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概况 1.1 地形地貌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万km~2,形状类似鱼盘,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500km。整个沙漠为连绵起伏的沙丘所覆盖。沙丘形态复杂,盾状沙丘、格状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等遍布,其中由多条新月形沙丘链和其它形式沙丘组成了复合新月形沙丘链群或沙垅,高大沙丘一般在50m以上,最高可达150m,塔里木沙  相似文献   

2.
风沙地貌分为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两大范畴,风积地貌即指各种沙丘.沙丘地貌虽然是风沙堆积的产物,但其形态和类型是风沙蚀积时空变化规律的表现,在堆积形成之后,风蚀作用在沙丘形态塑造过程中有时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侵蚀型沙丘.但由于有悖于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长期被忽视.然而,在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和分布规律研究中,已发现大量的与地球常见沙丘地貌具有微妙差异的沙丘地貌形态,并将其归咎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重温法国学者Mainguet沙丘分类方案中关于侵蚀型沙丘的论述,以及经典风沙地貌学理论关于沙丘形态控制因素的概念框架,明确指出研究侵蚀型沙丘的必要性.系统分析了火星沙丘地貌形态特征后,初步辨认出火星的10种侵蚀型沙丘,分析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及可能的形成机制.地球干旱区广袤的盐碱地是极有可能发育侵蚀型沙丘的地区,具有类似火星沙源供应不足的环境,在中国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发现了多种侵蚀型沙丘地貌.据此推断,侵蚀型沙丘在地球上比较普遍,其研究对发展风沙地貌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闽南、粤东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学、岩石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起浩 《沉积学报》1990,8(4):68-76
本文通过对海岸带海滩砂、沙丘砂、砂丘岩、海滩岩和有关近岸海底砂的沉积学,岩石学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形成环境,发现沙丘岩沉积特征和历史沙丘相似;沙丘岩和海滩岩的识别有时不是主要从岩石学而可能从沉积学中去识别。兄弟屿比西海底硬地更可能是生物排出的钙质粘液胶结。  相似文献   

4.
福建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粒度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玉祥  马骏  黄德全 《沉积学报》2008,26(5):813-819
在我国横向海岸沙丘分布的典型地区之一——福建长乐海岸,选择典型的横向前丘,按与横向前丘走向相垂直方向,分三个采样断面近等间距地采集了共81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的粒度样品,通过对采集样品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等粒度参数的计算与分析,研究横向前丘表面的粒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福建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粒度的总体特征为细沙、分选较好、近对称和中等峰态,符合海岸沙丘粒度一般规律;长乐海岸横向前丘表面的粒度参数在沙丘表面不同部位基本一致,整个沙丘表面的粒度没有明显差别;粒度无明显差异的分布模式应是该区域风向交替变化的季风、强劲风力的台风、平缓的地势、沙丘高度不够、植被覆盖较好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发育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辉  郭占荣 《福建地质》2006,25(4):185-191
通过对长乐东部沿海海岸沙丘的形成及其发育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风况、沙源和地形空间是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的基本条件。另外,根据沙丘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地貌特点等,对该地区的海岸沙丘分布形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6.
沙坡头站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车站附近,距宁夏中卫县城20公里。包兰铁路迎水桥—沙坡头—孟家湾三车站区间沿线全为高大密集的流动格状沙丘,在沙坡头村一带流沙逼近黄河河岸,该站就座落在黄河北岸流沙之上。 该站地处草原化荒漠带 年平均降水量为185.6毫米,年平均气温9.7℃,植物生长期150—180天。 通过三十年的治理和开发利用,这里以流沙入侵为特征的沙漠景观已大为改观,试验地已形成了荒漠新绿洲。它是兰州沙漠研究所和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野外综合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叶锦鸡儿灌丛沙丘是内蒙古高原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主要风沙堆积类型.野外调查表明灌丛沙丘在该区主要分布在耕地、冲积扇下风侧和村落周围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段.根据对耕地、冲积扇下风侧典型样地灌丛沙丘形态参数的详细测量和沙丘及丘间地气流的系统观测结果,发现灌丛沙丘覆盖度及风沙沉积量顺风向减小,近地面气流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顺风向减小;在沙丘单体,风速廓线由迎风坡经丘顶至背风坡趋于复杂.在沙丘形态诸参数中,沙丘高度与水平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相关,表明在目前风况和沙源环境中该区灌丛沙丘处在加积增高阶段,但其速率小于水平扩展.该区灌丛沙丘的规模主要受上风侧可供沙源有效性和灌丛生长状况的控制,灌丛沙丘的出现是该区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风沙与河流地貌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半干旱环境典型的地表过程。位于半干旱区的黄河兰州至银川段,现代风沙与河流沉积过程相互影响剧烈,而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风沙与河流交互过程的沉积记录还鲜有报道。文章对该区域黄河二级河流阶地堆积序列(河道砾石-具水平层理砂层-沙丘砂-条带状粉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流水作用形成的水平砂层之上覆盖的厚2~3.8 m的沙丘,由成分均匀的极细砂和粗粉砂组成;发育块状结构,而未见流水沉积结构;为典型风成沙丘。其上覆盖的粉砂层,粒度组成与该地区砂质黄土有相似性,以粗粉砂颗粒为主;但其还含有少量的粘土和极细砂组分,分选差,且发育薄层条带状纹层(层厚约5~10 cm);为河漫滩环境下主要为风尘输入的颗粒在静水条件下沉降形成的河漫滩相沉积。风成沙丘的众数粒度值略小于下伏水平状河流砂众数粒度,而粗颗粒组分和细颗粒组分含量都略小于下伏河流砂,表明风成沙丘可能是由风力分选、搬运下伏河流砂,就地堆积形成。风成沙丘与下伏河流砂的主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而与该区域物质来源于较大范围的风成砂黄土主量元素的组成相差较远,也表明该阶地堆积序列中发育的风成沙丘物质来源于局地下伏的河流砂层。光释光年代测试的结果表明,风成沙丘堆积于距今约21~16 ka期间,而上覆河漫滩堆积于距今约14~13 ka期间。末次盛冰期,干旱气候和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早期河漫滩上发育风成沙丘,而随后的冰消期夏季风的加强和相对暖湿的气候,使得末次盛冰期形成的沙丘被河漫滩沉积覆盖。该区域黄河二级阶地由辫状河砾石(夹砂透镜体)-河漫滩砂-风成沙丘-河漫滩粉砂构成的沉积序列是该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风沙与河流交互作用形成的良好记录,反应了半干旱地区地表过程(风沙和河流交互)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对沙丘前沿区的产汇流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地表产流面积随着降雨量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的规律,研究该区域的设计洪水计算新方法.其结果为沙丘出流河流的相似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蚀余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贵勇  哈斯 《第四纪研究》2002,22(3):294-294
我国贺兰山以东的沙漠多以流动沙丘为主,但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在年降水量不足150mm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则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因而研究这一沙漠的“准稳定态”,对我国沙漠理论的研究和风沙灾害治理、土地沙漠化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据笔者近年对该沙漠的考察,在沙漠中部及其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已不足100mm,沙丘的植被盖度一般在20%以下,局部盖度小于10%,如以植被盖度划分的沙丘类型,这些沙丘属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丘。这些沙丘的单体为两侧近对称的宽缓波峰,脊部和丘顶圆滑而坡度不大,显示沙丘表面现代地貌过程微弱。沙丘表层砂粒平均粒径由南向北渐粗。在沙漠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11.
一、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复合植被海岸沙丘内的层理和沉积作用本文提出了分析植被海岸沙丘内部构造的描述性规则。该规则建筑在三个要素——粒经、层理和植物化石的性质之上,用以分析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上的沙丘。对该岛上较老沙丘内层理的描述提供了解释其整个历史过程中进行的各种作用成因的基础,特别着重于植被在沉积作用中的作用。塞布尔岛沙丘的发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有不同的层理类型。第一阶段为牵引沉积和颗粒降落沉积,植被稀疏;第二阶段以颗粒降落沉积为主,植被越来越稠密;第三阶段以古土壤为代表;第四阶段为植被稠密时由颗粒降落沉积形成的松散压实的水平、平行及波状纹层状细砂层。二、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白垩系火山成因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储层潜力  相似文献   

12.
沙丘表面沙土密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土是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性土,其岩土工程性质与风沙环境紧密相关。沙丘表面沙土物质成分均一,比重一致,但密度的离散性很大。观测表明,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密度较大,但中部存在一个低密度区,落沙坡密度最小,接近该类沙丘沙样的最小干密度。线性沙丘上,则是沙丘脊部沙土的密度最大,接近该类沙丘沙样最大干密度,两腰部密度较小。沙丘表面沙土密度分布特征与风沙流结构和沙丘表面压力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大型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抒 《地学前缘》2009,16(6):13-22
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迁移与其波高、波长等形态参数有关。对一些代表性大型沙丘的分析表明,海底、海岸和沙漠沙丘的形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相同波长条件下,海底沙丘波高最小,海岸沙丘波高次之,沙漠沙丘波高最大。其原因主要是流体厚度的差异,其次是物质供给条件的不同:浅海地区的水深限制了沙丘向上生长,而陆地气流厚度较大,给沙丘的向上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沙漠环境的沉积物供给远大于海岸环境,因而导致沙丘高度的差异。沙丘形态参数经常偏离统计的波长 波高曲线,数值实验结果显示,这与推移质输运率有关。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变化可以使形态参数系统性地偏离波长 波高曲线;推移质输运率的沿程突变可使沙丘迁移受阻,造成沉积物的垂向堆积,形成超高的沙丘。由于大型沙丘的迁移特征受控于推移质输运率和沙丘高度,因此可以通过波高设计来计算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进而控制沙丘迁移动态。文中给出了一个获取迁移距离 历时曲线的算例。设计波高可通过人工篱笆、隔挡墙、沟渠、表面护层等措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矿相显微镜的观察,发现区内许多前寒武纪富铁矿,并非真正的(原生)赤铁矿石,而是假象赤铁矿石。在显微镜中可以清楚看到,赤铁矿中有不少磁铁矿的残晶。赤铁矿均显磁铁矿外形,且常具格状(或隐格状)结构。显然,它是交代磁铁矿形成的。研究表明,本区假象赤铁矿有两种成因,其主体是属于表生氧化成因。  相似文献   

15.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华 《沉积学报》1997,15(1):104-111
沙丘岩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尽管外貌相似,但它们成因和特征上有别于海滩岩。作者通过对西沙石岛、海南岛文昌和临高、广东阳江青洲岛、汕头广澳等处具一定代表性的沙丘岩的研究,总结了沙丘岩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华南沙丘岩由岛屿上的灰砂和含生物碎屑的海岸风成沙丘物质胶结而成。分布高程可达+60m以上,岩石中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上凸层理、似水平层理以及根管构造;其物质来源与海滩砂具继承关系,兼具风成砂的特点,部分沙丘岩还混有坡积物及陆生生物壳体。沙丘岩的颗粒多为中砂粒径,普遍分选好,(SK1)偏度变化比较大,KG峰度较小,Y1值为负值,与海滩砂、海滩岩差别较大。沙丘岩中发育各种淡水渗流环境中特有的胶结物和胶结组构。虽然沙丘岩与现代海滩岩相比,其Ca、Mg、Sr元素的含量及比例不同,但可以完全与上升海滩岩相似。本文作者认为:辨别沙丘岩主要从产状、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胶结物及组构诸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沙漠和沙地部分或全部分布在季节冻土区, 研究沙丘的冻融过程是讨论季节冻结期间沙丘风蚀和形态演变规律的条件之一。以宁夏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和沙障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控制实验, 分析了沙丘的冻融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显示: 沙丘的冻结期在11月中旬至3月上旬, 流动沙丘各地貌部位的冻结时长和冻结层厚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背风坡面>迎风坡面>丘顶), 背风坡脚的冻深最大。在季节冻结期内沙丘表层始终不发生冻结, 未冻层厚度的阈值约为10 cm且具有保护冻结层的作用, 流动沙丘迎风坡中在未冻层风蚀后, 地表冻结层融化再被风蚀, 如此循环过程造成其冻结层厚度远小于沙障固定沙丘的冻结层厚度。流动沙丘丘顶和背风坡面的冻结层厚度分别受短时(32 h)和较长历时(15 d)平均气温的影响。野外观测和室内控制实验均证明水分含量低于1.6%的沙丘沙不发生冻结, 冻结层硬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增(P<0.001), 随温度降低呈缓慢递增。  相似文献   

17.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形态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傅启龙  沙庆安 《沉积学报》1994,12(1):98-105
本文论述了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分布与形成特征、层理构造及其沙丘表面沙波发育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沙丘迎风坡表面普遍发育有风成沙纹,层理构造非常发育,有低角度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海岸沙丘沉积物主要来自滦河.滦河入海泥沙在偏风浪的作用下向北搬运并堆积在海滩上.强劲的向岸风使海滩沙向陆搬运建造成海岸沙丘。目前.沙丘仍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广泛发育着地衣、苔藓和藻类等生物结皮,其分布状况与其自身生理生态特点和所处沙丘部位的环境条件密切联系着.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结果,讨论了沙丘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结皮分布、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在沙丘上的分布和发育状况是不同的,从沙丘顶部的流动或半流动沙面上到沙丘两坡的中部、下部以及丘间低地,生物结皮的分布依次为微生物种类、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从沙丘上部、中部至沙丘底部及丘间,生物结皮的类型、厚度及发育程度呈增强态势.生物结皮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发育特点和分异变化与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理化性状、地表基质稳定性等生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鄂尔多斯早白垩世内陆古沙漠沉积实例,探讨了沙丘间的成因分类,按照沙丘间底床的表面环境,将沙丘间划分为干旱型、潮湿型和覆水型三种沉积类型,并阐明了其沉积和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成垂向层序模式;鉴于沙漠同一相带的沙丘间类型及其沉积组合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进一步建立和阐明了古沙漠分带的风成层序样式.  相似文献   

20.
鄢犀利  赵希涛  郝彬 《地球学报》2010,31(6):893-896
本文报到首次在赤峰北部之西拉木伦河南岸百岔河玄武岩之上发现了上新世中晚期的古沙丘, 证明赤峰北部百岔河谷地区在上新世中晚期也具有形成古沙丘的较干旱和强劲风力的条件, 与现今其附近地区(在汉诺坝组组成的高台地及西拉木伦河谷中)较广泛地发育的草丛沙丘的状况十分相似。同时, 在古沙丘中发现球度极好的钙质结核, 其成岩作用与古气候变化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