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产于蓝田组灰岩的似层状夕卡岩中,属于远离接触带的夕卡岩型矿床。蓝田组岩石中富含银、铜、铅、锌等元素,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区域上燕山期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成矿介质和部分矿源;适宜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则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和矿质沉淀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源”成矿理论,重点对区内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元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是形成金矿的矿源,可提供约240t的成矿物质;海西期二长花岗岩是形成金矿的热潮,可加热约1200km^3的热液;区内纵横交织、相互错切且连通性较好的网格状断裂系统是重要的水体通道。因此,本区矿源、热源、水源都很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己具备了形成大型金矿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岩浆作用对区域内生成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生成矿过程中,岩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提供矿源,而且可以借助于其特有的热力场、化学力场和动力场,活化周围地质体中的矿质元素和多种成矿前构造,形成新的有利成矿构造,驱使活化的矿质元素迁移而为成矿间接提供矿源.这些影响对后地台阶段的内生成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闽中尤溪-德化-永泰地区中元古界基底变质岩在火山岩中呈“天窗”断续出露,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强烈,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是我省金矿潜在的有找矿远景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控制成矿的地质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含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的中元古界卓地组、葛坑组基底变质岩是金的重要矿源层,是成矿的前提条件;各种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控制了成矿带的展布和矿床(点)的形成,并决定了矿(化)体的定位空间,是成矿的先决条件;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热液源的部分矿源,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成矿时期始于晋宁期,印支期有明显的矿化活动,燕山期为主要的成矿时期。同时,阐述了由控矿因素所制约的若干成矿规律,进而提出该地区金的区域成矿模式,并对金的潜在资源和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阳大坪改造型金矿床的成矿热液系统地球化学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韩润生  雷丽 《矿物学报》1997,17(3):337-344
本文探讨了哀牢山金矿带内元阳县大坪金矿床成矿热液系统的发生有其演化过程。认为该矿床成矿热液系统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造山带构造条件下,岩浆热液和被加热的地下水混合成改造热液,改造了矿源岩-晋宁期闪长岩,被活化的成矿物质和岩浆热液携带的矿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场中迁移,沉淀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略阳县徐家沟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福让  王瑞廷  高晓宏  陈荔湘 《地质学报》2009,83(11):1752-1761
徐家沟铜矿床位于勉(县)-略(阳)-阳(平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中部的铜厂矿田西北部,矿体产于中上元古界郭家沟组中的片理化细碧岩带內,已圈定铜矿体13条,多为盲矿体.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片理化细碧岩型,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铜矿床.郭家沟组中的细碧岩为铜的主要矿源岩,细碧岩中的近东西向构造片理化带为矿质富集提供了富集通道和空间.铜厂闪长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动力、热源和主要硫源,成矿受上述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及其控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甘肃地质》1997,(Z1):58-64
礼岷金矿带控矿规律涉及地层中的矿源物质、岩体的热动力条件和多期次的构造变形活动等多种因素,其中构造变形作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该区早期以纵向构造置换为特征的挤压变形促使成矿元素活化,后期脆性变形产生的张性构造破碎带,有利于矿液萃取和循环,并且提供了矿液沉淀的空间。构造控制的岩浆活动形成巨大的热源,促进建造水、大气降水形成不断的热液环流,沿变形岩石裂隙发生热液对流,并从矿源层中不断萃取金元素成为成矿溶液,最后在低压区沉淀,富集成矿。可以说,构造活动是控制该区金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该区的控矿规律,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构造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滩间山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谯中元古界万洞沟群是金的矿源层;成矿构造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的特点矿体受单一及复合型式的构造控制;华力西期侵入体对成矿作用仅体现于为矿床的形成与再造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阳哈播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播金矿位于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矿体主要赋存于歪古村组中的构造破碎带中,北西西-南东东向构造破碎带是矿质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歪古村组的(火山)沉积岩石是主要矿源层,强烈的构造剪切作用和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根据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哈播金矿属(火山)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生金矿的控矿条件是:古老绿岩+深大断裂+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绿岩的原岩经区城变质和超变质作用,即在完成古大洋壳向大陆地壳的转化中,Au被活化带出,进入液态矿源层(含Au高温卤水层).当构造岩浆活动切开液态矿源层的顶板,矿质就沿构造上升而进入各种主岩,在有利的容矿空间富集成矿.控制矿质迁移—沉淀的有温度、压力、溶液组份、浓度、pH值和氧逸度等6个参数.只要其中1个参数变化了,Au就会沉淀出来.由于参数变化呈现不同组合,加上围岩、构造、成矿期和成矿深度等的各种差异,导致矿床类型的多样性;但是各种类型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均出自同一矿源层(含Au高温酸性卤水层).  相似文献   

12.
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与王屋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条—王屋山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形态的分析后,反演出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过程,认为王屋山地区在中条裂谷和区域地壳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条件:①形成多层含矿建造;②通达地幔的深大断裂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成矿空间;③频繁的岩浆活动补充了矿质并提供了成矿热能;④剥离断层系统进一步提供了扩容空间;⑤以活化转移为主要机制的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对已形成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进行改造。因此,王屋山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茶尖岭矿区后水矿化点铜银多金属矿属于浅成热液脉型成因,通过矿床形成的热源、水源、矿源的信息标志分析了后水矿化点铜银多金属成矿条件。认为该矿化点铜银多金属成矿的热源、水源、矿源条件均较充足,指出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森葵 《矿产与地质》2006,20(4):418-422
长坡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西矿带,它是在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三位一体”作用下形成的,地层是基础条件,断裂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岩浆提供热源以及可能提供了液源甚至矿质.因此,今后找矿中,更应关注断裂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阳水吉矿区风山林层控银铅锌矿成矿机制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省内建阳水吉矿区凤山林层控银锌矿的成矿机制及演化过程,总结了这一组水沉积变质-岩浆气液叠加改造再造型层控矿床组合成因模式;在大陆雏形裂谷构造环境下经热水沉积形成银铅锌(硫)矿源层-上元古界龙北溪级中上段(Pt3l^2 3)母含矿建造,深源名模式年龄为946-814百万年;经区域变质期间“多”字型塑性流动褶皱作用,矿质二次迁移富集形成矿石铅模式年龄为695-483百万年的含矿层(A)型;具“走滑转换构造”性质的燕山期控矿“S”形断裂构造,是导生含矿中基性脉岩(浆)热源体-生矿建造和决定矿质再次叠加改造成矿(B型)及再造成矿(C型)的关键。从中提出了“三造一体”的成矿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夏冬 《地质与勘探》2018,54(1):41-51
新疆鄯善阿奇山铅锌(铜)矿位于东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为探讨其矿床成因,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矿石、典型矿物、蚀变分带及矽卡岩等进行了研究。结合成矿阶段划分、物质来源、同位素分析及小东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成矿与区内同源幔源岩浆作用及早石炭世雅满苏组矿源层关系密切,早石炭世花岗斑岩(331.5±2.0Ma)引起了雅满苏矿源层元素初始活化、局部富集,并提供了部分矿质,后期叠加了与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过程。综合上述信息,认为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与幔源岩浆岩有关的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安溪青洋石墨矿矿源层为该区二叠系童子岩组第三段煤层,受成矿期后断裂构造以及岩脉侵入的影响,属后期热液接触变质层控矿床.通过对该区成矿构造条件及热液变质作用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石墨矿床的成因以及控矿条件,为周边地区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