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2012—2013年,对天津市辖区内重要渔业水域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和蓟运河的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水域水化指标中,pH和总氮、总磷含量年际变化表现为总体下降;氨氮、石油类含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亚硝酸盐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呈上升趋势,独流减河变化不明显,蓟运河呈下降趋势。3个水域浮游生物指标中,叶绿素a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表现为上升趋势,独流减河、蓟运河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为:潮白新河、蓟运河呈下降趋势,独流减河呈上升趋势。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3个水域的营养状态,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和蓟运河监测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极值分别为357.12~376.81、329.83~349.97、348.81~342.83,营养状态分级为重度富营养状态,3个水域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选取pH、DO、CODCr、TN、TP等水质指标近10a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及内梅罗指数法,对东昌湖六湖区水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H、DO单因子指数在调查年度内呈波动中下降趋势,且均满足IV类水水质标准;TN、TP、CODCr三项指标单因子指数较大,对湖区水体质量影响较大,是造成东昌湖水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TN、TP;内梅罗指数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表明东昌湖水质近10a内在逐步改善。最后在认真分析东昌湖水质动态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夏季三亚湾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2008年三亚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水平法对三亚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该海域近5a水质状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较低,单因子指数值较小;该海域近5a有机污染指数值较小,水质良好;该海域近5a中均处于贫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程度较低;趋势分析显示该海域水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08—2012年夏季北戴河赤潮监控区海水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该海域5年的水质状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北戴河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无机氮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该海域水质由良好和较好转变为开始受到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程度整体呈加重趋势;该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升至高富营养,富营养化水平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5.
重点研究西北太平洋长期验潮站海平面变化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所选站点多年平均变化速率为1.71mm/a。结果表明,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主要周期均为12个月;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部分低纬度站点存在6个月周期;所有站点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信号;中高纬度地区年代际信号强于年际信号,热带地区年际信号强于年代际信号;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站点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热带地区受ENSO影响强于中高纬度地区,热带大洋区受ENSO影响强于大洋沿岸区,热带大洋沿岸区受ENSO影响强于近岸区;受PDO影响较明显的站点位于25°N~40°N的中纬度地区。1993—2010年间,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验潮站、大洋区T/P的主要周期均为12个月,但变化速率和季节变化振幅各不同,大洋区验潮站滞后其他区近1个月达到极值。  相似文献   

6.
《海岸工程》2021,40(3)
徐圩港区建设是连云港的重点海洋工程。基于2009—2016年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其建设前后的海洋环境变化,探讨了大型海洋工程建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长期累积影响。结果表明:2009—2016年研究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逐渐上升,无机氮(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 DIN)的质量浓度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且2013—2016年间DIN质量浓度年均值已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盐度逐渐下降,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 Chl-a)质量浓度亦呈下降趋势;营养状态评估显示水域富营养化指数均在轻度富营养化以上,其中2011年和2015—2016年为中等富营养化,营养状态指数均为中等营养状态,有机污染指数自2011年后均为轻度污染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DIN和活性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的质量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海洋工程建设之前各水环境要素间的相关性较建设期间显著;工程建设使得海域Chl-a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及对营养盐的依赖性降低。所以徐圩港区围填海施工对于海洋水环境的影响是明显且持久的,建设期间环境要素变化剧烈,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8.
大沽河是胶州湾周边径流量最大的入海河流,明确其入海口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对胶州湾实施陆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月监测数据和2013年的日监测数据,分析了大沽河入海口CODcr和NH4-N浓度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年际变化看,CODcr和NH4-N的浓度呈下降趋势,自2004年始达到了水功能区标准要求;2001—2007年的污染物浓度下降主要源于点源污染治理,2008年始非点源污染上升为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从月际变化看,受降雨径流的冲刷、稀释以及农田肥料流失的影响,CODcr和NH_4-N的浓度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从不同水期日均值的变化看,CODcr和NH_4-N浓度也与降雨量有关,其日均浓度呈现丰水期高、平水期和枯水期低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2011年南海海面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月平均资料分析了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年际变化特征。计算得到区域平均海面风东分量的线性趋势为(-0.012±0.014)(m·s~(-1))·a~(-1),北分量的线性趋势为(-0.014±0.019)(m·s~(-1))·a~(-1),其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相关系数可达0.63,滞后1个月;区域平均海面风应力旋度的线性趋势为(0.099±0.330)×10~(-9)(N·m~(-3))·a~(-1),其年际变化与中太平洋厄尔尼诺(EMI)指数呈高度相关,达到-0.85,滞后3个月;区域平均海面高度的线性趋势为(0.665±0.200)cm·a~(-1),其年际变化与EMI指数相关系数可达-0.80,滞后2个月;区域平均海表温度的线性趋势为(-0.016±0.017)℃·a~(-1),其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相关系数可达0.68,滞后4个月。其中海表温度的负趋势与近期全球变暖的停滞相一致。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各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面风场的第一模态呈现海盆尺度的反气旋格局,其对应的时间序列与NINO3.4指数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68,滞后5个月。海面高度场的第一模态沿南海东边界和越南东部出现较高值,其对应的时间序列的变化滞后于EMI指数3个月,呈负相关,但系数最大为-0.32。海面温度场的第一模态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状态,其对应的时间序列与NINO3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62,滞后4个月。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56—2014年中国北方三省一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的捕捞量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海域38种主要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渔获量及渔获组成的长期变化情况,并结合FIB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深入探讨黄、渤海渔业状况的年间变化。研究表明,1956—2014年黄、渤海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3.63~4.46的范围内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956—1969年,平均营养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4.46,1969年下降到3.83;(2)1970—197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75年上升到第三个高峰值4.32;(3)1976—1997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营养级在波动中逐渐下降,1992年达到历史最低点3.63;(4)1998—2014年,整体有小幅度上升,最终稳定在3.83左右。FIB指数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56—1968年,FIB指数经过一个振荡后逐渐下降到最低点-1.57;1969—2006年,FIB指数整体在波动中逐渐上升至最高点1.78;2007—2014年,FIB指数下降后趋于稳定。渔获量的长期变化显示,近几十年间黄、渤海高营养级和中低营养级种类的渔获量均呈上升趋势,但高营养级种类所占比例下降,中低营养级种类所占比例上升。与全球及其它海域相比,黄、渤海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葡萄牙海域,但低于南澳大利亚和东海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