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郯庐断裂是纵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重要的强震带。公元一六六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就在这条断裂带的郯城——莒县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引起了中外地质、地震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中外地质和地震学者到郯庐断裂带去调查、考查的不断增多,对这一带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并有不少学者对郯庐断裂带专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是笔者参加了郯庐断裂带山东境內部份——沂沐断裂带考察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的初步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2.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半岛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矿床成因作了简要探讨,认为焦家断裂带与招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为成矿提供了动力背景,成矿物质来自地壳和地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质调研和物探等技术手段,对甘肃疏勒河断裂带中段的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对疏勒河断裂带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东临沂地区古生代复合热储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玲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36-1148
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对于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成热模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井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热产生的源、通、储、盖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成矿模式为古生代层状和带状复合热储地热成矿模式,断裂带为带状热储,断裂带周边稳定区域为层状热储。研究区热储为古生代砂岩,同时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导致热储为层状和带状的复合热储,较单一成因热储要复杂。对地热井数据归一化处理分析表明,盖层岩性及厚度对深部地热水温度存在较大影响,并且热储厚度对水温也存在影响,表现为表层有第四系覆盖的地热水温度,较无第四系覆盖的要高;盖层厚度越大,水温越高,热储厚度越大,水温也越高。这为进一步地热勘查与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航磁数据探讨阿尔金断裂带的结构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金断裂带是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航磁资料的化极、解析延拓处理,获得了很多有关断裂及地质体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的主要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位移幅度,对盖层与基底的拆离进行了正反演拟合,结合地质资料探讨了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范婕  蒋有录  张奎华  曾治平  宫亚军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89-67z1090
正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野外露头研究程度的增加,断裂带三维复杂地质结构及演化规律逐渐明确,精细刻画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明确油气运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定性、定量识别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并划分断裂带结构类型,揭示断裂带结构发育类型的有序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将茅山断裂带中段的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重力异常,用于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深度的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解释为浅部地质体引起,区域异常解释为深部地质体引起。基于此种地质解释,分析了不同深度地质体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并对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解释,推断出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式与重力异常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姜岩  薛林福  祝铭  刘文玉 《世界地质》2016,35(2):495-502
通过对4条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测和MT实测非震地球物理综合剖面的处理解释,结合已有区域地球物理及野外地质研究,对辽宁东部寒岭—偏岭断裂带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航磁异常上延结果,认为该断裂为左旋走滑断裂,其最大错断距离约53 km。布格重力异常上延结果表明,与寒岭—偏岭断裂带相关的次级断裂切割深度小,主要发育在沉积盖层中。四条非震综合物探剖面处理解释结果表明,寒岭—偏岭断裂带在不同地段的深部地质产状不同,断裂带西段深部倾向为N,视倾角约为65°;断裂带中段深部倾向NW,视倾角约为60°;断裂带北段深部倾向NW或SE,具有摆动特征,视倾角变化较大,约为35°~50°。  相似文献   

9.
安宁河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认识高原隆升和侧向生长的理想对象.为了进一步厘清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本文对该断裂带中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磁组构研究, 厘定了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和序列, 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构造解析表明, 安宁河断裂带存在三期构造...  相似文献   

10.
浮来山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沂沭断裂带的一条分支断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通过对取自浮来山断裂带内方解石样品的阴极发光分析,探讨断裂带流体活动期次以及构造运动与流体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断裂带内方解石表现为3期不同的阴极光,说明不同期次流体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不同,断裂带内方解石脉受到的影响不同;浮来山断裂带流体活动分为3个期次,说明浮来山断裂带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与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期次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  相似文献   

12.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对于煤矿水灾害和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以山西某矿5.82m大采高工作面为试验面,采用分段注水、钻孔电视、地质雷达、微震监测探测覆岩破坏高度,对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裂隙演化进行了相似模拟试验,同时对传统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垮落带发育高度为43.1m,断裂带发育高度为86.7m;垮落带、断裂带、导水断裂带各测试方法之间相差分别小于4.5%、7.1%、9.0%;工作面采动前,裂隙发育度低,而采动后,裂隙数量明显增多,发育度增加;近煤壁区域为裂隙聚集区,密度曲线呈“蛇”型分布;得到新的适合该矿地质条件下的覆岩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3.
豫西熊耳山白土金矿床是通过河南省栾川县康山—白土金、铅矿深部普查工作在豫西白土新发现的隐伏金矿床。其浅部表现为铅矿,马超营断裂带和上宫断裂带在区内呈"入"字型交汇,控矿构造为近EW向的马超营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带,矿体主要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的次级断裂中。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微量元素Co、Ni含量对矿床成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对豫西熊耳山白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初步探讨,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成果对丰富豫西熊耳山地区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招掖金矿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山东招掖金矿带中玲珑-焦家式金矿的地质特征。通过对含金构造带内的韧性变形构造、矿物塑性变形特点和岩石变形组构的分析及其控矿构造力学性质演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着重论述了招掖金矿带内控矿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控矿的韧-脆性断裂带在不同变形阶段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影响范围巨大,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演化,且各时期的断裂活动性质不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若干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各自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展布特征、构造样式、深部地质背景、形成演化、形成模式等方面做了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焦家断裂带与三山岛断裂带,是胶东西jE部著名的金矿成矿带。利用综合物探资料,对三山岛断裂与焦家断裂带之间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利用高磁、重力、大地电磁(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综合研究剖面,研究探索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带深部断裂构造的分布关系及成矿模式。系统总结了两带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6处深部成矿靶区。其中Au4预测靶区,深孔验证见到厚大金矿体,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科研效果,为胶西北地区深部地质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值和分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隆裕 《地质论评》1985,31(4):309-315
一、本区新生代火山岩地质概述郯庐断裂带中段,指的是山东境内的沂沭断裂带,北起渤海南至郯城。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其两侧的隆起基底和盖层的组成及变形、岩浆活动特征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别。郯庐断裂带中段也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广泛出露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德明 《中国区域地质》2000,19(1):72-76,104
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遥感图像是地壳表层的图像模型,是建立地质成因模型的理想原型.郯庐断裂带中段沭河断裂带与五莲一青岛构造带在山东部斜接,二者在遥感图像上组成一个倒“入”字图形,“入”字图形的结构、笔画顺序和倒置形态,表征了两大构造带的时空特征,揭示了该区构造组成和演化规律,是这一地区区域地质构造遥感图像地质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马剑-下梓州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根据该断裂带两侧已知铀矿化的特征,阐明了马剑-下梓州断裂带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初步查清天姆尖盆地铀成矿地质背景及其形成富大铀矿床若干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天姆尖地区寻找富大火山岩型铀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系的北延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郯庐断裂系的北延(东北部分)的性质及形成机制是东北东部重大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对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以抚顺-密山断裂带,伊通-依兰断裂带为骨干,长春-哈尔滨(四平-德惠)断裂带、东吴-昌图断裂带、新民-康平、洮安-阿荣旗断裂为主要成员的东北部平移断裂系,均可包括在郯庐断裂系北延的“大家庭”中。从晚三叠始,随着中生代走滑-拉分张裂型火山沉积盆地的“开合”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