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根据岩石圈动力学^[1]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矿山地质动力现象显现与区域断裂活动的相关性以及活断裂活动与矿区动力现象显现特征间的关系等问题。结合北票矿区地质动力区划研究成果,介绍了用断裂活性评估确定矿山地质动力现象显现与断裂活动相关度大小的方法,分析了北票矿区断裂活动及矿山地质动力现象显现规律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矿山地质动力灾害区域预测与防治工作的岩石圈动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井开采地质灾害及矿山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地震,又称为“矿震”,是深井开采中的地质灾害。它具有震源浅,震级小,烈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文章基于地球动力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北票台吉矿的实际研究资料为例,对地质动力引起的矿山灾害及矿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矿震”的发生是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与地下采矿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动力突变现象,一般发生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新活动比较显著的地区。文中还讨论了矿山地质动力的作用特征、井下活动断裂的变形与错动规律和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研究了“矿震”的震源机制、断裂错动及其与构造应力场和区域地方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岩爆类型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以安 《现代地质》1991,5(4):450-456
本文将在水电洞室、交通隧洞、矿山坑道岩体或矿体中发生的急剧猛烈释放弹性变形能的动力破坏现象统称为岩爆。在讨论岩爆与其他动力现象之间的区别和岩爆含义基础上,按照地应力作用方式,将其分为水平应力型、垂直应力型以及混合应力型3种主要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各类岩爆的具体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非线性动力系统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击地压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矿山灾害之一。理论研究表明,冲击地压实质为一种矿山岩体的动力现象,是矿山开采带来的一种动力学灾害。考虑到冲击地压的动力学特点,采用基于免疫进化规划的进化神经网络,进行了冲击地压非线性系统的建模研究。并采用一个矿山实测得到的震级数列,进行了进化神经网络方法的实用性验证,结果表明,进化神经网络,不但模型拟合精度高,而且,其预测性能也较好,是一种进行冲击地压非线性系统建模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蓥  张宏伟  韩军  宋卫华 《世界地质》2011,30(4):690-696
矿山工程处于构造块体中,会受到板块构造活动的影响,矿井动力灾害与板块及构造块体的活动密切联系。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运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不同尺度和级别构造活动的特征,提出用构造凹地反差强度、地形曲率变化来评价区域地质动力环境的方法,揭示了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与能量基础,建立了板块运动与矿山工程实际的联系。应用结果表明,阜新矿区具备发生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背景,已发生的冲击地压地点处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的动力区域影响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孙皓 《西北地质》2002,35(3):23-27
各类矿山开发,都会大量扰动原始岩层,并且形成松散的废弃岩土体。矿山开发中形成的废弃上方、岩屑、矿渣等,就近倾倒在 近沟谷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通过计算分析表明,这种处理废弃岩土的方式,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大量增加了河流的泥沙量,甚至引发泥石流,从而对矿山安全生产、河流下游人民生活以及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笔者从理论上探讨了矿山开发松散岩土的冲蚀机理,同时给出了冲蚀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震是矿山开采诱发的一种地震活动,为矿山开采的伴生动力地质现象之一。抚顺煤田矿震事件频繁发生,1968年12月开始对矿震作监测记录,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共记录到ML>0级的矿震81522次。其中ML>3.0级64次,最大震级为ML3.7级。研究预测,抚顺煤田矿震的最大震级可能达到ML3.9~4.2级。当发生ML4.2级极值矿震时,极震区的烈度将超过Ⅶ度。文章依据以往矿震调查资料及地震烈度衰减理论,推导出抚顺煤田矿震烈度衰减模型,用该模型预测了极值矿震事件发生时的影响范围。有望为矿山及矿山城市减灾防灾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矿山泥石流形成的理论动态分析--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府东胜矿区矿山泥石流沟道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矿山泥石流形成的3个基本条件,得出结论如下:①固体物质来源充足。主要来源有:矿区建设中排放的大量弃土石渣,陡坡、临空面的崩塌堆积物,风化剥蚀形成的泻溜、坡积裙;②降雨和径流是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外动力。经GM(1,1)包络线法预测,未来几年降雨量稳中有增;③地形比降是泥石流暴发的不可逆的趋动力。由于工程建设,沟道地形畸变,比降加大,暴发泥石流的沟道地形条件潜势很大。在泥石流形成的3要素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其暴发的关键还在于3要素的有机结合。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指标,应用系统原理,讨论了潜在矿山泥石流形成3要素有机结合的随机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历史-因果论的成煤构造理论,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杨梅山矿区找煤,使一对老矿山增了储量,延长了寿命,使一对已报废的矿井重见曙光。  相似文献   

10.
矿业权评估要突出“权益”评估,要克服矿业权评估重计算、轻估算现象,同时要同评估核心内容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属性、可信度相联系,矿山开采成本随矿山开发的深入,是逐年上升的,其行业收益率应大于同期国债收益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大中型老矿山穿爆设备普遍采用的KQ、YQ系列潜孔钻机匹配座式空压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用钻机、空压机、动力三位一体的液压潜孔钻机的解决方案,并以江西宜春坦铌矿为例进行了两种设备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化工矿山行业动力设备老化严重,管理难度大,是影响其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动力设备管理是提高矿山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防治方向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铜陵地区一些岩溶充水矿山及岩溶水源地不断出现岩榕塌陷,其规模较大,成灾严重。本文叙述了该区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及其特征,对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动力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针对岩溶塌陷的危害,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有关,且构造应力场与重力场是地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某黄金矿山为例,以地球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地球重力场理论为指导,得出重力所致竖向地应力和水平地应力的表达式;认为地下应力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重力(地心引力),重力不仅可以产生竖向地应力,而且还可以产生水平地应力。计算证明黄金矿山(地下工程)水平地应力远大于竖向地应力。地壳内黄金矿山采掘巷道所受的各种压力均来源于地心对岩土(石)的引力。  相似文献   

15.
岩体在块系构造状态下的动力传播存在块体和块体间软弱介质的非协调变形现象,对岩体结构的动力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块系岩体的非协调动力传播响应研究尚不充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动力响应特征识别。通过试验对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过程岩块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别从动力传播速度、岩块加速度振幅衰减、岩块振动位移响应、岩块振动持续时间、块体动能显现、块体振动频域响应特性等方面对比纵波传播,给出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块系介质非协调变形运动产生的动力传播现象相比于纵波传播是一种低频低速波,并伴随着岩块的大位移运动,同时岩块振动持续时间较长,蕴含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过程,这些现象构成了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重要特征。该研究将为识别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特征及块系岩体的冲击预警波动特征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或矿山大降深排水,引起Ⅲ水动力带内天然流场的巨大变化,这种人为因素才是产生大面积塌陷的机理。在均匀状巨厚灰岩水动力剖面上存在四个水动力带,其中Ⅲ与Ⅳ带的水动力特征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双层水位”关系。国内已有少数矿山排水疏干放在Ⅳ带,能起到疏干效益,所形成的降落漏斗对Ⅲ带的天然流场不发生太大影响,也就不致引起塌陷。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以其不可再生性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备受世人关注。广西刁江流域的源头地带是著名的大厂矿区,较典型地反映了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重点解剖刁江流域矿山及矿山开发的环境响应,探讨水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时上游的矿山开发存在着显著的环境响应现象,在距矿区200km以外的下游地带仍然可以观察到这种响应;刁江河水被严重污染,河床上沉积了大量尾砂。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曾造成刁江中上游河段鱼虾绝迹。河床上的尾砂沉积范围广、厚度大,重金属As、Pb、Zn、Cd含量非常高,除直接危害了水环境质量外,还造成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和洪水淹没范围的扩大,构成时沿江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在矿山竖井或巷道掘进时常遇到裂隙和溶洞,发生涌水现象,使掘进成本增加甚至造成停产。通过铜井金矿施工实例,采用粘土固化注浆堵水应用等方法,阐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露采矿山环境现状,指出了矿山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议,为科学有序地开展矿山环境整治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冯春涛 《西北地质》2003,36(C00):271-274
忽视矿山环境管理是导致矿山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国外矿山环境管理无论从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督管理体制都已经比较完善。本文分析了矿山环境管理制度产生的渊源,介绍了发达国家所采取矿山环境制度类型,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矿山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