别云状。一般在入夜之前,应对云层进行仔细观测,入夜后根据入夜前云的变化趋势就较为容易判断云状了。例如:入夜前某方向有积云趋于减弱,入夜后云呈条状,就可较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向晚层积云。又如入夜前为卷层云,入夜后云呈均匀幕状,不见星月,这时记高层云就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器测与目测能见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大部分气象台站依靠目测来估计能见度值,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利用2004年4月22日至5月29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象自动站水平能见度观测资料,通过对器测和目测值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①水平器测值约是目测的2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②目、器测值的差异导致沙尘暴发生的等级概率产生偏移;③随着沙尘暴等级减弱,目测值与器测值的平均误差值不断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值和均方误差量级接近甚至达到沙尘暴等级划分标准的量级。  相似文献   

14.
钟美英 《广东气象》2007,29(4):64-65
简要分析夜间各类云的特征和云的持续性,归纳出有助于提高夜间云的目测水平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敏  吕燕 《山东气象》2006,26(2):70-71
统计某气象站2000-2004年云观测记录编码情况,指出基层气象台站云的观测记录存在复杂云天记录简单化、一般云天记录模式化的趋势和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提高云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中的目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目测项目,目前还不能用仪器作定量观测,只能根据一般的特征和标准由观测者进行估计和判断,由于观测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同,主观误差很大,而且这些项目出现疑误时,也不象器测项目那样较易判断和处理,因而目测项目内在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从目前情况看,目测项目的观测记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气象台站能见度观测主要采用目测法。尽管在观测方法和原理上是正确的,但要完全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困难很大。除了观测人员的视力差异外,仅就白天和夜间目标物的选择和不同距离目标物的确定上遇到的困难就很多,也不易解决。下面就实际观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处理办法。1 在视角范围内,远处目标物不足的观测按照规范要求,常用“内插法”或“外推法”解决。但在实际运用时,又绝不能用简单的猜想来推测可能的数据,而应按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距离,根据其目标物中细微部分的清晰程度来确定能见距离应为该目标物的多少倍。对“细…  相似文献   

18.
阿左旗气象局从2004年开始运行自动气象站后。不仅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更主要是有效地提高了观测时效和数据的准确性。但是一直被观测员认为的难点一云、能、天的观测,仍然作为目测项目保留,所以就现阶段而言要想提高地面业务质量,首先就要过好云、能、天的观测这一关,而夜间云的观测又是难中之难,本文就夜间如何提高云的目测水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基本(准)站气象台站目前采集地面气象资料均采用两套设备。一套是人工观测,通过传统的目测和直接感应的观测方法;另一套是通过地面有线综合遥测仪自动采集每个正点的压、温、湿、风、降水、地温等气象要素。通过对运行一年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各气象要素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为气象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观测记录简单化模式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凯 《吉林气象》2007,(4):43-44
1引言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重要项目,也是目测项目中最难的。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其中判定云状是云的观测中最关键的,只有云状判定正确才能选定正确的云码。但云状观测记录中时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